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登临岵山写《国殇》历史考究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相传出生于楚国丹阳。关于屈原故里之争,笔者已经在《屈原故里在淅川》一文中阐明观点,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屈原究竟有没有登过淅川的岵山?《国殇》究竟是不是在淅川写的?笔者斗胆对此做一个历史探究,以正视听。
《国殇》的内容奠定了屈原登临岵山的基础
要想搞清楚《国殇》撰写的地点,先要搞清楚《国殇》的内容。《国殇》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特别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句,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千古绝唱。
这首诗写的是哪场战争?秦楚丹阳之战。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楚怀王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大战便发生了。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楚军大败,大将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
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在哪里?发生在楚国始都丹阳。丹阳在哪儿?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第1007页第一段:“(丹阳)位于今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之处。丹水与淅水合流,进入汉江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不仅如此,秦楚丹阳之战又叫秦楚丹淅之战。《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这些历史文献都有力佐证了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在丹淅交汇之地,也就是如今淅川县老城镇岵山脚下的双河镇,如今已经被丹江口水库淹没。
《国殇》的创作背景创造了屈原登临岵山的条件
《国殇》出自屈原《九歌》。《九歌》是屈原在流放时创作或收集整理的祭祀悼歌,而屈原曾经被流放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周赧王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04年,流放地为汉北,位于现在的湖北郧县、河南西峡、淅川。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秦楚丹阳之战后,秦国与楚国进行了多次拉锯战,最终,秦楚复合,丹阳一带仍为楚国所有。
第二次流放是从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沅、湘为河名,一般认为在湖南。但是,湖北郧县学者凌智民先生从1957年安徽寿县出土的《鄂君启节》考证鄂君回家的线路,认为《鄂君启节》所载湘水就是现在的汉江丹江口到旬阳江段,沅水就是淅川县境内的淅水,澧水就是现在淅川境内的淇河,因为鄂君回封地不可能南辕北辙跑到湖南。屈原与《鄂君启节》起草是在同一个时代,地名应该是一致的。如此推理,屈原第二次流放还是在淅川、西峡、郧县一带。
虽然屈原两次流放都在淅川一带,但是,《国殇》的创作应该在第一次流放时候。那么,屈原为什么要写《国殇》?大部分认为是悼念秦楚大战的爱国将士。其实,这只是屈原写作《国殇》的其中原因之一。屈原写《国殇》的直接原因是为秦楚大战阵亡将士招魂。
春秋时期,楚国人非常注重祭祀,也就是祭奠列祖列宗或死去的人,为他们招魂,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楚国建国后,历朝历代都设立主管祭祀的官员,屈原曾经担任的三闾大夫其主要职责就是主管祭祀。不仅如此,楚国民间也有祭祀的风俗。如今,清明节、十月一等上坟祭祖习俗都源自楚国。楚国祭祀招魂一般还要有悼歌,官府的叫《大招》,民间的叫《小招》等。《九歌》收录的全是祭祀的悼歌,题材多为鬼神,是屈原在淅川、西峡、郧阳、丹江口一带民间悼谣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唯独《国殇》是纪实性的祭祀诗歌,也就是说,《国殇》是屈原为楚国阵亡将士写的招魂的悼歌,类似于《大招》、《小招》。
屈原为什么要为楚国阵亡将士写招魂悼歌?为啥不用已有的悼歌?这里面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楚国,有两类人死后不能进祖坟,一类是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一类是败军将士,后泛指在外死者。《国殇》中的“殇”就是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也就是说,秦楚丹阳之战中楚国阵亡将士死后魂魄无底归属,民间常称之为孤魂野鬼。在淅川发掘的吉岗楚国古墓群多为乱葬坟,最大的一个墓坑埋葬有20多具尸体。除了兵器以外,没有任何陪葬品。据专家推测,吉岗楚国古墓群系秦楚丹淅大战中的士兵坟,这也成为屈原写《国殇》为士兵招魂的有力佐证。
《抽思》中的诗句坐实了屈原登岵山写《国殇》的历史事实
岵山,又名云雾山,位于淅川县老城镇东北角,因西周陟岵名士在此隐居而得名。岵山海拔498米,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加之 “三川”(顺阳川、淅川、板桥川)“两河”(淅水河、丹江河)在其脚下交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九章》之《抽思》中的诗句,符合淅川的地容地貌,也坐实了屈原登岵山写《国殇》。
首先,“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一句,说明淅川属于汉北之地。其次,“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符合淅川丹江地貌特征。这两句诗说明了当时屈原是自南向北逆江而上。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狂顾南行”这句诗的意思。“狂顾南行”是坐船逆水而行的时候,不停地向南远望。因为,郢都在南方,屈原思君优国,可绝对不是向南行走。
那么,屈原具体行走的江水究竟是汉江还是丹江?这个应该从行走路线和地貌特征来研判。诗句里面描述的位置是丹江口至郧县段或丹江口至淅川小三峡段。而丹江口至郧县段是东西走向,而丹江口至淅川小三峡段为南北走向。自南向北逆江而上只能是丹江了,并且“轸石崴嵬,蹇吾愿兮”的地理特征最符合淅川丹江小三峡地貌特征。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一句明确表明了屈原夜晚就住宿在淅川的岵山。“姑”是通假字,通“岵”。有学者指出,“岵”是指没有草木的山,“北姑”就是北边没有草木的山。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岵山因西周陟岵名士在此隐居而得名,也就是说岵山的名字在西周都已经存在。所以,“北姑”当然就是指丹江北面的岵山了。为啥屈原自南向北走而又住宿到了丹江北面的岵山?这是因为丹江自小三峡以上,又变为东西走向,岵山当然在丹江的北边了。屈原流放汉北是是公元前304年。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12年,距离屈原登临淅川岵山已经过了整整10年。时间逻辑完全符合。
屈原为啥要夜宿淅川境内的岵山?这是因为岵山脚下就是丹淅大战遗址。丹阳不仅是楚国始都,而且是楚国的宗庙所在地,更是屈原的故里。这场大战造成楚国宗庙被毁,楚人逃离,丹阳古城变成了残垣断壁,一片瓦砾。屈原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可见,屈原登临岵山写下千古名篇《国殇》是历史事实,不可置疑了。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句悲壮铿锵。丹江呜咽,岵山落泪,长歌当哭。至今,每年端午节,丹江、淅水一带皆有赛龙舟之俗,以此怀念屈原。(本文为笔者的探讨性文章,其观点可供交流研究,并非定论。图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