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十二诸侯之“商人的后裔去哪了?”
周武王在灭商纣以后,根据宗亲的亲疏关系以及外姓的立功程度,将天下分封成若干诸侯国。这其中较大的诸侯有十二个,他们分别是: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
图片来自百度
其中的晋后来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和秦﹑楚﹑齐﹑燕合称为“战国七雄”。
而另一部分诸侯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但并不代表他们曾经过得不够精彩。实际上,不提前知道结局的人,是不会猜到谁才会走到最后的。
春秋战国的精彩就源于这是一部大戏,你可以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剧情,而且每个版本都有可能完成你想要的霸业。关键是,这部戏,你怎么演?
对于浅读历史的朋友会选秦﹑楚作为自己争霸的首选之国。但当你读过春秋,你才发现原来秦只不过是为周天子养马的牧场,楚只是介于中原文明与蛮夷之地之间的一个半开化部落。反而鲁﹑卫﹑陈﹑蔡等国比你现象的要强得多。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十二诸侯的封爵:
一等爵:公爵
宋国(虢﹑虞国)
二等爵:侯爵
齐﹑鲁﹑晋﹑燕﹑陈﹑卫﹑蔡国
三等爵:伯爵
秦﹑郑﹑曹国
四等爵:子爵
楚国(吴﹑越国)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封爵的时候,我也是吃了一惊!尤其是宋国这个被齐国分分钟灭掉的诸侯,原来它曾经是众诸侯之首!再仔细了解才发现,宋原来是《封神榜》里面被灭掉的商纣王的宗亲后代。
周武王灭商纣以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宗祀。后来武庚叛乱被杀,周又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作为继祀的人选,封于商丘,建立了宋国。
宋国从封地开始,就注定了以后的路不好走。它地处中原核心区,四周诸侯林立,所谓四战之地,请详看地图。
但我不认为处四战之地就全无机会,后世的曹操不就是处于相差不远的位置,而最终统一北方的吗?关键是看你怎么经营。
可惜宋国没有出曹操这样伟大的国君,唯一一个有所作为的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
图片来自百度
宋国唯一能欺负的就是周边的几个小国,如卫﹑曹﹑邾等。宋襄公的上位还得全靠齐桓公。齐桓公在死前曾嘱托宋襄公照顾太子昭。等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五子争位。宋襄公借机号召天下诸侯护送太子昭回国继位,结果只有三个小国响应。不过凭借齐国贵族对太子昭的同情,及四国联军的军事压力,齐国居然接纳了太子昭,成为新的齐君,是为齐孝公。
从此,宋襄公在诸侯中拥有了一定的威望。接下来宋国收拾了一下周边的小国,然后就开始图谋称霸。结果齐﹑楚等大国都不给宋襄公面子,楚国甚至还劫持了宋襄公,还是在鲁国的调停下,才放人。
接下来,宋襄公和楚国大干了一场,结果宋国大败亏输,宋襄公的称霸美梦从此破碎。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人,也能称为“春秋五霸”?笔侠告诉您,宋襄公称霸的原因不在于他的霸业,而在于他的“贵族精神”。
关于贵族精神,我在“战国四大名将”廉颇传里已经讲过了。这里只讲两个故事:
一﹑宋襄公的父亲死前立他为太子,结果宋襄公主动把位子让给自己的庶兄(非嫡传哥哥)。庶兄也是个贤德之人,坚持不受,而且还故意躲避到其它国家,让弟弟即位后才回国帮弟弟处理国家事务。
二﹑楚﹑宋交战的时候,楚军渡河,宋襄公为了“仁义”二字,放弃“半渡而击之”的良机,楚军渡河后阵型溃散,宋襄公再次放弃“攻敌于立足未稳”,等到楚军整顿完备,军容整齐的杀过来,宋军才完成最后的君子之战。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直到死,宋襄公都还坚持认为:打仗就要堂堂正正的像大丈夫一样的对决,任何歪门邪道都非君子所为!
此外,宋国由于处于中原文化核心,因此出了很多名人。比如:
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由于被国内权臣迫害,其后代后来逃到鲁国,生了孔子。所以孔子虽出生在鲁国,但是宋国人,子姓,孔氏,就出至于孔父嘉这位先祖。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就是宋襄公让位的那个哥哥的后代。墨子可谓牛人,思想﹑教育﹑科学﹑哲学﹑军事,无所不通,被称为“科圣”,墨子是第一个真正代表老百姓利益的思想家,同时,墨家学说和“儒学”并称为“显学”。墨者的领袖称“矩子”,号令严明。在军事上提倡“非攻”和“救守”。“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墨家的救守。记得之前刘德华主演的一部片子就是写墨者的,叫《墨攻》。
图片来自百度
计然,范蠡的师父。授范蠡七计,只用了五计就帮助越国灭吴。
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惠子,名家代表人物。
文化的灿烂注定难逃暴戾的摧残,群星璀璨的宋国最终倒在了内忧外患之中。齐﹑楚﹑魏三国联合消灭了宋国,并瓜分了宋国国土。
宋国灭亡了,但它的文化却被诸子百家永远的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