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再获学拳机,投静见象真善美
一周后,小珠接到轩源电话,让她当晚去顺景小区,针对上周看到小珠的搂膝拗步有点问题,需要修正一下。
主要是手在弓步前展时,没有合着膻中出手,是手自己飘出去的,进步搬拦捶也有这问题。
轩源说:“无论出手出脚,方向要清晰,眼神要专注,瞳孔要缩小,眼带手,是眼观拳路,手走拳路,眼手一致、协调。”
几番调整,小珠有点明白轩源的意思了,原来是小珠对拳的运行轨迹不甚清晰,对拳行的启点,终点不明了,总以为在划球壁,却失了守中护中。
“噢!我以为动作是在划球壁,所以都擦着球壁走……”
“没有丹哪有球呢?不要顾此失彼。还有,太极拳是为拳,必有其为拳的基本要求,不能脱离。”轩源说道。
习惯了的习惯,一时半会不容易改,待小珠终于能做到拳入中线再从中线出手后,轩源继续说:“要从多极态中找到本源,回归太极态。太极态是动静,升降,开合……等等的矛盾统一。这些都有了以后,从太极态进入无极态,便是以能量、信息打拳,而不是以物质色身打拳了。”
“要与天地的信息沟通,把天地的信息,灌注于身体。天地是实梆梆的吗?实梆梆就没有我们的存在啦!天地是松空的吧?就把这松空的信息灌注全身。当身体被灌注了松空,就有自然的浮力把动作浮开去……”
这是一个新的窗子,小珠得慢慢理解,但轩源在身边的语言指点调动,有些状态得到他的肯定,对比之前的感觉就有了新鲜与不同。
轩源勤学善思,虽然他已达很高的境界了,可是他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这段时间他的理念还在飞跃提升。但走得远登得高,高处不胜寒,听得明白的人不多,每让他郁闷。每次出来讲拳,他言辞的恳切,能让大家感受到他的心情。
对着新学员,他还是如前的投入讲拳,没有敷衍。每一次讲拳,他都有新的思悟在;每一次听课,小珠都有新的收获。小珠感叹他的活力与精研精神,庆幸这次学拳的机会,她没想到,因为教岑锋,让自己重回一年半前跟轩源学拳的境况。
又过一周,第四次到顺景小区听轩源讲拳。
一位师兄学了两个月,整套拳能盘出来了。那一起手一投足,就是轩源的范,空间均匀饱满,筋张体舒。两个月能有这个效果,看得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付出了努力。
轩源就以他的拳架中的一些问题,给大家说说。
“刚才的拳架,比较明显的不妥,一是他的下巴上扬了,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也显示出问题来。下颚为什么要微收?就以大家都接触到的茶壶为例,茶壶与壶盖是一体的,若以壶盖形容人之颅腔,壶身即人的胸腹腔,当壶盖刚刚好地盖在壶口上,就不漏气了。如果有疏离,就像我们仰了头或低了头,缝口合不上,形成不了整体,就漏气了。当壶盖拢合在壶口上时,壶盖顶端的小提手就似人的百会,与壶底的会阴成平行,行走间也始终保持这样的平行联系,整体就整了,合上了。”
“另外,下势后的金鸡独立,从低到高,动作幅度比较大,比较难。要完成,最重要的是立身前,先把那金鸡独立的升腾的天地轴在心中构建好,不是肢体在走,是中气冲斗牛,势成而出。”
自上周听轩源说了“松空”灌注的心法后,小珠的拳架较之前轻松了些。但在云手,单鞭这样的斜靠时,着意于斜靠的角度,颈椎有丢的情况,轩源让小珠注意头的悬领,百会要死死地粘住天百会。
又说到收胯,收胯要收到脚跟,轩源让小珠推推他,小珠双手扶着轩源的小腹,弓步前推,轩源顺势收胯下坐,一直要坐到地面上了,他身上都没有能着力的地方。小珠整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则渐渐发虚,他这时轻轻手一拔,小珠就被翻到一边去。
轩源把拳架与推手紧密联合着说,他更在意的是通过推手让人明白一些道理,而不是去追逐一个果。
又过了一周,小珠再到顺景小区。
轩源说了几点,一是委中撑要练出来,身子不要走得太快。靠,是委中撑开去完成。轩源特别叮咛小珠把这委中撑练出来。
二是,心中的弧的信息,要与拳弧的信息合上。他说小珠的云手,手上的弧有了,脚下的弧还没有,而且,是脚上的弧带动手上的弧,这点要好好理理。
另外,他再次演绎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打法。轩源的挒劲让小珠印象特别深,他的挒劲,猝不及防,小珠整个人猛地被甩出去,时间差很小,意识还在原地,屁屁却已落地,整个人像一下子被掏空一样,这种思想在原处,身子却已异地的感觉,让人骇怕。
第二天下雨,小珠在家自己练。
找委中撑的感觉,找轩源所说的心要合上拳架的轨迹,合拳架的弧,连绵不断,一个接一个,下弧带上弧……
小珠在连绵不断的沉淀中,生出一些感受来:要赋予自己每一个细胞以灵性和智慧,才能有那空灵苍茫的感觉。原来投入,是有很多层次的。不断深地投入,最后竟是心如止水的。投入到宁静虚空,是本已宁静虚空的。再有什么激动,欣喜,都已是多余的。这个拳,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自己盘得有多好。是拳好,不是人好;是拳美,不是人美;是拳真,不是人真……
人的真善美,是因道体的存在,在人身上的体现而已。心,能波澜不惊,才能在平静湖面观象。人身这有限的生命,在这宇宙长河中,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播客,观客,看客……打拳,自己打自己的了。
又过了一周,小珠最后一次到顺景小区学拳。这周,也是轩源与新学员讲108的最后的一堂课。
循例,先是大家一起打拳。
很快,轩源便指出小珠对轴的理解还是要调整。
“无论立身或倾斜,心念中要先明确那条客观轴,然后身体的主观轴贴切上去,并上下延伸,才能透出精神来,要主观合乎客观,也是心物一致的体现!小珠你还是身体主观在做。”
小珠应声,心下念道:“我以为我做到了,但即便是差一点点,也就谬之千里了,再细找罢……”
随后几天小珠自己到纪念公园晨练打拳。
这天早上打完拳,小珠离开场地时,经过场边的凉亭。
凉亭里那位每天在这拉二胡的大叔端坐在他一向所在的石櫈上,刚拉完一曲,抬头恰与小珠四目相对,小珠笑笑与他打招呼,他儒雅地对小珠点点头,然后很认真地对小珠说:“你的太极拳,真的很美,很美……”
小珠笑,说:“谢谢过奖了,我的拳还不行……您的二胡乐曲悠扬动听,我在您的乐曲中打拳,感觉特别好!”
大叔即如孩童般微笑:“拉曲子,也是要投入的……”
是呀,他投入在音乐中,小珠投入在拳韵里,二者在此时此地各行其是却如彼此呼应,另有一番和谐的意境,一片岁月静好……
只是现在,这美妙的乐韵再也不能陪伴小珠了……大叔两年后因病离世了。但这个场中,每当小珠打起拳来,还能隐隐听见他的二胡曲乐声飘过,是他常拉的曲子《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