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墩舆情课】第十二课:舆情篇之“舆情发生”

系列舆情课摘要】:自墩墩舆情课首篇开序后,作者将系列舆情课大致分为政务篇、舆情篇、案例篇及建模篇四大类,目前开始更新舆情篇,敬请关注,欢迎分享点评。

PS:训练舆情,就是在训练你的媒介素养!



综述:就如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发展规律一样,舆情的发生、发酵、传播及线下效应的显现也有其发展路径可循,只不过舆情的这条发展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具体舆情涉及的领域、涉及群体的舆论标签及相关部门在处置舆情过程中的“时、效、度”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与方向,对网下实体工作的影响程度也大为不同。

作者综合2014、2015两年50余起国内热点事件发酵走势的舆情路径观察情况,并进行详细比对,发现这些突发舆情事件都有个共性的发展规律与大致路径。作者人为将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舆情发生、舆情传播、深度评论、舆情营销。

【舆情发生】

事实上,舆情都是网下的一个真实事件、一个社会现象或一个共性认知反映到网上的虚拟投影,这就是说,任何舆情都有一个现实的踪影可寻,世界上并没有凭空臆想的舆情。

舆情的发生都始于信息爆料,网下有具体事件发生,网上没有信息爆料,构不成舆情;网下没有事件发生,网上也不太可能会有舆情。只有当网下有事件发生,网上同步出现信息爆料两者齐全时,才构成舆情的发生要件。一般情况下来讲,能让信息爆料后的舆情发展走势持续趋热,这个信息往往是那些能引发公众情绪共鸣、思考和争议讨论的信息。

舆情信息爆料的种类很多,文字、视频、照片这些都是当前舆情信息发生的主要传播媒介。从当前的互联网舆情形势看,视频、H5等可视化信息更具有舆情的传播性,这应该与视觉的曝光要比简单的文字爆料更显直观有关。

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舆论场,因发帖、爆料的审核权限在自己,并不具备纸媒、电视这些传统媒体舆论对信息真伪度把控的自净能力,这导致了通过社交媒介传播的信息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4月24日,网络上一段“交警打人”的视频迅速流传,在该视频中,一名身穿制服的交警正在推打一名抱着小孩的妇女,引发舆论“口诛笔伐”,涉事的广东清远交警受到了空前的舆论压力。然而事实却是,爆料人故意剪掉了前半段女子先动手扇交警耳光的前半段视频。

如上为:爆料人爆出的交警打女子的视频画面



如上为:前面半段女子动手打交警的视频截图

这个舆情案例很具有典型意义,说明当前的网络舆论场中信息复杂多样,真伪辨识度,信息全面展现度都大不如前。

经笔者观察,舆情发生会因舆情种类、敏感度、情绪共鸣度发生走势上的相应变化,再加上微信朋友圈与微博在舆情发展上的精细化分工,发生发酵时间相比前几年都大为缩短。


【舆情处置】

面对这些互联网舆情上的新特点、新变化,在这个舆情发生阶段,我们该如何处置?

处置思路:这个阶段的舆情还处于不断的信息爆料时,那么为了确保舆情在后续传播上的真实度,我们所要采取的措施应当是“辟谣”与“权威发声”的网上同步。

舆情发生、发酵初期,各种信息爆料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舆论媒介平台上,有的为真,有的半真半假,有的则移花接木全是假的。搞清楚舆情网下真实事件的来龙去脉需要时间,所以这个阶段应当有针对性的去用网上的辟谣平台挤压谣言的舆论空间,为网下查实真相赢得时间,同时督促实体部门尽快查清事件原委,尽早在网上权威发声,夺取舆论场的话语主动权。这个阶段最为重要,一旦让假信息占据舆论主流,真实信息就会不断的被边缘化,舆情处置就会陷入被动,后续哪怕是通过再权威的平台发声,也会被网民认为是“洗地"、”掩盖“。

一句话:这一阶段就是要最大限度确保舆论场中信息的真实性。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看新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