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就多事,所以能搞事
《我不是药神》还是带有浓浓的徐峥烙印的电影,虽然徐峥大哥已经变成彳余山争大哥了。但他的电影标签没有变,总结下来就是中年人+社会话题+搞笑。
其实从疯狂的石头开始起,徐峥的造型就开始趋于雷同——油腻的中年大叔:或外表风光,或造型邋遢,微微发福的脸,稀疏的头发,我想这是徐峥导演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现在看来这句话对于当今社会显得不那么贴切了。男人过了四十,反而愈加困惑,需要做“斗争”的不止是事业,还有家庭,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平衡,还要受到两方面的压力。
与此同时,熊熊而起的旺盛精力与中年人内心热情的空乏也是一对矛盾,当然还有走过巅峰期的身体时不时蹦出的小毛病也会插一脚。
《人在囧途》《泰囧》《我不是药神》包括他主演的电视剧《大男当婚》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徐峥塑造的中年人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无奈,心理落差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所受的“夹板气”。
其实现在中年人这一代是几代人里经历最丰富的,他们生在文革的末尾,经历过新高考的开始,沐浴过改革开放的红利,也受过金融风暴的摧残。我想中年人们看到这些影片时,更多的感同身受。
徐峥在电影里经历的种种,是他们真实的经历,徐峥所说所做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甚至一些笑话的梗也会勾起他们会心一笑,所以徐峥在人物的选择和把握上是完全成功的。
《人在囧途》的社会话题是春运和农名工回家过年;《泰囧》的社会话题是国民富有,出国旅游遇到的文化差异和冲击;《我不是药神》的社会话题是国民的医疗保障和医改。
不得不说徐峥是老辣独到的,他能敏锐的抓到民众关注的热点,并讲出来,这样的电影已经成功一半了。电影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就是穷人买药的钱有的是老版的百元大钞,有的是新版的百元大钞。很巧妙的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段,这时候有的人已经富起来了,然而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原始的阶段,一个贫富差距突然拉大的特殊时期,李乃文饰演的医药代表靠特效药大肆敛财,而贫穷的人需要靠特效药活命。
在这样的矛盾大背景引出小人物——我们的男主角程勇。
在《我不是药神》里,徐扮演的程勇是一个落魄的药店老板,人到中年,老婆要离婚,孩子也要归老婆被送到国外。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下,可以说是囧在中年,他需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救赎自己。不过我们看到程勇最后不但救赎了自己,还救赎了别人(卖假药的张长林),更加救了许多不相干的病人。
回归到人物,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徐峥不安排主角自己得了绝症白血病,因为在这种的小背景下,再得了绝症,有了这样的内因,唤起主角的自我救赎是十分顺理成章的事,后面他做出这样的抉择也更有理可据。可惜我们看的不是韩国电影,主角是普通人这一设定让我们看到了徐峥这个导演的深刻思考。
一个病人救自己天经地义,那么社会意义远没有一个普通人救不相干的人来的那么重大与发人深省。普通人不是英雄,他不可能总是牺牲自己,成就大家,所以我们看到程勇其实是走了“弯”路的,他放弃了海外代理权,回归了本性,做一个安于现状的纺织厂老板。这其实是一大部分中年人的真实反应,因为他卖“假”药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能留在身边。这样的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可以说是做到了入木三分,也为后面再一次走私卖药的伟大壮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后面程勇经历了吕受益和黄毛的事情之后,从救“小家”转变成了救“大家”,一个中年人的普通的“自我救赎”变成一次伟大的“救赎”,其精神境界又提高了一层,这也是本片为什么获得这么多赞誉的原因之一。
把搞笑放到了最后面,是因为本片虽然有搞笑元素,却不是搞笑片。作为一个上海人,听到里面的沪语玩笑话还是倍感亲切,可以说在制造笑料的手法上以及抖包袱上,影片做到了无可挑剔,一些台词的小心思上也是足见诚意。故事并没有以悲剧收场,而是以一个较圆满的结局收尾,可能出于某些原因的考量,这里不作深究了。
最好的喜剧其实是悲剧,感觉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在我心里徐峥已经渐渐追上了前面的两个身影——周星驰,卓别林。
----
原创:凡依罗(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