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名称来源趣闻

古人讲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古人取名都是很有讲究的,方剂与中药一样,有些名字也具有特别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见识一下。

一字散  《济生方》

雄黄、细辛、川乌头为末,姜汁或清茶调服。用于风寒之邪侵袭头部所致之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的头风症。有袪风止痛之功。

雄黄、细辛、川乌头为末,姜汁或清茶调服。用于风寒之邪侵袭头部所致之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的头风症。有袪风止痛之功。

“一字”者,古时服药时用汉代五铢钱币炒取药末,填去一字之量

风中雄黄辛温解毒;细辛袪风止痛;川乌头温经止痛。三药相合,有袪风止痛,温经散寒等作用。服后可使风寒去而头痛止。因方中诸药皆为有毒辛温之品,故服用量不宜过大,每用“一字”(约相当于今0.5 至1克) 即可,所以叫作“一字散”。

一抹金  《证治准绳》

藜芦、蛇床子、红丹、硫黄、赤石脂、明矾、五味子、黄柏、轻粉诸药组成,共研细末,用生猪油调成软膏,或用清油调擦患处。用于治疗小儿遍身生疮、溃烂、燥痛,脓汁不下等症。有清热败毒,排脓敛疮之功。

“一抹”,这里指用法,是将药膏涂抹患处;“金”是言方中有红丹、硫黄、赤石脂、黄柏等药,研细后颜色呈金黄,酷似古代作货币使用的黄金。又因本方功效卓著,外用治疗皮肤疮疡恨快就能见效,“金”喻贵重之义,故名曰“一抹金”。

一贯煎  《柳州医话》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诸药组成。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弦虚;及疝气瘕聚等症。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功。

“一贯”,“即以一理贯串于事物之中”。(《辞源》)《论理?里仁》云:“吾道一以贯之”。本方用一味疏肝药川楝子以调肝木之横逆,配入大队养阴药之中,寓疏于补,肝肾同治,是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常用方。既符合肝肾同源的医理,又暗含滋水涵木的契机。魏玉磺认为:“可痛治吞酸疝瘕一切肝病”。本方贯串滋水疏肝一法治疗多种肝病,故名“一贯煎”。

一捻金  《古金医鉴》

大黄、槟榔、黑牵牛子、白牵牛子、人参诸药组成,共为细末,每服一字,蜜水调下。用于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痰涎壅盛、内热积滞、停食停乳、肚腹膨胀、一思饮食、二便不利等症。有消积化痰、通肠利便之功。

名“小儿一捻金”。小儿体质娇嫩,脏腑薄弱,易罹病患。本方既治风痰外感咳嗽,又疗内伤腹胀纳差,内外通治,实为医小儿疾病万全之方。“一捻”者,言其用手指捻取,每服一字(即汉五铢钱淹没一字的药量),谓份量很轻;“金”者,是形容其效果可靠,非常贵重。有只用少量药物,可奏奇效之意,故名之。

二至丸  《证治准绳》

旱莲草、女贞子两味药物所组成。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等症。有滋阴降火之功。

“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旱莲草为草本植物,盛夏时茎叶繁茂,叶黑汁足,所以夏至日采集最佳;女贞子其木隆冬不凋,冬至日果实熟透,味全气厚,所以这时采集为佳。《医方集解》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

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为膏,和前药为丸,”。本方以二药采集时间命名,故名“二至丸”。服之可以补益肝肾,从而使阴写充足而虚火自平。

二仙汤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等六味药物所组成。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有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理冲任之功效。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认为是肾气衰、天癸竭,冲任虚损所致。

本方有温补肾阳、滋养肾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调理冲任之当归、巴戟天;泻肾火之知母、黄柏,故而效果可靠。“二仙”,即本方有仙茅、仙灵脾(即淫羊藿之另一名称)两药,并以其为首,故名之。另外亦寓运用之后,功效奇特如神似之意。

 

二妙散  《丹溪心法》

黄柏、苍朮两味药物所组成。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等症,有清热燥湿之功。

本方主治湿热下注的痿证。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朮苦温燥湿,为治阴分之湿热痿证的妙药。药仅两味,但功效卓著,作用神妙,故名“二妙散”。

本方加牛膝名“三妙丸”,治下焦湿热,再加苡仁名“四妙丸”,可袪湿热,利筋络。本方若加槟榔名“三妙散”,外用脐部湿癣,有清热燥湿止痒之功。

十灰散  《十药神书》

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等诸药组成。用于血热妄行所致之呕血、咯血、衄血等上部出血症,有凉血止血之功。

“十灰”,指方中十味药物,均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为散备用。《十药神书?序》云:“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用藕汁或箩卜汁磨京墨调服,其意亦在增强清热降气止血之效。唐容川曰:“右药烧灰存性为末,铺地出火气,童便酒水随引。黑为水之色,红见黑即止,水胜火之义也,故烧灰取黑。”(《血证论》)本方对肝胃火盛,损伤血络,血热妄行所致之各种出血证,效果甚好。其药烧炭存性用,可以加强收敛止血作用。故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曰“十灰散”。

十香返魂丹  《春脚集》

丁香、木香、沉香、藿香、乳香、降香、香附、檀香、诃子肉、僵蚕、郁金、天麻、礞石、瓜蒌仁、莲子心、甘草、麝香、琥珀、朱砂、牛黄、苏合香、安息香、冰片等二十三味药组成,白蜜为丸,金箔为衣。

用于痰厥中风、口眼窝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或诸风狂死,神昏厥逆语言狂乱,哭笑失常等症。有驱风开窍,解郁除烦之功。

本方又名“十香反生丹”,因其方中有辛温开窍醒神之十余种“香”命名之药物,用于可使神昏危重之症即刻复苏,故而称为“十香返魂丹”。

七仙丹  《东医宝鉴》

何首乌、人参、干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茯苓、炒茴香、八味药物所组成,蜜丸,酒或盐汤送服。

用于治疗须发早白等症。有滋阴养血,益气健脾之功。

“须发”,即指胡须、头发。二者均赖血以滋养。须发之荣枯,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充足则须发荣泽,肝肾不足,则血虚不荣上荣,故须发枯燥,久则变白。

方中药虽八味,何以称“七仙丹”?是因除茴香之外,其余七味药物,均是古代医家认为延年益寿、久服成仙之品,均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之作用,故对须发早白卓然有效。

七厘散  《良方集腋》

血竭、麝香、冰片、没药、红花、朱砂、儿茶组成为末,黄酒冲服或调敷。

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有活血袪瘀,止血止痛之功。

“七厘”,指服用量,即今之 2.1 克。

本方是伤科常用方,内服外用皆可。方中血竭、红花活血袪瘀;乳香、没药散瘀行气;麝香、冰片窜通经络;朱砂、儿茶宁心止血。

综观全方,虽有散瘀定痛,止血愈伤之效,但多数药为香窜辛散,行气活血之品,内服易耗伤正气,不宜多量久服,一般每次只服“七厘”,所以以其每次用量而命名为“七厘散”。

七宝美髯丹  《医方集解》

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七味药物所组成。

用于肾水亏损,气血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梦遗滑精,筋骨无力等症。有滋补肝肾,填精养血之功。

本方相传为唐李翱方,邵应节用以进献嘉靖黄帝,从此其方盛传。须发者,血之余,肾之华也。肾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充足则须发乌黑。

“七宝”者,指方中用七味药物益肝补肾,功宏如宝;“美髯”者,指须发乌黑而润泽。

三国时关云长因须长而黑,有“美髯公”之称。喻服本方后,能使肝肾得补,精血充足,发乌髯美,神悦体健,故称“七宝美髯丹”

七制香附丸  《医学入门》

香附与当归、莪朮、丹皮、艾叶、乌药、延胡索、川芎、三棱、柴胡、红花、乌梅等共十二种药物炮制而成,水糊为丸,黄酒送服。

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结成症瘕,或骨蒸发热,四肢无力等症。有调和气血、温通经脉之功。

因本方炮制方法特异,具体是将香附十四两分为七等分,分别同当归二两酒浸;莪朮二两童便浸;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水浸;乌药二两米泔水浸;川芎、延胡索各一两水浸;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红花、乌梅各一两盐浸,以春季三天或夏季两天,秋季七天,冬季十日为浸泡时间,此后单取香附为末糊丸,由于用香附一味与六种府料七次炮制,故名“七制香附丸”。

九分散  《急救经验良方》

制马钱子、麻黄、乳香、没药四味药物组成,既可用无灰酒调下内服,亦可外用烧酒调敷。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受损,红肿作痛等症。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

因本方以马钱子为主药,该药苦寒有毒,所含番木碱,成人每此服用 5 至 10 毫克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毫克可致死亡。故内服用量宜严格掌控,以免发生中毒副作用。

方名“九分散”者,一则说明本方内服,每次以九分(相当于 2.7克,四种药物共同研磨之量)之内为宜;一则告人本方之中有剧毒药物,慎勿过量,以少为宜。

八珍汤  《正体类要》

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药、熟地黄、川芎,加姜、枣组成。

用于气血不足所致之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倦怠,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等症。有平补气血作用。

本方为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方。既能健脾养胃以益气,又能养肝行滞以补血,适于一切因气血不足所致之证。   张秉成曰:“夫人之所赖以生者,气与血耳,而医家之所以补偏救弊者,亦惟血与气耳。故一切补气诸方,皆从四君化出;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化出也。”(《成方便读》)本方集两方为一方,八味药物皆为补气养血之珍品,故名“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  《三因集一症证方论》

白芍药、当归、橘皮、黄耆、肉桂、人参、白朮、炙甘草、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等组成,加生姜、大枣煎服。

用于积劳虚损,四肢沉滞,少气心悸,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咽干唇燥之症。有补益气血,健脾养心之功。

本方从十全大补汤变化而来,为双补气血之剂,方以“人参”命名,概以人参为补气药之首,取气为血帅之意,俾气行则血行。

“荣”即营,这里指营血。喻用大补气血之品,滋养营血,使身体恢复健康,故名“人参养荣汤”。

《温疫论》有人参养营汤(人参、麦冬、五味、生地、当归、白芍、知母、陈皮、甘草),治大病愈后,气阴两虚而自汗者。方以人参为主,辅滋养营血之品,故名之。

三仁汤  《温病条辨》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诸药等组成。

用于湿温初起之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症。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

本方治疗证属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

吴鞠通认为此时不宜用汗、下、滋阴等法,应以芳香苦辛,清宣淡渗之法,方可中的。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轻宣上焦肺气,又可畅通中焦气机,还可渗利下焦湿热,使湿利热清,诸证自解。

由于方中杏仁宣肺气,白蔻仁调中气,生苡仁利下湿,以“三仁”为主药,通利三焦湿热,故称“三仁汤”。

三消汤  《验方新编》

党参、白朮、当归、茯苓、生地黄、黄柏、知母、黄连、麦门冬、天花粉、黄芩、甘草等十二味药物组成。

用于通治消渴之症,饮水不止者。有益气滋阴,清热生津之功。

“三消”,即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以多饮多渴为主;中消以消榖善饥为主;下消以多饮多溺为主。

本方之中党参、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地黄滋阴养血;知母、黄柏、黄芩、黄连育阴清热;麦冬、花粉生津止渴,诸药配伍,通治上消、中消、下消之症,故名“三消汤”。

三痹汤  《校注妇人良方》

独活、秦艽、川芎、熟地黄、白芍药、肉桂、茯苓、防风、细辛、当归、杜仲、牛膝、甘草、人参、黄耆、续断、生姜诸药组成。

用于治疗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手脚拘挛之症。有益肝肾、补气写、袪风湿、止痛之功。

痹证,由风、寒、湿三气杂至、留滞于经络、肌肉、筋骨之间而成。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统称“三痹”。

本方为《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化裁而来,集袪风除湿、散寒止痛、补气和血、益肾滋阴诸药于一剂,专治风、寒、湿三气袭虚所致之行、痛、着痹,故称“三痹汤”。

三品锭子  《外科理例》

本药由三种不同处方组成,分称上、中、下三,如法炮制,研极细末,糯米糊和为梃子,状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置疮内。

上品锭子由白矾、麝香、没药、牛黄、白砒等味组成,外用治疗痔疮;中品锭子由上品锭子去牛黄一味,并调整剂量而成,外用治疗痔瘘、六瘤(即骨、脂、肉、脓、血、粉瘤)、气核、瘰疬;下品锭子由上品锭子调整剂量而成,外用治疗瘰疬、气核、疔疮、发背、脑疽诸疮。

“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某些事物的种类或等级。本方有三种处方,分治三类不同的疾病,故名“三品锭子”。

三子养亲汤  《韩氏医通》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味药物所组成。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症。有降气消食、温化痰饮之功。

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三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

炙甘草、干地黄、白芍药、阿胶、麻仁、麦冬、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等九味药物组成。

用于治疗下焦温热,热深厥甚,脉细数,心中憺憺大动,甚至心中痛者,有滋阴息风之效。

“三甲”者,是指本方所用的药物中有软件动物牡蛎之甲壳,脊椎动物鳖之背甲,龟科动物乌龟之腹甲,三种动物贝甲并用,其滋阴潜阳之功能更强。

“复脉”者,言本方是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创立,有益气补血、滋阴复脉之作用,本方可使阴液补充,脉复于常。故对温热病后期阴亏脉弱等症有效。

三品一条枪  《外科正宗》

明矾、砒石、雄黄、乳香四味药物组成,先将矾、砒锻红,再研成细末,加雄黄、乳香二味,调搓成药条,阴干后外用。适用于痔疮、肛瘘、瘿瘤、疔疮、发背、脑疽等症。有袪腐、拔瘘之功效。

“三品”者,谓方中有明矾、砒石、雄黄三种主要药物,乳香有调糊作用。“一条枪”,谓本方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搓成药条,像“枪”一样插进疮孔之内,从而达到袪除腐肉,治愈瘘管之作用。故以此而命名。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生鸡子黄、鳖甲诸药组成。用于虚风内动证,症见神倦瘈瘲,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时时欲脱者。有滋阴熄风之功。

吴鞠通曰:“名定风珠者,以鸡子黄宛如珠形,得巽木之精,而能息肝风。肝为巽木,巽为风也。龟亦有珠, 具真武之德而镇震木,震为雷,在人为胆,雷动而未有无风者,雷镜而风亦静矣。元阳真上巅顶,龙上于天也。制龙者,龟也。古有豢龙御龙之法,失传已久,其大要不出乎此。”(《温病条辨》)本方为治风之剂,方中多用甘润救阴之药,尤添鸡子黄其形如珠,功在滋阴液,熄风阳,因作用较“小定风珠”为强,故称“大定风珠”。

注:“豢”:音“换”,饲养之义。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黄柏、知母、熟地黄、炙龟板四药组成,研末,用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等证。有滋阴降火之功。

朱丹溪曰:“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善卫生者,宜常养其阴,俾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体强无病。今人纵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劳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易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久;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为大补肾阴良方,故称“大补阴丸”。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微信13922304446,快来找老师聊聊吧!

干颓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黄耆、当归、枸杞子、山萸肉、生乳香、生没药、鹿角胶七味药组成。用于治疗肢体痿废,或偏枯,脉象极细微无力者。有益气和血、滋补肝肾之功。

“干”者,有制止、干预之意;“颓”者,即败坏、颓废为谓也。本方中生黄耆补中益气;当归养血和血;枸杞子、山萸肉滋补肝肾;乳香、没药散瘀止痛;鹿角胶补肾生精。诸药合用,可制止偏枯、痿废之证的发展,使颓废的肢体重新振复,故名约“干颓汤”。

千捶膏

麝香、乳香、没药、铜绿、黄丹、龙骨、轻粉、安息香、松香、杏仁、蓖麻仁、琥珀、冰片、珍珠、血竭诸药等组成。外用至瘰疬、痈疽、疔疮初起之症。有解毒消瘰、袪腐止痛之功。

由于本方制法比较特殊,先将杏仁、蓖麻仁入石臼中,用木槌捣烂如泥,然后将余药研成细末,置于石板之上,边加边用木槌去捶打,击千余下,使药物达到充分混合,成为软膏方止,方名则根据其制作方法而言,故称“千捶膏”。

小续命汤  《备急千金要方》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白芍药、川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诸药组成。

用于中风不醒人事,筋脉拘急,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等症。有扶正祛风之功。

“续命”,即延续生命,这里有却病延年之意。《十六国春秋》载:晋安帝元年,卢循为广州刺史,赠刘裕以益智粽,裕乃答以续命汤。

旧俗于端阳节以彩带系臂,云可避灾延寿,其丝便名续命丝。并有“细如续命丝”(欧阳修),“返魂单向何人用,续命汤于何处施”之诗句,可证二字之本意。

中风证属正虚邪实,病情危笃,治疗不当则一蹶不振。本方服之可转危为安,延续生命,故称“小续命汤”。

天王补心丹   《摄生秘剖》

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组成为丸,朱砂为衣,龙眼肉汤送下。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之虚烦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功。

“天王”,指邓天王。相传唐终南宣律师(道宣)讲经劳瘁,梦邓天王授此方。实则是他患病后所创制出来的验方,而托名于邓天王。“补心”。即补养心血作用。本方滋中寓清,标本兼治,有补心血、清心火、敛心气、养心神之功。可使心气和而神自归,心血足而神自藏,从而虚烦、失眠、惊悸诸症得以痊愈。故称“天王补心丹”。

天台乌药散  《医学发明》

天台乌药、木香、妙茴香、青皮、炒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等药组成。用于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等症。有行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

本方为气滞寒疝痛实症之常用剂。重在行气疏肝,兼以散寒,从而使气行寒散,肝脉调和,疝痛可消。苏敬《新修本草》曰:“『乌药』今台州、雷州、衡州均有之,以天台者为胜。”天台,一为县名,在浙江省境内,属台州。一为山名,在天台县北,为先霞岭山脉的东支。以此地所产的乌药为上,故名“天台乌药”。本方以其为主药,且以散剂应用,故名“天台乌药散”。

五皮饮       《华氏中藏经》

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五种药物组成。用于皮水,证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促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象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有利湿消肿,利气健脾之功。

本方为治皮水的通用方。水肿一证,多与肺、脾、肾三脏相关。本方既健脾运化,利水渗湿,又肃降肺气,通调水道,故有理气、消肿、健脾之效。由于方中五药皆用其皮,以治皮水之证,取“以皮治皮”之意,故称“五皮饮”。

本方去桑白皮,加青皮、地骨皮、甘草皮,名“七皮饮”,治证同上;如去桑白皮,加白朮名“全生白朮散”,“全生”有保全生命的意思,该方有健脾利湿,安胎消肿之功,可用治疗妊娠脾虚水肿之证。

五色丸  《小儿药证直诀》

水银、朱砂、雄黄末、珍珠粉、铅等五种药物组成,先将铅与水银煎熬后,再与其余药末混合,炼蜜为丸,金银器、薄荷煎汤送服。用于治疗小儿痫证。有镇静息风之效。

痫证,为儿科常见疾病,以屡发屡止,止后一切如常为特点,风、火、痰、食、郁均可引起,治疗多责之于肝风。由于本方之中珍珠粉色青,朱砂色赤,雄黄色黄,水银色白,铅色黑,五种药物具备五种颜色,杂合为丸,用以治疗五种痫证(指以上五因引起之痫证),故名“五色丸”。

五泻汤  《银海精微》

黄柏、知母、木通、栀子、生地黄、甘草、玄参、桔梗、黄芩、防风诸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瞳仁干涩火旺,以及五脏虚火妄动诸症。有滋阴泻火之功。

中医眼科有“五轮”之说。即把眼睛由外周向中心分为“肉、血、气、风、水”五轮,

其中“肉轮”位于上下眼胞(睑)属脾;“血轮”位于两眦血络属心;“气轮”位于白睛属肺;“风轮”位于黑睛属肝;“水轮”位于瞳神(仁)属肾。

本方服之能滋养五脏之阴,以泻五脏之虚火,通治“五轮”虚火上炎,以致引起瞳仁干涩之症,故名曰“五泻汤”。

五痹汤  《医宗必读》

人参、当归、茯苓、煨白芍、川芎、五味子、白朮、细辛、甘草、生姜十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五脏痹症。有补气养血、温阳通络之功。

“痹”,有不通之意。所谓“五脏痹症”,是指“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脾痹”者,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寒;“肾痹”者,善账,足挛不能伸,身偻不能直。由于本方可治五脏之痹症,故以此命名之。

五痿汤  《医学心悟》

人参、白朮、茯苓、炙甘草、当归、薏苡仁、麦门冬、炒黄柏知母九味药物组成。

临症时可以视情况加味,若心气热加黄连、丹参、生地黄;肝气热加黄芩、牡丹皮、牛膝;肾气热加生地黄、牛膝、石斛;

肺气热加天门冬、百合;挟痰加川贝母、竹沥;挟湿加半夏;瘀血加桃仁、红花。用于治疗五脏痿证。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滋肾降火之功。

痿证是由于肺热叶焦、湿热伤筋、肝肾亏损等所致之肢体痿废的一类病证。根据病因分为脉、筋、肉、骨、皮毛“五痿”,由五脏之热所引起。本方灵活化裁,通治五痿之证,故名曰“五痿汤”。

五子衍宗丸 《证治准绳》

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诸药组成。用于肾虚遗精、阳痿早泄、小便后余沥不清、久不生育,及气血两虚、须发早白等症。有补肾固精之效。

古谓本方有添精、补髓、益肾的作用,称之为种子方。方中菟丝子、枸杞子补肾阳,益精血;五味子、覆盆子补肾固涩;车前子亦有补肝肾之功。

王肯堂云:“嘉靖丁亥得于广信郑中函宅,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妇科准绳》)“衍”为广布常流之意,

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有添精补肾,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药物组成,水煎加酒服。为治疗疔疮肿毒的有效方剂。

用于各种疔毒,局部红肿热痛,初起如粟,坚硬根深如钉状,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者。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

岳美中云:“本方取金银花寒能解毒,甘不伤胃,为主药,以宣通气血,疏散毒热;蒲公英、地丁消痈毒,散热结为佐;野小菊、天葵根凉血散瘀为使。”由于五味药物组成,均有消痈解毒功效,故而命名为“五味消毒饮”。

五虎追风散  《晋男史传恩家传方》

蝉蜕、南星、天麻、全蝎、殭蚕五种要物组成。用于治疗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有袪风痰、止痉搐之功。

本方为治疗破伤风初期的常用方。破伤风,属痉病中的伤痉,多由外伤中风邪所致。

方中主用全蝎、殭蚕、蝉蜕三味熄风止痉的虫类药物,再加南星、天麻两味袪风化痰之品,服药后以五心汗出为佳,可使风痰清而痉搐自止,症状缓解而收功。

“五虎”,是谓本方用五种药物配伍,功效强猛如虎;“追风”,是言本病是由中风邪而得,方中以袪风为主,疗效迅速,好象虎逐风邪一般,使痉病得以消除。故名“五虎追风散”。

止嗽散  《医学心悟》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诸药组成。用于风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等症。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

前人云: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后世合称咳嗽。

刘河间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实际上,二者往往不能严格分开。咳嗽的发生,总由肺气失宣所致,治疗当以宣肺为主。本方为散服用,有解表邪、宣肺气、止咳嗽、化痰涎之效,故称“止嗽散”。

中满分消汤  《兰室秘藏》

川乌、泽泻、黄连、人参、青皮、当归、生姜、麻黄、柴胡、荜澄茄、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黄耆、升麻、吴茱萸、厚朴、草豆蔻、黄柏诸药组成。

用于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腹中寒、心下痞等症。有健脾行气、泻热利湿之功。

王晋三云:“分消者,上下分消其邪,谓以辛热散之,苦热泻之,淡渗利之,使其阴阳自然分化,不必泻秽以下之也。”(《古方选注》)

“中满”,当指中焦痞满。本方标本同治,正邪兼顾,服之可使寒散气顺,浊降清升,中焦痞满得除,病邪上下分消,故名为“中满分消汤”。

水陆二仙丹  《洪氏经验集》

芡实末、金樱子膏制为小丸,盐汤送服。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水陆”,指两药生长环境,芡实生长在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陆。

“仙”,谓本方之功效神奇。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带下蠲除。

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水陆二仙丹”。《医方经验汇编》有水陆三仙膏,由鲜荷叶、鲜菊叶、赤小豆组成,蜜和调涂局部,治疗重症大头瘟、头面焮肿等病。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

  • 【海派张氏:内科经验方】

    张氏内科作为上海流传最悠久的本土中医流派之一,已绵延近400年,名医辈出.清末民初,张玉书.张骧云蜚声沪上,近现代又涌现出了如"国医大师"张镜人以及张伯讷.张存钧.张存文等一大批知 ...

  • 《精选男科常用方新解》补益类——四物汤

    组 成 当归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9克.川芎6克. 用 法 水煎1剂,日2次温服. 功 能 补血活血,调经化瘀. 主 治 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形瘦乏力,妇人月经不调 ...

  • 当归的常用药物配伍(一)

    首先,第一种药物配伍是当归配黄芪,即方剂当归补血汤. 从当归补血养血的功效说起,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无所摄,血虚则气无所依,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要想使气血充盈,源源不断的生产,就要补气生 ...

  • 中医方剂学太难?别怕,明白这些方剂的来源趣闻,特好记!(上)【一点资讯】

    中医方剂浩如繁星.在中医药学史上,一些方剂既有效实用,其名亦充溢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美感,堪称神来之笔.接下来,藏象教育小象带大家一起来看几个有意思的方剂名!顺便复 ...

  • 【干货】犹如白虎金神般的疾猛迅速,那些有点意思的方剂名称来源04

    . 这是一打说的第227篇文章 ▲点击上方左侧"一打说医考"关注公众号 也可扫描二维码(Yida66666688) 关注朋友圈即时动态 下笔如有神,黑马来强化 有趣有货,一战成硕 ...

  • 导致女子不孕的最全辨证来了,老中医全面解析,内附中医方剂

    女性不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激素水平偏低,情况很多,但是中医治疗总体来讲,大部分效果都是比较好的,但一部分中医把中医辨证的部分给丢了,有效率不如辨证高. 女子以血为本,女性很多疾病都跟血有关系,具 ...

  • 【中医】中医方剂歌诀总结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中医方剂#...

    为了把中医/中药方剂重要度进行分层,小派老师研究了历年真题及新考纲.现推出方剂分层: ☆☆☆☆☆方剂: (24方)(必须要会)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大承气汤.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龙胆泻肝 ...

  • 收藏!204首中医方剂组成 功效完整版汇总

    方剂学各论--清热剂 白虎汤 [组成]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 ...

  • #中医方剂##方剂##中药##中医#  ...

    为了把中医/中药方剂重要度进行分层,小派老师研究了历年真题及新考纲.现推出方剂分层: ☆☆☆☆☆方剂: (24方)(必须要会)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大承气汤.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龙胆泻肝 ...

  • 【中医方剂学】每日方剂——二陈汤

    实现每一个医考人的梦想Lanren Med Exam 懒人医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考试快讯☑  |2020年住院医师规培结业考试你准备好了么?☑  |执业医师电子化注册+拿证问答(最全)☑  |两个医 ...

  • 恐惧症中医方剂有哪些

    中医没有关于恐惧症的直接记载,但有相关病症的记载,如:脏躁病.百合病.卑惵等,其与西医的焦虑障碍临床表现相似,会出现紧张.出汗.烦躁甚至濒死感,治疗恐惧症的常用中医方剂有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百合地黄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