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伤口拆线后反复感染不愈,原来是它在作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莫要小看换药这件事!

换药换了好几周,伤口仍然不见好……不知道这种情况大家遇没遇到过?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0岁。左跟腱术后愈合不良。患者术后遵医嘱按时至医院门诊进行伤口换药,术后两周伤口愈合拆线。
拆线一周后,患者发现术口两处有少许渗液,遂回院复诊。主刀医生查看伤口,常规予患者换药(碘伏消毒),并开医嘱:抗生素口服三天,定时换药。
三天后,患者伤口渗液增多,按压有脓液渗出,主刀医生查看伤口,予碘伏消毒后,局部湿敷呋喃西林,告知患者问题不大,抗生素继续吃,每日换药。
虽说手术顺利,但前前后后住了十来天院,腿脚不方便,出院了还要来回跑医院,患者表示很烦恼,换了两个出诊医生也是同样的诊疗方案,换药+口服抗生素。
距离手术一月余,拆线后口服了一周抗生素后,患者伤口仍迁延不愈,手术渗液处附着黄色结痂,看起来似乎愈合,用棉签轻轻按压,痂皮旁边有脓液渗出。
诊治经过
复诊,主刀医生用镊子把痂皮揭掉,嘱咐门诊治疗护士常规换药。并告知患者:没多大问题,继续换药观察。这次给他换药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士。先了解病史,再处理伤口。
护士:手术后拆线多久了?
患者:术后一月余,拆线半个月了。
护士:您诊断有糖尿病吗?或是血糖偏高吗?
患者:没有。唉,一个伤口折腾那么久,到底什么原因啊?
年纪轻轻,无营养不良等全身性因素,按道理伤口应该容易愈合。护士查体,患者手术切口长,缝线位置有点凹凸不平,整个伤口除了有两个出脓点,其他部分愈合良好。
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各指标也正常,伤口不疼,无发热,血糖也正常,难道是……
护士根据临床经验判断,这个很有可能是缝线反应,缝线反应多见于丝线滞留于皮下组织内或腹直肌前后鞘,引起的排异反应,临床上偶有遇见。
跟患者解释沟通后,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用镊子、组织剪探查,肉芽下果真找到一个黑色线头,提起线头,剪断,拉出。
看着镊子上的线头,患者惊呼:就是它在作怪。果然还是护士细心,你竟然比医生还厉害。另外一个感染点,会不会也有一个线头,你再帮我看看。
同样的方法探查,果然又找到一针完整打结的缝线。
患者问:还需要敷呋喃西林吗?
有创面的伤口,祛除腐肉痂皮清创后,只需生理盐水清洗即可,不需要酒精碘伏等消毒液,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最适合伤口生长。
三天后,患者术区无渗液,挤压无脓液,伤口基本愈合。
据患者回忆,当时帮拆线的医生匆匆忙忙急着上手术,由于线头跟结痂都是黑色的,看不太清楚,可能是漏了两针。之后线头被旁边的肉芽组织包裹起来了,外观看上不到缝线,继而发生缝线反应。
经验总结
缝线排异反应属于IV型(细胞免疫型)变态反应,临床上的表现不完全一样,有的仅有局部轻微的不适,有的则表现为强烈的排斥反应,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有的甚至经久不愈直到多年后缝线排出,有的引起局部瘢痕组织增生影响美观。
最后,一起来回顾下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
1、细菌感染

感染是切口愈合最常见的原因。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菌可直接损伤切口局部的细胞和基质,形成化脓性病灶,影响伤口的愈合。
2、异物滞留
任何异物残留在切口都会阻碍愈合过程,包括:坏死组织细胞碎片、外科缝线、切口敷料残留物等。对难愈合的切口都应检查,以排除异物的可能。清除异物后彻底清洗伤口,避免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溶液,一般0.9%氯化钠最适用。
3、血液循环障碍
切口的缝合情况或者包扎过紧、患者病情严重较(如休克)能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增生受到抑制影响手术切口愈合。
4、全身性因素
(1)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进食受限或者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等引起低蛋白,使切口愈合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导致手术切口的愈合缓慢。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动脉硬化等因素可影响手术切口愈合。
(3)年龄因素:年老体弱者应激能力下降,新陈代谢迟缓,伤口愈合也较慢。
(4)免疫功能低下:如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以及近期曾进行过化疗或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其手术切口愈合也较缓慢。
(5)肥胖: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脂肪组织太多会导致切口的张力增加,更加阻碍切口局部的血液循环。
如文中案例所述,一台漂亮的手术就“败”在伤口感染,以致不能完美收官。千万不能小觑“伤口不愈”,及时查找原因,平时多一点细心,多一点思考,就能为患者减少痛苦,减轻费用,还能成为大家眼中的完美男神。

本文首发:医学界外科频道

本文作者:黄邵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