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基层中医馆迎来发展良机,中医馆如何提升竞争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控制症状首选西医,但是从治未病的角度中医的价值越来越大,诊费便宜疗效很好,中医在基层诊疗上的价格优势非常巨大。”不少居民这样认为。

相关人士表示,在我们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中医馆,疫情过后基层中医迎来发展良机。

无基层不中医,基层是中医发展的肥沃土壤,是和患者联系最紧密的阵地。而基层中医馆肩负着服务基层百姓和传播中医文化的双重责任,是用中国办法解决基层卫生健康问题的模式创新。

扶持基层中医馆建设,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是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环。

自2015开始,国家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要求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在“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比例力争达到30%。

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对其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各地也纷纷相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近几年,基层中医馆建设得到良好有序地开展,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许多老百姓表示,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

尤其在这场疫情中,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战疫成果,让许多老百姓为之改观,人们对中医药的热情,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需求不断加大。

近日,各地纷纷出台了中医药相关发展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基层中医馆的建设问题,以更好满足基层百姓的需求。

例如4月12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室。

4月9日,河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指导性文件。文件指出:“实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3月2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出台了26条举措,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全力推进建设中医药强省。其中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基层中医馆全覆盖。 

但是,虽然国家相关利好纷纷出台,基层中医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传播不够等问题的仍然存在,导致许多地方的中医馆也只是名义上的中医馆,外表建设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极度空虚。

02

有关基层中医馆建设问题,许多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劳务价值,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等,从根本上扶持中医馆自身发展。

作为中医馆自身,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明医好药基石

众所周知,好的医生和好的药材,是一个中医馆俘获人心,在同行竞争中屹立不倒,在行业中获得不断上升和进步的基石。

没有这个基石,其他所有服务都无从谈起,选址再优越,装修再精致,服务模式再怎么改善,都无法拉动中医馆发展。

只是越是简单的道理,恰恰越难做到。发展至今天,好的医生和好的药材,恰恰也是制约整个中医发展的两大难题,绝不仅仅囿于中医馆。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良医难求”,“中医毁于中药”的悲哀。

许多中医馆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加强中医馆人才建设,不至于中医馆的辐射力渐渐萎缩。有的中医馆通过拜访名医,聘请名医坐诊打造自己的优势;有的通过与高校合作形成稳定的人才输出,加之“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提升团队;并同时愈加重视医生和员工的传统文化学习,借此提升团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药材方面,也是与业内知名医药企业合作,确保提供高品质的饮片,并将煎药过程透明化,提高居民对汤药的了解,从而整体提升对中医的认同。

2
发展“互联网+中医药”

中医馆的目的就是服务好老百姓,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准则,在互联网时代,中医馆也应与时俱进。

通过链接互联网,既可以方便居民就诊,也能很好宣传中医馆自身和中医文化。同时中医馆也能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患者需求,助力医馆服务升级。

3
融入健康养老、妇幼保健等领域

老龄化时代以及二胎政策放开,给健康养老和妇幼保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加强宣传引导妇幼健康服务,优化再生育妇幼健康服务,预防和减少高龄孕产妇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业内指出,中医馆应该将中医药融入健康养老、妇幼保健等领域,不断拓展中医适宜技术内容、拓宽服务对象,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同时,也可以开展中医健康体检、体质辨识和药膳食疗等服务,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保健运动,扩宽老百姓对中医疗法的认知。

4
丰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发展,在中医科普方面,也给予积极有力地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曾表示,天下病人那么多,医生是救不过来的,百姓的健康靠什么,靠宣传,靠宣传中医健康知识,提升老百姓的中医药健康素养,爱中医,信中医。

对中医馆来说,中医好,中医馆发展才会好。中医文化得到广泛宣传,中医馆自身魅力也能在无形中得到彰显。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线下健康讲座的方式,加大对中医文化的宣传,有利于形成正面舆论导向,提升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和信心,进而想去使用中医,就自会去寻找好的中医馆。

<END>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