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23.2|再论曲则金还是曲则全

再论曲则金还是曲则全

曲则金还是曲则全?

上一篇,我认为“曲则金”的可能性大,并且提出自己的解释。几位“老子”爱好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这一章涉及到“金”还是“全”的争议处有三个。分别是:曲则金(全);古之所胃曲金(全)者;诚金(全)归之。

于是,主要就有三种论点。

第一种,三处都是“金”。

第二种,三处都是“全”。

第三种,前两处是“全”,后一个是“金”。

在当今“老子”爱好者中,认可第三种观点的最多。

其中一个道友,指出帛书甲本的两处“金”字的细节不同,并不是一个字。

我也认同这个细节,只是疑惑,为什么经过古文字学家修订的正式版本《帛书甲本》,怎么一直认为两个字都是“金”呢?

最后一个“金”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帛书甲本中,还有一个“金”字。

这四个字被认定为“金玉盈室”。


究竟是“曲则全”还是“曲则金”?

我几乎被说服了,也几乎认可了“曲则全”。但最后我还是觉得第三个“金”,也就是“诚金归之”的“金”不是孤立的,是和前两个“金”相互呼应的。

所以,我最终更倾向于“曲则金”。

其实,没必要纠结于一个字,应该格局大一些。因为无论是“曲则全”还是“曲则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前后文密切关联的。

只有把它们放到“老子”的全文中去,联系前后文,才能找出更符合老子原意的解释。

“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和“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都有共同的道,就是“反也者,道之动也。”

“反也者,道之动也。”告诉我们,要想为道,要想成就“章,明,有功,长”,不但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径,反而反方向去做看似没用的“馀食赘行”。

曲则金,要想能够“得金”,不是直接挖金,而是间接获得。

枉则定,要想能够“稳定”,不是直接让其不动,而是能抗摇晃。

洼则盈,要想能够“充盈”,不是直接接水,而是要先挖坑。

敝则新,要想能够“革新”,不是直接求新,而是要先破旧。

少则得,要想能够“多得”,不是直接求多,而是每次少得。

多则惑,每次抓得多,反而被羁绊,失去了效率。

从这些规律性中,可以总结出本章后面的结论:

是以聲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金者,几语哉,诚金归之。

通俗讲道:

【曲则金】

大跃进,不就是违背了“曲则金”吗!
当我们想要更多钢铁时,本不能直接去追求更多钢铁,而是先把生产出更多钢铁的基础打牢。
钢铁厂,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这需要通过教育系统慢慢培养;
钢铁厂,需要更多的建筑材料,这需要建立水泥厂,砖厂等等;
钢铁厂,需要更多的原料,这需要建立铁矿厂等等;
钢铁厂,需要更多的运输工具,这需要修路,建立汽车厂等等;
钢铁厂,需要更多的机械,这需要建立大型小型的机械厂。
对我们个人来说,难求之事物,越是刻意去求,越是不可得。当你不直接求,而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好像在走弯路,却是最近的捷径。
【枉则定】
在大风暴中是否能屹立不倒的事物,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宁折不弯,而是因为它的柔韧性,能弯曲的程度。
比如,在政治运动中,能够坚持下来的那些人,都是能屈能伸的。而像傅雷,赵九章,严凤英这些纯净的人,容不得任何的弯曲,在风浪中,就只能折断,让人惋惜。
【洼则盈】
要想得到盈满的水源,不是直接去接更多的水,而是向下挖,挖出一口井,挖出一口水池,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上水,自然就会汇聚在井里或水池里。
比如,吸引金钱,常想办法制造价值洼点,金钱总有流向洼点的趋势。
比如,吸引人才,也是想办法制造人少钱多的洼点。
【敝则新】
比如,当我们希望感染腐烂的伤口,重新长出新肉时,不是想着怎么长新肉,而是把腐烂的肉彻底清理掉,新肉就自然长出来了。
比如,我一直认为,统一台湾最大的障碍是台湾人维持现状之心,也就是守旧之心。当把这个“敝”打烂,不能再维持现状,而必须在统和独,做二选一时,支持统一的人,就会不断增加。
比如,打破旧的大锅饭,因循守旧的人就不得不去“求新”。
破掉了旧的,自然就会产生新的。也许,这就是当初“破四旧”的指导思想吧。
【少则得,多则惑】
杨过在古墓中学武,墓室中有100只麻雀,小龙女让他把麻雀都抓了。当杨过眼里有满满100只麻雀时,一只也抓不到。当他眼里只有一个,而其他都置之度外时,反而一抓一个准,最后把100只都抓住了。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