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味道的一部老片

家喻户晓的童话《美女与野兽》最初是由法国博蒙夫人于1756年出版的描述家庭教师生涯的作品《天真的玛戛桑》中的一个故事,后来这个充满着浓重理性色彩的故事成为了她的代表作。

如今在经过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和诠释之后,《美女与野兽》已经成为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话故事。

(2017版《美女与野兽》)

1946年,让·科克托经过在博蒙夫人原著的基础上的改编,首次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并极大地影响了在他之后的电影版本。让·科克托作为当时法国的先锋艺术家、文艺界的“全才”,在这部电影中杂糅了多种艺术形式,他利用电影造型艺术的本质,通过视觉奇观打造出了一个超文本的全新故事,使《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超越了作为童话故事所囊括的简单意蕴并赋予了它成人寓言式的深层内涵。

(让·科克托 Jean Cocteau 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画家、设计师、电影导演。)

纵观整部电影,不同于一般童话的爱憎分明,科克托版的《美女与野兽》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外表与心灵,爱情与同情的界限都是十分模糊的。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象征着美丽与善良的女主角贝儿在见到野兽之后对他的容貌感到厌恶,在面对由于兽性大发而浑身冒烟的野兽时更表示嫌弃,在面对野兽深沉的爱意时,贝儿也是当即拒绝野兽求婚的请求,“我以后将一直是你的朋友,你就满足于这一点吧”。

在这个故事中,导演加入了在原著中并没有贝儿的情人——阿弗南这个角色,阿弗南在剧情中来到野兽的城堡也并不是为解救贝儿而更多是为了野兽的财宝。

在电影开始,阿弗南怜惜贝儿每日要做繁重的家务,赞扬贝儿的美丽与善良并向她求婚,但当贝儿拒绝时,阿弗南竟强吻贝儿还打伤了贝儿的弟弟路德维克,以及在与贝儿的姐姐发生冲突时还出手扇了贝儿姐姐的耳光。

虽然姐姐为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但在素来尊重女性的欧洲,任何一位有教养的男士都不该对女人动手。

即便阿弗南冲动、易怒、贪财,当野兽问及贝儿是否爱阿弗南时,贝儿说“是的”。

当野兽问到阿弗南是否英俊的时候,贝儿说“是的”。

与野兽的丑陋相比,即使野兽身份高贵有教养甚至富有魔力,贝儿都无法否认自己更喜欢英俊的阿弗南。可见在阿弗南身上可以看出,贝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应有的善良与单纯。

(剧中的“阿弗南”)

在这个科克托的故事中,较之原著与之后迪士尼的版本来看,都放大了金钱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使贝儿的家庭陷入窘境而父亲不得不外出的原因是由于意外破产后的失而复得;野兽造型诡异的哥特式城堡象征着上流社会的财富与权力;野兽虽长相丑陋但身穿华服举止高雅有教养;在贝儿回到生病的父亲身边,向他讲述起野兽时留下的眼泪变成了钻石,贝儿还叮嘱父亲用钻石来补贴家用;而穿戴作为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在被野兽吓昏后,野兽更是给贝儿穿上了一套镶满钻石的华服……

在让·科克托的改编下,对财富作用的放大更加模糊了贝儿对野兽的感情,从而更加反衬出人性的复杂性。

(在看到贝儿的眼泪能够变成钻石,贝儿的父亲甚至用手抠下贝儿的“眼泪”)

在博蒙夫人的原著中和之后迪斯尼的版本中,贝儿的原型“美女”以女性的忍耐、善良和包容拯救了受到诅咒的野兽无疑是整部故事的核心。

而在让·科克托的改编下,故事的重心则放在了野兽身上,野兽由于相貌丑陋无法向正常人一样生活而被囚禁在城堡之中,他虽拥有魔力与财富却孤独寂寞,并要忍受自身兽性所带来的折磨。

野兽给予贝儿优渥的生活和细心的关怀,在向贝儿求爱时卑微且胆怯,远比强吻贝儿的阿弗南更加绅士。

与原著中由于骄纵和无礼而激怒仙女被迫变为野兽不同,科克托将野兽的身份改编成一个悲情而又无辜的角色。

野兽就像那面带有魔力的镜子,本着对贝儿深沉的爱意与由于自己丑陋所带来的自卑映照着贝儿作为正常人身上复杂人性的另一面。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贝儿,在影片意味深长的结局中,仍然同时收获了阿弗南英俊的外貌和野兽真诚的心,这样的结局虽然圆满,但与原著中的简单美好并不相同。

面对这样的野兽,同时爱着野兽和阿弗南,贝儿的爱是否还是纯粹的?

(变成人形的野兽竟是阿弗南的模样)

在塑造了一个复杂的贝儿之后科克托再让她同时得到了野兽和阿弗南,最后模棱两可的贝儿在化身阿弗南的野兽的带领下飞向未知的天空……

纵观让·科克托的所有作品,一直带有其对于死亡与再生的迷恋,变成阿弗南的身体带着贝儿飞向天空的野兽,和因贪婪而被变成野兽留在城堡的阿弗南之间,也许和科克托的其他作品一样,暗示着死亡与再生。

用儿童的视角呈现充满反讽和黑暗色彩的成人故事,或许这就是科克托对于《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的寓言。

----

原创:安然(感谢)

编辑校正:慢慢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