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成源:读《书谱》中的辩证法

唐代孙过庭《书谱》的墨迹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美妙的光彩,《书谱》的内容为中国的书法理论谱写了崭新的一页。虽然时光消逝了1400多个春秋,但它在中国书法史上依然熠熠闪光,它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谱》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法理论,而且是一篇充满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哲学论文。作者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透过书法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笔画粗细、字姿肥瘦、行间疏密的表面现象,抓住了书法艺术中所有的内在本质和与之相关的诸种因素,分别论述了字与篇、平正与险绝、书法与时代、实践与理论、书法与性情、书法与年龄、骨力与遒丽、学宗一家与自成一家、书法与自然、书法与人生等一系列辩证关系,精辟地导出了书法的内在规律、社会功能、学习和创作书法的经验。这就是《书谱》的精髓所在,这就是值得我们今天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之处。

《书谱》作品部分展示

作者认为,学习和创作一幅高水准的书法作品,要正确地处理好“一点”、“一字”、“终篇”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里所说的“一点”是泛指如“横、竖、撇、捺、折、钩”之类的所有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成”则是指相关笔画的有机组合,即所谓“积其点画,乃成其字。”要写好一个字就必须善待每一个基本笔画,要注意其中的变化:“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一个字的姿态、笔势决定着一幅书法作品的风格。

《书谱》作品部分展示

作者认为,不论是学书者还是创作者都要正确处理好“平正”与“险绝”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分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字中的若干笔画的布置,即字姿;二是指整幅书法作品的布局,即章法。而这里主要指的是前者。“平正”即是端正平稳,端重稳健;“险绝”即是打破平正的“变态”。前者为汉字方正平稳的特点,后者为字姿多变的艺术美。作者把艺术创作归结为“平正——险绝——平正”三个不同的阶段。作者还认为只有对它有深刻的理解体会和融会贯通,才能达到艺术的成熟,即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笔者认为,“平正”即是前提、基础,又是目的、归宿。它不仅合乎汉字和书法的自身特点,而且合乎汉字和书法的实用功能和社会性。由此而论,能否正确处理好这“平正”和“险绝”的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衡量和评定书法作品优劣的一条标准,也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一个重要方法。人们常说的“字怕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字如果一挂起来,就东斜西倒了,便不是好字。而这,对于我们今天书法界的现状是所谓的“险绝”有余,“平正”不足。那些充塞于书坛上的东斜西倒、跳迪斯科般的名家书法就算是“险绝”,充其量也不过是书法艺术中的第二个阶段,还没有达到“复归平正”的第三个阶段,当然也称不上高水准的书法艺术。我们知道,即使像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的总体上也没有离开“平正”二字。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当今书法界现状的忧虑和反思。

《书谱》作品部分展示

作者认为,书写者与心情、感知、气候、纸墨、灵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所谓“五合”:“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其中的情绪、感慨最为重要。“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这里所说的“志”包括心情和志向两个方向。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书法家的切身体会、经验之谈。的确与创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被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当时风和日丽、心情舒畅、感慨万千、纸墨铺就、骤现灵感的“五合”下挥笔而成的。即使像颜真卿的被成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也是这样,若没有侄子的身亡就没有他的悲愤欲绝、挥笔疾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万千”情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成为千古绝唱的杰作。由此可知,情绪虽然影响制约着书法,但反过来,书法又可以影响、改变情绪。原先苦闷急躁的情绪可以通过写字减少、忘却,慢慢地平静下来。所以,写字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调剂书写者的情绪,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书谱》作品部分展示

作者认为,书法与学书者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书者的不同年龄层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弱势:“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越妙,学乃少而可勉。”这里所说的“楷则”,若从狭义言,专指楷书内在的法则和规律;若从广义论,泛指包括各种书体在内的书法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这里所说的“规矩”,可以理解、引申为字的形态、间架。作者的这段话是以人的思维、阅历为出发点,概论年少与年老的各自优势和劣势。一般来说,年龄大一些的人由于阅历比较多、思维、理解能力相对地比较弱;但他们的模仿、临摹能力相对地比较强,容易理解和掌握书法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规律和法则,而年少的抽象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但他们的模仿、临摹能力较强,年龄大一点的就比不上。因此,在学习书法中,两者可以扬长避短,借助优势,弥补弱势。

《书谱》作品部分展示

因此书法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的学书年龄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尽力弥补其各自的弱势。如对年少一些的中小学生,除了充分调动和利用他们临摹能力强的优势外,还要引导他们在不断的临帖中学会思考,培养他们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理解和掌握范字中的内在规律,要多讲一些笔法和与之相关的书法理论,力求与范字的外形和内神的相似和统一,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书的效果;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学书者,引导他们多思、多读帖,多在范字内在的神韵中琢磨,要求他们在力求与所临范字的外形相似的同时,做到如《书谱》所说的“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运用尽于精熟,规矩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努力探索如何把自己的阅历、知识融进学书中,逐步形成有着自己个性的艺术风格。

总之,《书谱》有着深邃博大的内容,很值得认真开挖和运用。

《书谱》作品部分展示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