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性,嗜酸性粒细胞为何如此之高?是少见的消化系统良性疾病,在胃肠道侵润,累及食管,肝脏和胆道,病因不明,临床缺乏特异性。
患者,男,16岁,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为持续性绞痛,尚可忍受,餐后疼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2次,无呕血,腹痛时有便意,解黄色稀糊状大便,每天1-2次,便后腹痛稍减轻,伴反酸;
近12天来,患者感腹痛较前加重,无放射痛,伴恶心,感腹泻,为黄色或黑色稀水样便,3-4次/天,感乏力,偶有胸闷、胸痛不适,持续几分钟左右后自行缓解,程度轻微,无头晕头痛,无烧心,无气喘心慌,无呼吸困难,无消瘦,无咳嗽咳痰等不适,
在外口服艾普拉唑、复方丙氨酰胺、胶体果胶泌治疗后,感腹痛稍减轻,腹泻无明显减少,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腹痛”待查收住入院。
入院当日检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5.16×109/L,比例高达39%,PLT,HGB正常。凝血功能示PT轻度延长13.6秒,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凝血功能结果如下图:
我们查看了该患者血常规及其对应的散点图: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下图:
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触犯了复检规则(我科嗜酸性粒细胞复检规则:首次检查,EOS绝对值>2×109/L),于是我们对同管血液进行了外周血涂片镜检,镜下确实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此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我们在检验结果备注“白细胞分类结果经显微镜复核”,将报告发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青年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如此之高呢?
我们查看了该患者电子病历,得知其曾在2019年3月在武汉妇女儿童医院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给予强的松、奥美拉唑口服,建议患者定期随诊,至强的松停药。
什么又是“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呢?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消化系统良性疾病,其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在胃肠道侵润,偶可累及食管,肝脏和胆道。目前,EG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但是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临床确诊率在逐渐上升。
关于EG的病因,目前普遍认为是受某些物质刺激引起全身或局部变应反映,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1]。对饮食的控制如禁食容易过敏的食物和激素的长期使用是必须的。此外,色甘酸钠,酮替芬,孟鲁斯特也能作为激素治疗的替代药物,改善症状[2]。对于EG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也有患者可出现自愈。而EG的复发除了与过敏食物诱发有关之外,激素使用时间过短也是原因之一。
日常工作中,对于血常规结果,遇见需要复检的结果时,我们应该进行外周血涂片复核,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一环。只有当复检结果与仪器呈现结果一致时,方能发出报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金翠.儿童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八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05-607.
[2]李倩楠.嗜酸性粒细胞一例并文献分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10-12.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