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
今日好书推荐
青春年少时,我们将满腔热情和成年累月献给语数外、物化生及政史地,以求个光明的前途,从此人生顺遂。却不知,现实给我们当头一棒,那些知识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提高情商,如何与同事老板相处,如何正确看待失败,如何规避生活中的风险。。。
我们看过很多关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方法的书籍,以便可以让现在要学习的这些东西获取更高的分数,但是我们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学这些东西到底对还是不对,只是因为学校规定要学,考试要考而已。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的作者大有来头,他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用了50年的时间就做一件事情,叫做“零点计划”,专门研究人类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知识,而不应该学习一些什么知识。
我们来看看他的介绍:
戴维·珀金斯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和顾问。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创始人之一,与霍华德·加德纳一起,作为“零点项目”的负责人共同工作超过25年。从最初成立至今,50年来,零点项目致力于研究智力、理解、思考、创意与人类的学习等相关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老师,尤其是美国诸多专业人士、国际学校的教师等参与其中,并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推广研究成果。
曾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南非、以色列、中国等国家研发和讲授关于思维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我们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
大部分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都是“NO”,因为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到的知识,可能有些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还会用到,但是它们却很少在专业技术、社交活动、家庭生活、艺术活动以及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等方面带来帮助。一般来说,只有当实际场合需要某种知识并且使之生动有效,容易获得时,我们才能说这类知识是好的、应当学习的,即极具生活价值的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为自己的个人生活、公民生活、职业生活做好准备。既然初衷这么好,是什么阻挡了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的发展道路呢?除了一些教育惯例外,还有三类突出且重要的学习议题阻挡了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之路:学业成就、信息、专业知识。
一、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了相关性差距。也就是忽略了我们学到的知识,对生活到底有什么作用,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总是默认一个人拿到了更高的文凭,知道的就更多,但是却忽略了学的这些东西跟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能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甚至有很多优秀的理工科学生连家里的换灯泡问题都无法解决。
二、过于关注了解型知识,就容易忽略知识内涵。知识的内涵远比信息本身更加丰富,掌握大量信息固然很好,但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获得的信息很容易被遗忘。如今,互联网使各种事物的信息都唾手可得,这就意味着巨大的记忆性信息库并不像原来那样富有价值。
三、太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有关的软知识。基础教育应当塑造业余的专家,而非一定要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业余的专家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学物理化学,学得都已经深入到准科学的高度了,但是对于如何讨论问题,怎么投票,组内意见不一怎么解决都不会,因为软知识没有人教过。
传统教育的层级结构很难体现现在丰富的信息和交流方面提供的便利。相反,灵活的网状结构却能够以更具拓展性和生成性的方式来接纳各种机会。
戴维·珀金斯教授长期从事的一个项目,叫做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即为理解而教。比如为了教生物,了解生物的过程,出了一道题目,让孩子们设计一条鱼。孩子们特别兴奋,查阅大量资料,了解鱼的发展历程,什么鱼类是最先进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构造,不同部分是干什么用的,鱼的天敌是谁,如果把一个没有天敌的鱼放在河里会怎样,然后孩子们不但学习了生物学,了解了进化论,还知道了生物入侵的概念。
全局性理解
教育的目标是追求全局性理解的概念,而不是立即理解,这也是本书的重点。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现在追求的是立即理解,这个事我理解了有好处,能得分,能拿到学位。似乎所有人都是为了得到一个东西来学东西,所以你会发现立即理解的结果就是,考完试就忘,拿完学位就忘。群居性理解不一样。
比如这个教授有次在课堂上问,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自己对某一个东西是全局性理解的?有个小伙子就说欧姆定律。我们知道欧姆定律呈现的是电流运动的模式,即电流=电压/电阻。他说我在物理课上接触后豁然开朗,就在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他觉得这个和推算的导热管的气流量有关系,他说欧姆定律的基本形式至少可以提供一种粗略的范式,比如说气流量等于气压除以导管的阻力,他家里有的房间比较冷,于是根据这个重新配置了房子的通风系统,改造完供暖系统后房间也不那么冷了。
那么对一个东西要想达成所谓的全局性理解,要符合这四个方面的标准。
第一个是深刻见解方面。就是指这个概念在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当中的反应。就像刚才那个学生讲欧姆定律一样,我们也能够从各个世界当中找到对它的了解和印证。
第二个叫行动方面。指能够用它来采取行动,指导日常生活。比如那位学生可以拿来改造他们家的暖气管,这就是行动。
第三个就是伦理道德方面。学了这个东西之后,有没有能够上升到你的伦理道德层面,让你的想法、同理心、道德品质、人性或者社会规范有进一步的提升。
第四个就是机会方面。就是指这个事会出现在各种场合,表现为各种各样形式的机会多不多,有没有很多次你都可以想到它。
如果能够把这四个方面都考虑到了的话,就是个典型的全局性理解。
那么它对生活有哪些贡献呢?平时生活中我们似乎更依赖于“配方知识”,比如做一道菜,按照熟悉的配比,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如果说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知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那么当新情况发生,熟悉的配方已经不起作用的时候,全局性理解就能帮助我们思考并采取行动。它能帮助我们确定并保持方向,帮助我们慎思地思考不同情况,而且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进入大学之前,可能有一万种值得教学的全局性理解型知识,如果我们的教育狂热地竞相覆盖每一个制定的主题内容,那么,学习的深度就会被弱化,广度则会被分散。所以我们会首选典型,通俗易懂、能激发共鸣,从特殊到一般的抽样教学。传统的教学过程并没有让学生准备好迁移知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包含思考、运用、注意、感兴趣的体验从而让学习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传统的分课在当代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比如学习诗歌让我们有能够洞察世界运转规律和重构世界观的机会;学习代数能让我们更进一步、更有效的方式发挥数学模型的开拓作用。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不止与学科内容有关,而且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关系。而它锻炼的综合能力才是我们的孩子们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须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信息爆炸、数字化和全球化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需要具备丰富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这远远超过了对父辈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教育如何改变,到底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习才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