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增值的汉代玉
汉代玉器似乎使我们逐渐从古老玉器的神秘威严气氛中,走向典雅、柔和而优美的自然神态,又似乎使我们从汉代神秘的庙堂仙境,走向了人世凡间,回到了生活本源。尤其是玉器中那些独具特色,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譬如那些风姿绰著、挥动长袖的玉舞人,美轮美奂,更使我们感到亲切和陶醉。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辉煌时代。汉代玉器工艺风格承继战国,但器型品类、制作工艺与纹饰风格方面,均有提高和创新,艺术达到空 前高度,体现出汉人高超的审美情趣。
游丝毛雕雕刻手法指的是汉代的一种讲究线条的婉约与柔美的玉雕工艺,该玉雕工艺因雕刻的线条细腻,疏密不匀,如同游丝一般,而得名“游丝毛雕”。而在现代,“游丝毛雕”则用来指代那些用此工艺雕刻而成的汉代玉器。
众所周知,光泽度与致密度、硬度息息相关,所以翡翠制品易抛玻璃光,而滑石就很难有高光。汉代出现玻璃光的玉,基本都是是闪石结构,或者甘肃、青海闪石玉,或者新疆和田玉籽料等。
几何纹以涡纹、卷云纹、谷纹和蒲纹为最常见。后二者主要是刻在玉璧上,谷纹也有作为玉剑饰等表面上的纹饰。涡纹和卷云纹可能是由蟠螭纹的进一步图案化而离析形成的,时常作为动物纹身上的纹饰。动物纹有写实的和图案化的两种。图案化的在商代便已应用于铜器和玉器上面。这些刻在玉器上的动物纹,到了战国时代,有的兽形全部图案化,几乎认不出原来动物的形象。汉代继承战国这种传统,有的还保留有鸟兽的头部,有的作成钩连涡纹。可以认别出来的动物纹饰有龙纹、兽纹、鸟纹(凤纹)和兽面纹(饕餮纹)。写实的动物纹在汉代增多起来了。许多描刻神话中的动物形象,如飞龙、朱雀之类,也是采用写实的手法,便是图案化的动物,也常较战国时代的易于认别。人物除了舞女像外,东汉时开始有了群像,如前述的一件小屏风,上面所刻的西王母和东王公的两侧各有鸟兽和跪着的侍者。这在东汉石刻中比较常见,但是在玉器中还是很少见的。植物花纹仍未出现。定县东汉墓中一件玉带钩上刻有类似花蕾形的花纹,但是这种疑似植物纹的花纹也极少见。
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遐迩闻名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使得玉器制作业得到极大的物质保证,开创了和田玉主导后代玉器材质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改变了汉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当地较次玉材的境况,从而使得汉代玉器的质量有了根本提高。
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的是各种陈设玉,其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设计新颖活泼,纹饰华丽却不落俗套,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 由浪漫、雄浑豪放的时代风貌。作为装饰玉类型的玉蝉、冈卯、司南佩、翁仲都是当时的典型器物。这些发现,对汉代礼义制度和封建集权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