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江花(1):红袖头
《江花》内容简介:一个荒诞年代里的移民故事。受过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小将李江花为了保住与父亲之间的亲情,含泪离开了淅川县城,嫁到李官桥小西门外的杨家洼。婚后第三天,李江花随杨家洼人迁往方方。文化、风俗、信仰的不同,使杨家洼人很难融进当地人之中。小陈庄的造反派为了赶走杨家洼的人,与移民发生了武装械斗,打死3人,伤10余人。杨大船为了保卫家庭,保卫村庄,举着铡刀,向小陈庄的人砍去。杨家洼人被拆散后,杨歪炮为了生存,把自己的大闺女杨大妮嫁给了何家庄40多岁的何云涛。造反派糟蹋了杨大妮,扒光了大妮的衣服,拉到街上游斗。杨大妮受尽了羞辱,悬梁自尽。杨歪炮为了生存,又把二闺女嫁给了何家庄的何云飞。李江花忍无可忍,弃子离开何家庄。高考恢复后,李江花考上了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
1
1966年6月14日。这天,天气特别地热,太阳像一个火球,晒得小城的石板街火辣辣的,烫人的脚。。
李江花进了校门。校园里满是戴红袖头的学生。红袖头上绣着“红卫兵”三个字。李江花对红卫兵组织并不陌生。前些日子,学生会建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委员会,设立了司令部,主要是批判彭罗陆杨反党集团,学习《五·一六通知》。李江花对这些务虚的事不感兴趣。接着,红卫兵把批判教师的大字报贴满了校园,李江花更感到有些离谱。师徒如父子,老师教学生,咋教出错了?有人串连,动员江花加入红卫兵组织,江花没有。现在,校园内的学生都戴上了红袖头,江花有些纳闷。她顶着毒花花的太阳,穿过校园,往教室走。
教室里空荡荡的。王一兵、胡翠玲、杨大船三个人坐在一起,正商量着什么。
江花问:“人呢?人都到哪儿啦?”
胡翠玲说:“学校放假了,同学们有的参加了红卫兵组织,闹革命去了!有的回家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王一兵说:“江花,咱们商量一下,也成立个红卫兵组织!”
江花说:“学校不是有红卫兵组织吗?”
王一兵道:“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多了,谁愿成立组织,谁就成立。除了老文革,又成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联络委员会,还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促进会,咱们四个人,也成立个组织,去北京见毛主席!”
江花问:“咱个成立法?”
杨大船道:“俺们商量好了,咱们这个组织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丹楚委员会,王一兵任司令,我任副司令,胡翠玲任宣传委员,你就当组织委员吧!”
李江花感到有些新鲜,一不留神,竟当上了官。她来了兴趣,说:“咱们这个司令部管多少人?”
王一兵说:“目前,就咱们四个人。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在于人多少,只要革命就行!”
李江花说:“中,俺干!”
王一兵把一个写有“红卫兵”三个字的红袖头递给李江花,说:“李江花同学,你现在已经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丹楚委员会的组织委员了,你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李江花说:“报告司令,我一定听从首长的安排!”
王一兵道:“目前,咱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你们敢不敢去?”
北京?北京在哪儿?对于淅川这个偏远小县的孩子们,只知道北京是毛主席住的地方。“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他们上小学的时候就会唱。可真要去北京,去见毛主席,这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
杨大船是个高个子。小平头。厚嘴唇。穿一件白背心。背心上印着红色的“8”字,胸前有一行小字:淅川一中。胳膊上的肌肉一块块地隆起,粗壮有力。
杨大船说:“有人管吃、管住,还能见到毛主席,这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去,一定要去!
李江花说:“咱们连南阳都没有去过,更不用说北京了。摸错了路,回不来咋办?”
胡翠玲说:“错打错处来,回不来,咱们就不回来。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闹革命。反正有人管吃、管住,怕什么?”
四个人去学校革委会开了证明,商定明天一早在东城门集合,步行到南阳,从南阳乘火车去北京。
2
各位看官,我还是做一个自我介绍吧。我叫李江花,是李爱花的妹妹。李爱花大家都比较熟悉。她是淅川的名人,她与俺姐夫的爱情闹得淅川人都知道。当然,各位看官也比较熟悉。她与俺姐夫章幸福结婚后,到青海支边去了。关于他们的故事,等她从青海回来,让她讲给你们听。我还是讲讲我的故事。我的故事一点也不比我二姐的差,不信?那你就耐着性子,看下去。
李江花是魁星楼下李算盘的闺女。李算盘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李江花排行老三。大姐叫李爱花,二姐叫李丹花,小弟叫李解放。两个姐姐在相貌上都继承了李算盘、王红英的优点:皮肤白,个子高。个性上,大姐爱花憨厚,有主见,城俯深。二姐丹花活泼、个性强,敢说敢干,爱说爱笑。唯有江花,个子低,皮肤黑,以至于使李算盘怀疑江花不是自已的亲闺女,就连江花有时也认为自已是从别人家抱的。但是,江花确确实实是李算盘、王红英身上丢下的肉,这是不容置疑的。
俗话说,大里稀奇,小里娇,可怜不过半中腰。江花属于“半中腰”那类的人。穿的衣服多是两个姐姐退下来的,不仅旧,而且长。对此,江花很有意见,她多次向母亲王红英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江花只好请邻居芳林嫂把旧衣服改细,改短,穿在身上,紧紧的,条线分明。现在,大姐、二姐都出嫁了,自己也用不着穿她们的“西瓜皮”了。
李江花走过大十字,到了东城门。向南,有一条小胡同。顺着小胡同一直向南走,便是魁星楼。魁星楼下有一棵老柳树,老柳树的对面便是李江花的家。到了门口,李江花犹豫了一会儿,伸手摘下左臂上的红袖头,背着书包,溜进了门。
堂屋正中放着一张八仙桌,一把太师椅。李算盘坐在太师椅上,喝着茶。天热,茶水喝进去,很快变成汗,从脸下流了出来。李算盘抓起搭在椅背上的毛巾,擦了擦汗,大声喊:“江花。”
“唉!”江花应道。
“过来!”
江花从自己的房间里走出来,来到李算盘的面前。
“啥事?”
“你把书包背了回来,明天不上学了?”
“不上了,学校停课了。全校学生都在闹革命!揭批老师的大字报贴得满校园都是,谁还有心上课?”
“胡闹!眼看就要毕业了,俺还指望你考大学呢!”
“爹,你就甭操这份心了。昨天,《人民日报》登文章揭露高考弊端,说高考本身就含有资产阶级性质。要改革,要停止高考。停止了高考,俺就永远甭想踏入大学的门槛!”
“为啥?”
“上大学不凭考试,凭推荐!大队不推荐,成绩再好也没有用!”
“乱了,乱了,一切都乱了。”
李算盘12岁便在“德茂昌”布匹店当伙计。练就了一手好算盘。解放后,到供销社当了会计,算是翻身做主人了。大跃进的时候,因为拒绝放卫星,被打成右派,回了家。大跃进过后,平了反,当了区供销社的主任。细算起来,算盘在这县城已经呆了40多年了。战争、灾荒、瘟疫、政治运动……这个小县城经历的灾难,李算盘经历过不少。他总觉得现在的形势有些不太对头。娃娃们不上学,要闹革命,闹谁的命?大跃进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稍稍有了稳定,又要闹。他有些想不通。他朝着江花,摆了摆手。
江花转过身,一头钻进了自己的房间里。(未完,待续。图片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