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泰蓝的优劣
景泰蓝工艺在我国的出现始于元朝。忽必烈西征时,这种工艺从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多年前,蒙古人的铁蹄踏平了欧亚大陆,中西文化交流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一种“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这也是“景泰蓝”的前称。
传说,景泰为宣德皇帝的儿子,因为宣德很重视铜器的铸造,景泰在幼年时,便耳濡目染,但是,在铸造方面,宣德年间的工艺已经达到了极端,已经无力再发展下去,只好在颜色方面另辟蹊径,终于找到了新的蓝色釉料。于是,就有了景泰蓝的创制。
在乾隆朝以前的景泰蓝基本都是官做(明代晚期有部分景泰蓝是民间作的,质量很差,不过很少),都可以看作官器,只要段代,都具有与有款景泰蓝同样的价值。尤其是元,明早期的景泰蓝,由于其流通数量极少,有款的几乎没有,更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这点与瓷器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不同。目前市场上打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的景泰蓝屡创拍卖价格新高,而比其要早许多的其他年代的景泰蓝反而价格要低得多,这恐怕与大家对瓷器的认识有关,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放置景泰蓝时要有底托,这是保证景泰蓝底部的釉料和鎏金不会被蹭掉,也是为了保证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铜胎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诞生于皇宫大内,最晚在元代就已经出现,距今至少有八百年历史。景泰蓝是以铜为胎,铜丝作笔,珐琅为色料,经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后制作而成的一种金属艺术品。
景泰蓝的学名叫做金属胎珐琅器,他是原于西方的一个舶来品种。它加入了中国的诸多元素,改变了原有风貌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极 具独特魅力的中西合壁的艺术精品。珐琅器进入中国后形成了几个品种,其中有金属胎珐琅器和非金属胎珐琅器。金属胎珐琅器分为金属胎添珐琅工艺,又称为景泰蓝。另一种是金属胎画珐琅工艺。非金属胎珐琅器分为瓷胎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料胎画珐琅这几个品种。以上这些珐琅器 在当今艺术品收藏领域凡是在清嘉庆以前的几乎都是精品级别,价值不菲。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 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