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场:不要试图过得更好,而要如何活得更久
灵兽按
宏观和行业不好时,不要试图过得更好,而要如何活得更久。
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818篇原创文章
绿城超市作为区域连锁超市,销售业绩阶段性增幅较为明显:
在第一季度,绿城超市销售额增长33.66%,毛利增长37.93%,客单价增长了25.3%,但客流却下降了9.96%。
“绿城超市作为民生供应的主渠道,因不涉及百货、购物中心业态,第一季度业绩并未受到疫情影响。”田建忠称。
社区超市恰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便宜和便利的追求。
乐豆家董事长、马刻便利店创始人杨翔亦对《灵兽》表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将更加关注便利、安全和便宜。
新冠疫情加速了零售业的这种改变。为此,绿城超市围绕消费者的变化而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是,供应链能力提升。比如,建立多层次的供应渠道,提升供应链效率;
二是,加入类似于蚂蚁商联的平台组织,分享自有品牌、运营培训和大数据等优质资源,建立企业竞争壁垒;
三是,生鲜标准化;
四是,推行52周MD,实施精准营销;
五是,更加注重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扩充营销渠道的增量部分等。
在中国经济多年“新常态”下的当口,加之疫情催化,零售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1
市场走向
田建忠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为前抑后扬,但总体增长缓慢,进入低增长较长的周期。
杨翔则表示,2020年是一个充满未知,又没有悬念的一年。“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和消费,但整体的环境不容乐观,消费者不消费、少消费的情况将会加剧”。
“疫情形势对宏观经济影响巨大,国际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居民收入增幅缓慢,甚至大量居民失业,这些都会对零售业产生巨大冲击。”田建忠称。
从零售业发展史来看,“经济危机”肯定会促进零售业态转变,一些新的业态会快速发展,例如:社区生鲜店、折扣店等廉价商店。
疫情也肯定会影响到零售业态格局:
从业态来讲,大卖场占比会逐步降低,便利店、专业店健康发展;社区生鲜店和折扣店会快速发展;前置仓和纯粹的线上电商,有待观察。
从企业规模来讲,区域零售商与少量全国性的商业并存。
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鲜店、便利店、类似蚂蚁商联的平台公司会受到资本关注。
杨翔认为,虽然疫情的影响较大,但相对而言,超市会有短暂的复苏。长线来看,社区商业依然会蚕食超市业务;客户更加喜欢线上购买,社区周边购买将进入加速度。
“价格更低的折扣渠道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将迎来很大的发展机会。疫情也将催生折扣店、社区便利店、拥有线上私域流量且能够与消费者高频互动的业态。”杨翔称。
杨翔透露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类似口香糖这类带社交性质的商品销售在下滑,啤酒类上升明显;同样的零食组辣条类上升明显,膨化类变化不大。当然,方便面、自热系列等有300%的增长,烟草尤其是高端烟草下滑明显。
但整体毛利变化不大。
“我们业绩相较于预算,完成度还不错。目前,全季度完成度在90%左右,主要受影响的是2月份。”杨翔称。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目前,各零售业态也在逐步恢复中,具备线上优势的实体零售门店颇有斩获。
同时,各零售企业对线上业务的态度也从排斥、不重视转变为开通线上业务或积极发展线上。
2
到家业务不可或缺?
“未来,线上业务肯定是实体店的标配,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田建忠称。
2015年7月,绿城超市成立先到家电商团队,先后开展线上到家、社群营销、拼团等业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良好,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田建忠强调,作为超市行业,线上只能作为实体店的补充渠道。
“这是我自始至终的观点,也是绿城对先到家电商的定位:作为实体店的补充渠道,少投入,利用实体店资源,低成本推广。”
2018年,独立核算的先到家电商团队就已经实现了盈利。
为了让线上渠道真正带来增量,而不是分流线下渠道,先到家一直坚持“实体门店补充”这一定位。
“先到家”电商的顾客定位是:年轻化、对健康、便利需求较高的群体。到家业务满足后者,通过社群营销,开展到店业务和自提业务,这是门店的增量部分。
同时,线上与线下的顾客群体,通过购买的商品品类就能看出来,线上客群更加注重健康、便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网红商品接受程度较高;线下客群仍然是以方便、便宜、一站式消费为主。
杨翔也认为,线下企业必须有一定的线上渠道能力。
线下渠道本身比较容易建立基数较大的私域流量池,如何让流量池产生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是很重要的。
“我们认为,线上板块对线下业务的SKU扩张、客户粘性增加、保留相对活性的私域流量池都有积极的意义。”杨翔称,“要根据自己渠道的特性,做产品的差异化和服务的差异化,并且互为补充。”
目前,乐豆家并未做自有的到家业务,更多的是在第三方外卖平台上进行。同时,乐豆家正在筹备上线自有的拼团业务线。
目前,到家业务没有盈利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杨翔认为,客户需要折扣、履约成本高,在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后台摊销难以支撑,这才导致了到家业务的亏损。“但距消费者更近的便利店对于履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有一定体量的情况下,损益平衡或盈利是可以实现的。”
到家业务成为“标配”几乎成为业界共识,但这里有个前提,这是对有实体连锁门店的零售企业而言,并非单纯的线上到家业务。
疫情在改变中国零售行业的同时,也让更多的零售企业反思不足,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反思与应对
“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收缩,以确保低风险度过这不确定性的时段。”杨翔称。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对乐豆家和马刻的业务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个时候,很难对未来的总体局势进行准确把握,但有些大的趋势是不变的。
杨翔认为,进入社区渠道是便利店业态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乐豆家和马刻将在商品、供应链、运营等方面进行调整:
比如,加强后端的供应链建设,打造提供更多优质的鲜食、温度、生鲜产品的能力;同时,打破目前的零供体系,缩减链条,给消费者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
目前对疫情,田建忠认为,绿城超市有两方面值得的反思:
一是,调动员工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对社会而言是一场大的灾难。在国家有难之时,连锁超市作为民生行业,应该逆行而上,责无旁贷的履行好社会责任,要靠全体员工共同完成使命。
二是,对本土供应的重视程度要进一步加强,建立本地供应商、外阜供应商、厂商直供等多层次供应渠道。
实际上,近几年绿城超市一直寻求更加稳健的发展战略,以门店升级、商品调整和供应链提升为主,企业战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但企业要适应经济低增长的新常态,因客而变,做好各方面内部调整,控制扩张速度,保证充足的现金流。”田建忠称。
杨翔认为,疫情结束之后,零售业态会更加健康。
同时,健康的零售商会进一步扩大规模和能力,不健康的会加速被替换;更多细分赛道的零售商会有更多的受众群体,也可能得以发展。
杨翔强调,企业应该去除“面子”,正确看到问题:
一是,去除该去除的成本,提高内部效率;
二是,去除亏损门店,更加健康的应对未来的形势;
三是,更加积极的进入下层市场、各类其他渠道。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加快开店,填补因疫情导致的市场空缺;
四是,加大在财务管理、信息能力和供应链方面的建设,夯实基本功底。
宏观和行业不好时,不要试图过得更好,而是活得更久。(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