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香严寺壁画探秘(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九)

不是佛徒,却对佛文化情有独钟。香严寺大雄宝殿的壁画,描绘于东西山墙和北墙后门两侧,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并不见佳,我以为。

在佛文化中,画佛最易。因为佛是人们想象的,谁也没见过。你画他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画人则不同,你画得像不像,人们一眼便看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佛容易画人难”。第二次拜读壁画,有幸与南阳作家群的周同宾、廖华歌等作家一同前往。进入大雄宝殿,无心拜佛,便仔细琢磨那壁画。自东山墙开始,依次向西观看。东西山墙均为《朝元图》。各位神仙脚踏白云,头戴光环,身轻如云,站立于空中,正朝拜着什么。他们或双手握尺,或拂琴奏乐,或注目作揖……姿态各异,形神兼备,确有些情趣!

神仙太多,其名字难一一叫出。据介绍,中为原始天尊,南为南极太皇大帝,北极太皇大帝,东极青华大帝,西极皇天大帝,昊天大帝,勾陈大帝,后上皇地、西王母等等。想必,能登此墙体的神仙,其官职、权势也不会太小,都是什么皇什么帝的,尽是掌握一方的诸侯。朝元图中,送子观音站立于众神仙后,她头戴光环,侧目北望,像在与谁窃窃私语。她怀中抱一小孩,小孩头扎一小辫,面朝西,两臂伸出,身子向前倾斜,一副顽皮的神色。这两幅壁画,每幅画总面积达148.7平方米。在明朝,还没有电脑、投影仪之类的现代化设备,工匠们能在如此大的墙体上构画布局,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北墙后门西侧,画的是天官拜紫观音图。此画笔迹明显比其它画重。据仓房镇政府办公室的周学志同志介绍:壁画画于明朝,初步考证为民间艺人所画。文革时期,香严寺改为学校,人们把墙壁上的画抹上石灰水,作为教室。香严寺恢复后,工作人员又用水洗去石灰,壁画得以重见天日。有人嫌壁画不够清晰,请省内一名画家描摹。画家一幅还没有描摹完,就不敢再进行下去。画家说:“此画笔法流畅而又多变,所用颜料又无法考证,若勉强描摹,便要把此国宝毁掉!”

听到此处,我不禁为这幅画感叹:它的生命力竟如此顽强。几百年来,灰抹水涮,还能毅然生存,真不愧为壁画之精品。我欣赏这壁画,更崇拜这作画之人。正是这位不知名的名家创造了美,创造了这稀世珍宝。

双膝跪下,作揖,磕头,不为佛,为画佛之人!(此文刊发于2006年3月7日《南阳日报》,摄影:张俊鹏 张银武)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

  • 道教神像美术

    < 道教美术,以宣传道教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包括日常供奉和用于斋醮等祈禳祭祀活动的神仙画像或雕塑的神像.故事画.水陆画以及宫观的藻饰与法器上的花纹图案.浮雕等. - 造 像 制作 ...

  • 朝元仙仗图的前世今生

    <朝元仙仗图>传为北宋武宗元所作,注意,是传说.首先就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能证明是武宗元亲笔,也无武宗元信作传世可供对照,反倒是从这画上能找出种种反证来证明不是武宗元手笔的海量证据.古代的绘画 ...

  • 唐朝时期画圣吴道子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 ...

  • 他修缮敦煌壁画12年,回来后在菩提叶上画佛,精美绝伦堪称珍宝

    他修缮敦煌壁画12年,回来后在菩提叶上画佛,精美绝伦堪称珍宝 这位面相憨厚的汉子,名叫薛海涛.他是个从小在艺术氛围中长大的孩子,祖父是造诣高深的书画家,收藏家,雕刻家,叔父又是名满山西的大画家,他5岁 ...

  • 注目佛光瀑(淅川文化探索之八十九)

    不信佛,但佛光瀑的神奇景色令人神往.注目佛光瀑,在佛光普照中,品出一种心境,一种希冀. 佛光瀑位于淅川坐禅谷风景区内.古人也称水濂洞,是香严寺古八景之一.瀑布长110米,高15米,堪称华中第一瀑.无数 ...

  • 《和氏璧》的故事发生在淅川,其玉璞或为谭山米黄玉(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九)

    <和氏璧>最早出自<韩非子>一书,讲述的是楚国卞和向楚王献玉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淅川,其和氏玉璞可能出自与淅川毗邻的郧阳区谭山镇. 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玉器 一.<和氏 ...

  • 《诗经》中的淅川印象(淅川文化探索之五十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诗经>不是哪一个人创作的,而是由民间流传的歌谣搜集而成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淅川有哪些民间文艺作品 ...

  • 古街味道(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六)

    初夏时节,绿肥红瘦.老王叔打来电话,约我去古街味道小聚.老王叔既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忘年交,他的话不敢怠慢.于是,忙中偷闲,在一个周五的晚上,打车前去赴约. 古街味道位于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仿古一条街. ...

  • 从楚人初期活动看丹阳之所在(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四)

    编者按:本文选自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楚文化研究论集>第4期,作者/赵世纲, 我们说楚人初期活动,主要是指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楚武王以前这一段.在这个阶段文献中记载楚人活动是比较多的, ...

  • 豫鄂相依话山泉(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

    我的故乡坐落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一个山川里.父亲耕地调个犁头就要到省外去:母亲养的老母鸡一不小心就会到省外去撂蛋.这里山不高,水不深,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唯一能够让我感到炫耀的是分布在这条山川里的大大小小 ...

  • 从鬻子到老子,浅谈《道德经》的形成及与淅川的渊源(淅川文化探索之八十五)

    今天的话题先从老子和鬻子这两个重要人物说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 ...

  • 上世纪七十年代淅川后靠自安移民是咋过的?(淅川文化探索之七十二)

    淅川县内自安移民共计10.7065万人(含老移民在淅川投亲靠友的22415人,应迁湖北而未迁的4977人,返迁8299人),分第四批.第五批和第六批等三个批次. 第四批移民搬迁是1970年,国家将蓄水 ...

  • 荆紫关诗话(淅川文化探索之六十六)

    人来的时候,夕阳也随之而来.金灿灿的,撒得满街都是. 门楼的门没关.没有门.也无须关.三边古镇,兵家必争.战起战息,打打杀杀.门楼建了又毁,毁了又建.花城门下的泥土,埋有多少遗骸,浸有多少鲜血,无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