凤凰单丛与乌岽单丛,到底谁更正宗?

正文

广东乌龙中的单丛茶,产于潮州市凤凰镇的凤凰山。所以现如今的包装,“单丛”前面一般冠以“凤凰”二字。

可是也有一些单丛,前面不写“凤凰”而写“乌岽”。有爱茶人在北京电台的节目中问我:到底凤凰单丛与乌岽单丛,谁更正宗一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您先得搞清楚凤凰山的地理情况。

我虽是外人,但上山的次数多了,对于单丛茶的产区还有些了解。

凤凰山,也称翔凤山。古时堪舆家把凤凰山绵延起伏跌宕山峰,看似一只展翅腾飞的凤鸟。

主峰是凤头,定名为凤鸟髻山。腹地三座山峰形似飞翔之凤,称为飞凤岭。东北三座山坡斜势缓慢形似凤尾,称为凤美岭。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

凤凰山,在海阳县(即今潮安区)北一百四十里。

由此可见,凤凰山自唐代立名沿用至今。

凤凰山,峰峦重叠,高耸入云,有“潮汕屋脊”之称。那并非一座山,而是一片连绵不断的山脉。

清末爱国将领丘逢甲,曾在诗作《凤凰道中》形象地写道:“磴道千回转,连峰接凤凰”。

凤凰山这一山脉,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仅凤凰镇周边的界山就有21座。

西北部的凤鸟髻山,峰高海拔1498米;乌岽山的峰高1391米;东北部的笔架山,峰高1134.7米;东部的大质山,峰高1143.9米;西部的万峰山,海拔1316米;这些高峰的山腰以至山下,都是单丛茶的主要产区。

凤凰山脉上产的单丛,自然就可以叫凤凰单丛。所以乌岽单丛,也是凤凰单丛中的一种。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不写“凤凰”而专写“乌岽”呢?一开始,我也有同样的疑惑。直到真正上了乌岽村,我才豁然开朗。

那里是真正的高山产区,终年水雾缭绕。开车上山,能见度常常不足五米。

正如茶圣陆羽的皇甫冉在诗中所写,“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相较凤凰其他山峰,乌岽植被率更高,土壤也富含有机质。所以乌岽出产茶叶香悦高长,滋味醇爽,极具独特“山韵”、“丛韵”。

乌岽二字,也就成为高山好茶的代名词。所以在广东茶叶市场上,有一些商家更爱打出“乌岽”的招牌,以示其单丛的正宗。

乌岽之所以出名,可能也因为那里出产最昂贵的单丛——宋种。望文生义,所谓宋种即是宋代遗存的品种。

当地故老相传,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逐,南逃至凤凰山,口渴思茶,哭闹不休。

这时突然有一只凤凰鸟驾着彩云,口衔树枝赐茶。众人赶快将茶烹煮,献给皇帝饮用。

赵昺饮后满口生津,大加赞赏广为流传。因是凤凰鸟嘴叼来的茶叶,遂称鸟嘴茶,亦称宋茶。

小皇帝赵昺,后来由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殉国。他执政时间太短,谈不上造福社稷黎民。倒是留下了一个尝茶的故事,算是造福了凤凰当地的百姓。

小皇帝赵昺

讲完了传说,咱们再聊聊聊现实情况。

乌岽山上的宋种母树,共有三株,即:宋种黄枝香、大庵宋种以及宋种芝兰香。

但实际上,这几株茶树虽老,恐怕也都追溯不到宋代。

例如大庵宋种,他生长在海拔950米凤西大庵村太平寺后的茶园里。该树自清朝初年,一直到解放初期,一直为凤凰山太平寺的固定资产。

所作出的香茗,也就是该寺方丈专用之茶。按照凤凰山茶农口口相传,此树大致有500年树龄。

若是从公元1660年,该树为太平寺方丈专用茶开始进行保守估算,大庵宋种的树龄大致在400年左右。

当然,虽然不是宋代茶树,四五百年的老茶树也十分难得了。所以大庵宋种的价格,这几年一直稳定在每公斤六至八万元。

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这株大庵宋种分配给贫农黄勇管理。1958—1979年,为大庵生产队集体所有。1980年归还原农户黄勇之子黄良庆管理,现由黄良庆之子黄宝国负责。

祖孙三代人,精心养护传承名丛,使该古树气势雄伟,树势高大,高产、稳产,人们又称他为“大丛茶”。

大庵宋种

我有幸在黄家,喝过这款大庵宋种。该茶条索紧卷壮直,色泽黑褐油润。香气高锐,属于典型的黄枝香型。

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山韵味浓且持久。回甘力强,耐冲泡。叶底软亮如丝绸,让人爱不释手。

比起大庵宋种,宋种黄枝香的名气更大。该树生长在乌岽管区李仔坪村东北,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下的茶园里。

山坡海拔高度约1150米,坐西南而朝东北。据说是南宋末年村民李氏几经选育,一直流传至今。

因种奇、香异、树老,所以历史上的名字也特别多。最初因叶形宛如团树之叶,故称“团树叶”。

后经李氏精心培育,叶形比同类诸茶之叶稍椭圆而阔大,又称“大叶香”。

1946年凤凰有一侨商在越南开茶行出售这款单丛茶,以生长环境之稀有及香型特点,取名“岩上珍”。

1956年经乌岽村生产合作社精工炒制后,仔细品尝,悟出栀子花香,更名为“黄栀香”。

1958年凤凰公社制茶四大能手,带该茶往福建武夷山交流,用名“宋种单丛茶”。

1959年大跃进时期,为李仔坪村民兵连高产试验茶称为“丰产茶”。1969年春,因“文革”之风,改称“东方红”。

1980年农村生产体制改革时,此茶树落实到村民文振南管理,遂恢复为“宋种单丛茶”,也称“宋茶”。1990年,其树龄高、产量高,经济效益高而为世人美称“老茶王”。

但是宋种黄枝香的命运,却远没有大庵宋种好。第一次灾祸,发生在1987年。

老树遭到一个精神病人的砍伐,产量骤减。第二次打击,发生在1996年底。

管理户在茶园里增植了白叶单丛茶树32株,造成水、肥、阳光的分流分散,影响该古树肥培生长。

又因为宋种黄枝香名声在外,引来了不计其数的猎奇者。茶树周边土壤遭游客参观践踏,造成土壤板结。更有胆大者,竟然上树攀采枝叶。

几经折腾,宋种黄枝香可谓奄奄一息。

别看宋种黄枝香健康指数不断下降,可卖价却是与日俱增。那老茶树上长得不是树叶,简直就是人民币。

甭管春茶、夏茶、秋茶还是冬茶,只要薅下来都能卖大价钱。在利益的驱使下,宋种黄枝香遭到过度采摘,也就愈加衰弱了。

2010年3月9日遭霜冻后,该古茶树逐年枯萎,2016年9月不幸枯死。2017年我上山时,看到逝去的老树仍没有移除,反而做了包裹处理。

问其原因,说是希望还能枯木逢春。当然,宋种黄枝香最终还是没能活过来。

有人说,宋种黄枝香已成为一段传说。

我认为,宋种黄枝香只能算一场教训。

幸好,1962年乌岽村就将宋种黄枝香的品种进行扦插育苗,使这个株系有所发展。

1990年以后,也有茶农取穗嫁接于其他品种或其他株系,产生新的后代。

现如今宋种黄枝香的后代,大部分都直接以“宋种”或“宋茶”的名目上市。也有些称为“东方红”,实际上是一回事。

当然,宋种名气太大,挂羊头卖狗肉者也不少。我就见过一位马连道的商家,将同一批单丛份分成两份,一半贴鸭屎香标签,另一半贴宋种标签。

后来一打听,敢情这批茶既不是鸭屎香也不是宋种,而是大乌叶。不得不感叹,“高手”在民间。

您问我是哪一家?

打死我也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