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烂片华人导演中,他无可匹敌

本来要写一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的,片子已经看了三、四年,细节多也忘光了。

写之前准备资料,翻翻豆瓣,看看他山之石,能否攻错?

越看越心凉,自觉写不出更有说服力的文章来,遂升起一丝放弃的念头。所幸骨子里还是矫情执拗,哪怕不写也偏要弄出一个“仪式”来,好让自己内心过得去。

所以无意间读到网友推荐李安的自传,便想作一场朝圣之旅。

读别人电影,了解其人是必要的。 

初始我是不了解的,听闻李安名字也是《卧虎藏龙》《断背山》的美名传扬开来之后很久,偶尔得之。

电影拍得洋气,人又在美国,意识里就把他归类为华人导演。但凡这种,有个”雅号”叫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从距离上就多了一分疏离感,并没有其他的本土导演来得那么亲切,看电影时也就多了一份审判眼光

看《卧虎藏龙》时已是大学,自始至终感到膈应,有种名不副实之感。前有《断背山》,后有《色·戒》的出位与大胆,故而认为李安不是能拍深刻内涵电影的人。在心里,《卧》是如此不伦不类,有武侠味,无江湖气,离大师还差得远。

直到那部《少年派》,初看有梵高《向日葵》之美,细嚼有曹雪芹《红楼梦》之味。让我印象大为改观。所以时至今日,我仍有兴趣谈一谈那个圆周率的故事。

自传从李安生平讲起,讲他祖籍是江西人,只是出生在台湾。

他评价自己的学生时代就是平庸二字。父亲是个校长,四处奔波,同时又对他期望很高,然而父亲似乎只传给他了书卷气息,并没有遗传读书的天赋。

所以他便在各种补习与学习失败的夹缝里求生,升学道路也是磕磕绊绊,屡战屡败的那种。

书中的李安很普通,看不出半点成功的样子,至少在他接触电影前,我感觉他定义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

没有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心气就不会高;家庭一直随父亲工作变动而四处漂泊,需要他适应不同的陌生环境,也就造就了他温和性格,海纳百川的一面。

这一点我倒是从他电影里读了出来,他那种恬淡隽永的叙事风格像极了他本人,总是宠辱不惊,一副温和的面容,怕是与他这年少经历脱不开的。

经历了两次高考失败后,李安终于考上了国外的艺专影剧科,打开了他人生的另一页

李安自述在文化的差异下,平时都是很安静沉默的,然而一接触到拍戏,那种与生俱来对电影的亲和力和先觉,让他在同学中立马成为焦点,听他指挥。

他在自传里感恩到:“舞台,改变了我的一生,在此,我的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混沌飞扬的心,也觅得了皈依。

也就是国外的这段求学经历,让他从单纯的本土东方人嫁接到了西方文化土壤里,最终长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之果。这一点在他的电影风格里很明显。

毕业后李安像所有古代先贤一样,经历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阶段。

他找不到饭碗,没有工作,在蛰伏的六年里,他虽苦恼,却不抱怨,也让我见识了李安的人格魅力,真还有点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味来。

老天爷还是赏饭吃,当李安要被埋没的时候,他的《推手》剧本拉了他一把,从此之后道路虽不顺,至少上道了,才有机会开创轰轰烈烈,如梦如幻的十年。

人生几个十年,怕是都没有李安这么跌宕起伏。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都是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那张著名的照片,李安一手拿小金人,一个吃着汉堡包,全然看不出是得了奥斯卡奖的人,也就这样单纯的人才会这样无羁。

回过头,再看他的电影,又是另一回事。

一瞬间,我似乎找到了形容李安电影的词——小笼汤包,城隍庙里最多也最普通的美食。

当它从热热腾腾的笼屉里抽出来时,仅仅是一股蒸腾的清气,而后就静静的卧在那里。薄而剔透的面皮,看不出内里,圆滚滚的被你夹在筷中,也没感觉一丝热气。

然而当你咬破皮的一刹那,滚烫而炙热的汤汁喷涌而出,灼烧着口腔内的每一寸肌肤。你才“啊”的一声,恍然如梦的说道:好烫!

再一次吮吸汤汁时,温热鲜美的肉汁划过你的喉咙,进入腹腔,你才发现这平淡无奇的食物里蕴含如此大的魔力。

李安的大部分文艺片都是如此:平淡的故事,温婉如此。当真正咬破的一刹那,你才感觉炽烈的情绪裹挟着复杂的感情扑面而来,然后滑喉而过,在你的身体上留下一丝一缕的疼痛感。

温和的背后是饱含的情感,一次次点亮内心的欲望,敲击人性的脆弱面,在李安“父亲三部曲”里尤为明显。

这是男人不该有的细腻,然而李安做到了。

古语云: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西为鉴,而知何为东?

李安深谙此道,他那种含蓄内敛,外表温婉才是东方韵味,只不过他多用西方表达形式让众人误解。对于外界的是是非非,他也很坦然,除了感激就是歉意,并没有争,中庸到了根本不像一个现在的中国人。

也许他并不在意电影外的一切,就像他自己说的:电影之于我,于人,又何尝不是反映我们梦中那份令人惊蛰的心境呢?!它是玉娇龙的一跃而下,隐入不知云深处。  

难以结尾,以诗代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阔千帆过,寒山照夕霞;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①前两句诗是书中对李安的评价,后两句是我的感慨。

----

原创:凡依罗(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

凡依罗更多原创内容推荐

电影,有个年份叫1994,有种困难叫选择

陈凯歌的大唐梦,圆了?

「新海诚」这部旧作,豆瓣8.3还是嫌低

当我们解决温饱时,美国人的赛博朋克已登峰造极

这部电影巨作,更像是一首温暖哀伤的叙事诗

人到中年就多事,所以能搞事

这是一部用手挡住,也能从指间缝隙里淌出导演才华的电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