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村姥姥是信口开合(红楼梦中三十六计)
今天这段说的是《红楼梦》中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人物——刘姥姥。曹雪芹的写作功力确实令人佩服,他怎么就能在这样一部描写上流社会豪门兴衰、展现公子小姐悲欢离合的作品中想到要写这么一个人物呢,一般人真是想不到,他不但想到了,还写得活灵活现,厉害。
正式说刘姥姥之前,我先说说这个回目。我一直觉得这个应该是信口开河,但是我看的几个版本当中,只有脂评本是“信口开河”,其他几个版本都是“信口开合”。这个我觉得是在传抄当中有误,但是哪个是错的,还真不好说,毕竟多数版本是“信口开合”。所以我觉得原始本很可能是“信口开合”,“信口开河”的版本反而有可能是被后来传抄乃至排版的人给改的,《红楼梦》有一个程乙本,我觉得这个版本的编订者最爱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原文进行加工,有的加工说得过去,有的改过之后反而失色,这个咱们后面还会提到。“信口开合”也说得过去,一个是古人手写的版本有可能出现用字不一样的情况,这个很多,有一些还是作者的习惯,比如鲁迅先生就爱在省略号后面加句号,这个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但是人家就是那么用的。曹雪芹也很有可能在自己的原版上就用的这个“合”字,是否应该改动,这个见仁见智,我个人的意见是应该保留作品原貌,能看《红楼梦》原著的人语文水平都没什么问题,不至于被误导。再一个,用这个“合”也说得过去,就是刘姥姥一张嘴随便一开合,就无中生有地编好多故事来。
说了这么多,还没提刘姥姥。刘姥姥按照书上说法,“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就是守寡多年了。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嫁给了京郊的一户姓王的人家。刘姥姥的女婿名叫狗儿,听这个名字就透着那么有泥土的清新,这类名字都是乡下人为了孩子好养活,不引起阎王爷的注意,才起一些个难听的名字,什么狗儿啊、狗剩啊、赖狗啊。那会儿人们不习惯养狗当宠物,名字里带狗就显着比较难听。当然,现在人那么爱狗,有人恨不得拿狗当亲儿子那么养,但时你真给他亲儿子起个名字叫大狗,你看他跟你急不急。
又扯远了,这个狗儿的父亲名叫王成,王成的爹当过一任京官,当然官不大,处级撑死了,按说也不低,但分在哪儿。现在也一样,首都北京里,处级干部比街上的交通协管员还多呢。但是这个小京官在京里认识了王熙凤的爷爷,那是高级干部。王成他爹一看这是棵大树,就本着一不怕羞、二不害臊的精神,以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为理由(其实一笔写两个王字还是能做到的),跟那个王家连了宗,舔着脸算是一门亲戚。但即便如此,这路亲戚也不会多受待见。这个小京官死了以后,王成也没得到那个所谓的亲戚的照顾,还是回乡务农。他的儿子狗儿娶了刘姥姥的女儿之后,生了一儿一女。因为两口子忙,照看不过来,就把丈母娘接来一块过日子,给他们看孩子。刘姥姥一个孤老婆子,也很高兴。
按说一家人其乐融融,谁知道这一年王家收入比较差,眼看入冬了。过去农民到了冬天就猫冬了,在家呆着,什么也不做,就指着秋收打下来的粮食过冬,卖一部分换点日用品和零花钱,那会儿没有民工进城打工这一说,如果收成不好,再加上不会算计,冬天就不好熬,现在王家就是这个样子。
狗儿那是一点辙都没有,就知道在家里喝闷酒。倒是刘姥姥替他想了一个辙,就是去找过去认的这个所谓的亲戚告帮,也叫打秋风,这词用的太贴切了,为什么不叫打春风,因为春天正好是劳作的季节,只有秋天,眼看入冬了,这是真没辙了,才去求爷爷告奶奶的。
这趟差事狗儿去不了,跟现在一样,一个大小伙子在街边上要饭,没人给你,有手有脚地自己不知道去奔去?刘姥姥的女儿年轻少妇,在那个年代也不是可以随便抛头露面的,而且她女儿也不怎么敢说话,不是个性格比较冲的人,所以还是刘姥姥亲自出马。
不过刘姥姥心里倒有点儿底,她之前已经去见过王夫人一次,书里写了,只不过是在王夫人在王家当姑娘的时候,去的王家,所以这里的回目才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王夫人嫁到贾家,还有她侄女王熙凤也嫁到贾家,当了琏二奶奶,这是刘姥姥第一次见她。而看书里写的,上一次见到王夫人,刘姥姥也得了不少好处,所以她说王夫人的都是好话,“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所以我们看王夫人其实是挺不错的一个人,至少没有对十六杆子都够呛沾得上边的所谓亲戚冷眼相待,还是挺照顾人的。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又没白来,这回王夫人没露面,王熙凤又给了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什么概念?前面我一换算成人民币,好像总让您觉得购买力没那么强,这个主要是CPI长的有点快。这回就这么说吧,后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赶上府里大摆螃蟹宴。这一桌螃蟹宴,一共就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当时刘姥姥就说,这就是乡下人一年的挑费。这一趟就得了这么多钱,刘姥姥能不高兴吗?
这个无中生有计,也就是前面讨论的“村姥姥是信口开合”发生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二进荣国府正好在贾府吃螃蟹宴的当天。这回刘姥姥还真不是来打秋风的,有那二十两银子,作为庄户人家,就是很大一笔财产了。这回刘姥姥是来答谢的,按说贾府什么没见过,刘姥姥能拿出什么让他们看得上眼的。但是人家刘姥姥肯用心,把今年刚摘下来的新鲜瓜菜带来一批。这就跟现在一样,城里人还愿意有空到乡下体现一下农家乐,吃点新鲜蔬菜什么的,刘姥姥的做法很对路。
本来这次刘姥姥惦记着放下这些东西就走,没想到老太太知道了,非要叫刘姥姥来见一面,一块坐坐,老太太也是图个新鲜,她那个环境哪见过这样稀罕的人物,兴趣很大。刘姥姥也上路,贾母老太太让她讲讲乡间的趣闻,这个刘姥姥就是出了这一招无中生有,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就是编故事呗。但是编故事也要有讲究,你得让人爱听。怎么让人爱听,跟他的生活和经历你得对路子。薛姨妈说:“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刘姥姥就深得其中三昧。
您看她说的这个:“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您看,刘姥姥脑子真是好使,一个是她知道老太太、太太都上年纪了,都愿意多子多福,就爱听这个。再一个,您看,她说的这个事,不就是贾府里情况的翻版吗?大爷贾珠早亡,又生了一个贾宝玉,形容词也是照着贾宝玉来的。可见刘姥姥在这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各位,学着点吧。
说到贾宝玉,他是有意思,刘姥姥还编了一个故事,说是她看见大冬天的,冰天雪地,有个小姑娘在她们家屋外面抽柴火。这个当然也属于无中生有,编的。这个也跟现在一样,你弄个新奇的故事,就有人有兴趣,别管真假。所以现在恐怖悬疑的小说才那么流行,即便很多作品都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只能勉强用什么精神分裂之类的理由结案。
那会儿也一样,刘姥姥真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碰上个喜欢刨根问底的痴公子贾宝玉,特别是这个又涉及十七八岁的女孩儿,那宝二爷是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的。最后挤兑得刘姥姥胡说八道的,说是一个富户的女儿,十七岁死了,家里給立了一个祠堂,这个是祠堂的那个女儿的像活了。贾宝玉倒是信了,还跟着往下编,这个就是什么呢?说瞎话的时候你必须态度坚决,自己都当它是真的,别人不由得不信,你觉一口咬定是真的,他可能还要还找理由帮着你圆。你要自己就虚了,那就等着被戳穿吧。刘姥姥对宝玉就是这样,也是宝玉痴得可爱,真是个纯人。
前面说过一个无中生有,是贾雨村谋财害命,害那个石呆子,这个计用得下作。刘姥姥这个就不一样了,活跃气氛,让大家开心,用的就比较是地方。可见计策没有好坏,就看你怎么用它。
下一段咱们接着说刘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