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马建安 ||忍(随笔)
忍
作者:马建安
主编:非 鱼
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要真是,那肯定也应该是一把双刃刀,有人可能会憋出抑郁症,有人却能够等来柳暗花明。记得以前,常在影视剧看到这样的桥段,当一个暖心大姐揽住一个饱受委屈的女人时,总会关切地劝道:“哭出来,别忍着。”可想而知,“忍”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
“ 忍”在中国的成语中,就似一个受气的小媳妇,诸如:忍气吞声、忍辱负重,难得有点骨气的才能忍无可忍。至于“忍俊不禁”,那也不过是看别人演出后的态度。教人者,总是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是屈辱没落到你头上的站着说话不腰痛。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能忍者还是大有人在,而一“忍”名垂青史的要数越王勾践和三国时期的司马懿。
在很多时候,忍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反面的典型,与司马懿同时代的刘备就太悲催了。刘备原本有一手很不错的牌,却因一时冲动,不惜撕毁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方针,刚愎自用地执意要为结义兄弟关羽报仇。最后,不仅间接断送了另一个结义兄弟张飞的性命,更是在被陆逊火烧连营元气大伤后,悔恨交加地病逝在白帝城。
其实,忍也是多种多样的,勾践的“忍”是在苟且偷生的无奈中忍辱负重。在做人质的两年时间里,他给阖闾看过坟,给夫差喂过马、脱过鞋,服侍上厕所。夫差游猎时,跪伏在马下让其踩着上马。夫差生病时,勾践不仅每天都去看望,甚至还当面尝他的粪便以判病情。这些屈辱的经历,绝对比为他独享的“卧薪尝胆”还悲催。只是,在这隐忍的背后,是勾践发愤图强精心积累复国资本的开端。有一则格言说:忍让,第一次叫气质,第二次是宽容,第三次就变成软弱。尽管,勾践给夫差为奴的整个时间都是以软弱示人,但却收获了最后的辉煌。
司马懿的“忍”则是大智若愚,在无数次用瞒天过海方式作践自己后主动出击。这里不得不说,曹操不愧为一个识人者,他对司马懿早有预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患。”只是,诸葛亮为完成先帝匡复汉室的远大抱负动摇了曹家训诫,在不得已中让司马懿借此上了位。
在褒刘贬曹的历史中,司马懿一直是近乎神的诸葛亮反面的陪衬,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最后改写历史的却是司马家族。
司马懿初与诸葛亮交战中,两番用计失算,他却能大度地承认:“孔明智在吾先。”显然,一个敢于承认失败的对手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难怪诸葛亮感叹道:“彼深知我也。”甚至坦言,“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
有好事者拿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作了一番比较,结论是司马懿技高一筹,历史其实是最好的注脚。司马懿不仅能在虎视眈眈的曹氏家族的围剿中全身而退,更将借蜀抑曹的太极演绎到极致。《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完全是一个小丑形象,且不说小说家带着违背历史的个人色彩,若真是历史的再现,就更能凸显远见卓识的司马懿对“兔死狗烹”历史教训的深刻解读。蜀国看似曹魏政权的恶梦,实则司马懿存在的保证。忍耐是痛苦的,但它有一个甜美的果实。这则格言无疑是给司马懿量身定做的。
说到苏沃洛夫,国人知道的肯定不多。而苏沃洛夫的“忍”,在现在人看来也完全是自讨苦吃。出生贵族的苏沃洛夫是俄国军事统帅,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本可通过家族地位平步青云的他,却是脚踏实地地从底层的士兵起步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748年末,苏沃洛夫被编入护卫沙皇的警卫队。某一天,刚从练兵场回来的苏沃洛夫被连长叫去医院轮换值班。这是一项谁也不想干的工作,苏沃洛夫虽刚值了一周,但他仍欣然前往,一度被战友不屑地说成“傻”。这竟然还不算完,苏沃洛夫之后连续值班八个星期,一年总计长达四个月。
这事过后,苏沃洛夫向上级提交了一份建议,也让上级从中了解到他的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和部队管理的出色才能。这为苏沃洛夫日后成为万军统帅埋下伏笔,也才因此写下浓墨重彩的指挥六十多次战役屡战屡胜的历史辉煌。事事小聪明,不如一事大聪明。苏沃洛夫自然没听说过这则现在才出现的格言,但他却用行动给它作了最好的诠释。
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且这“刀”还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蒙蔽对手,用不好也能适得其反伤及其身。如没有原则底线的隐忍,有时也会助长坏人的嚣张气焰,将自己逼到绝路,前段时间爆出的校园霸凌案件就是最典型的诠释。
纵观历史上的成功者却能将其巧妙地攫为己有,对当今的国人来说,是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面对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些走出大学校园金字塔的天之骄子们,能否客观地认清现实,“忍”过眼前远离曾经梦想的残酷,似乎是每一颗新星诞生前必经的劫数。忍到不能忍时,还是请相信格言说的: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便在哪里。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马建安,1963年生于湖南长沙,已在《中国冶金报》《中国水运报》《楚天都市报》等二十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篇(首),有部分作品获奖或被转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