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模式
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创造力较活跃的时期之一,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我们教师也要突破以往的传统讲授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模式体系,以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学生们更多发展思维和创造力的空间和机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就是其中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
教师把整个班级的学生按照随机的规律分为不同的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上或者班级上进行讨论所学的数学知识或者是交换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学生们在学习数学常识的同时,感受到竞争和合作共赢的必要性,间接就激发了他们本身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体验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不断赋予他们更多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考能力强了,本身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整体认识也就提升了一个层次。总之,数学知识的科学探究性本质决定了它的学习经历是一个需要集思广益、不断突破的过程,因而教师势必在课堂上多采取这种有助于学生思维进步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组织和计划课堂活动的时候,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优势。首先,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和求胜心都是比较旺盛的;其次,数学知识非常强调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开展数学知识竞赛,将近期讲过的知识内容都罗列其中,然后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代表队进行抢答和竞赛。
类似于此的活动安排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安排,这是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总之,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总是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激发出来的不仅仅是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着沉醉于数学知识海洋中的无限快乐。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采用什么方法导课,能积极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来选择。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7的认识时”,是这样开头的:“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猫妈妈让小猫到商店买东西,猫妈妈给小猫了7元钱,让小猫买7条鱼,这下小猫可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原来它不知道7个是多少个?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样就很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学生学习的很有兴趣。
2.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趣的、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巧妙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圆的认识》,在解释圆心的位置时,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老师买了一个圆形的锅盖,尚未安把手,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把手应该安在什么位置上?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发言,结果得出来了应安在圆心处,把手的位置就是圆心。
3.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动脑思考的兴趣
在课堂上,严肃呆板的说教,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当孩子们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时,最容易接受或创设出新的不可预想的事物,为此课堂搞活了,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怎样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呢?
首先,要用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方式、手段、方法,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朝朝暮暮,使学生无所适从。其三,是多与学生接触,培养亲近感,消除心理障碍,学生主动配合,从而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其四,鼓励和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胆量,即使回答不上来,也应该鼓励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以便解决疑难。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变换另一种教法,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设计了邮信的游戏:我在黑板上写出了5组长方体的长、宽、高。在讲桌上放了5个盒子当邮箱,每个盒子上面都有一个答案。让全班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组数据,算出长方体的体积。答案与哪个盒子上面的答案相同,就把信投到哪个盒子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主要途径
第一,教育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
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何在,更没有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对数学学科不重视,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数学教师需要在一开始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才能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目的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自己发展的长远意义,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目的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学学科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树立典型的学习榜样,比如,中外杰出的数学家通过刻苦钻研的学习,获取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学生能够知道学好数学学科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前提条件必须是要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刻苦钻研,敢于挑战困难。
第二,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学生,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将学生视为知识的主动的探索者,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错误应该宽容指出,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应该鼓励大胆创新。同时要支持学生独立的思考,正确客观的评价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并且要给予更多的期望,而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应该耐心指导,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数学学科本来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新鲜有趣。例如,在讲授图形图案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用到的实物展示给学生,或者直接将学生领出教室,观察一些建筑的图形,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学的形式更加有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也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拿着人民币在超市进行购物,算钱的过程是学生数学运算的过程,学生还可以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