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23.2|再论曲则金还是曲则全
再论曲则金还是曲则全
曲则金还是曲则全?
上一篇,我认为“曲则金”的可能性大,并且提出自己的解释。几位“老子”爱好者提出了不同意见。
这一章涉及到“金”还是“全”的争议处有三个。分别是:曲则金(全);古之所胃曲金(全)者;诚金(全)归之。
于是,主要就有三种论点。
第一种,三处都是“金”。
第二种,三处都是“全”。
第三种,前两处是“全”,后一个是“金”。
在当今“老子”爱好者中,认可第三种观点的最多。
其中一个道友,指出帛书甲本的两处“金”字的细节不同,并不是一个字。
我也认同这个细节,只是疑惑,为什么经过古文字学家修订的正式版本《帛书甲本》,怎么一直认为两个字都是“金”呢?
最后一个“金”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帛书甲本中,还有一个“金”字。
这四个字被认定为“金玉盈室”。
究竟是“曲则全”还是“曲则金”?
我几乎被说服了,也几乎认可了“曲则全”。但最后我还是觉得第三个“金”,也就是“诚金归之”的“金”不是孤立的,是和前两个“金”相互呼应的。
所以,我最终更倾向于“曲则金”。
其实,没必要纠结于一个字,应该格局大一些。因为无论是“曲则全”还是“曲则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前后文密切关联的。
只有把它们放到“老子”的全文中去,联系前后文,才能找出更符合老子原意的解释。
“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和“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都有共同的道,就是“反也者,道之动也。”
“反也者,道之动也。”告诉我们,要想为道,要想成就“章,明,有功,长”,不但不能急功近利走捷径,反而反方向去做看似没用的“馀食赘行”。
曲则金,要想能够“得金”,不是直接挖金,而是间接获得。
枉则定,要想能够“稳定”,不是直接让其不动,而是能抗摇晃。
洼则盈,要想能够“充盈”,不是直接接水,而是要先挖坑。
敝则新,要想能够“革新”,不是直接求新,而是要先破旧。
少则得,要想能够“多得”,不是直接求多,而是每次少得。
多则惑,每次抓得多,反而被羁绊,失去了效率。
从这些规律性中,可以总结出本章后面的结论:
是以聲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金者,几语哉,诚金归之。
通俗讲道:
【曲则金】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