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产业互联网踏入消费互联网的河流

文/孟永辉

从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便与消费互联网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甚至人们还一度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而已。外界对于产业互联网的这种误会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无论是从商业模式上,还是从内在驱动力上,我们总是可以在产业互联网的身上看到很多消费互联网的影子。

如果产业互联网当真如此,那么,或许它真的就成了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这非但无法发挥产业互联网的最大功能,甚至还让人们失去一次产业升级的绝佳机会。从表面上看,当以资本和流量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时代退潮,一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实质上,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退却的同时,一个全新的时代则正在开启。

这个时代,便是产业互联网时代。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对于产业本身的优化与整理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更加关注的是对于产业本身的重塑与改造。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进入到消费互联网后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消费互联网看成是一个过期商品的倾销地。欲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需要从产业端着手来进行改变,才能跳出消费互联网的怪圈,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代,不会让产业互联网再度踏入消费互联网的河流。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只需要获取流量,然后对流量进行收割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更加在乎的是长期主义。对于所有的玩家来讲,都不能妄想可以仅仅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达成效果,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才是确保他们可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可以掘金的关键。笔者将这种“附加值”称之为对于产业的赋能和改造的能力,有了对于产业的深度赋能和改造,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不仅仅只是收割流量的买卖,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正是因为如此,从产业互联网的早期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的玩家都是以获取流量为终极追求的,特别是头部的玩家更是如此。我们看到的以阿里、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巨头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和产业端的流量达成的合作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然而,随着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认识的逐渐深入,他们开始认识到仅仅只有流量,却无法利用和改造这些流量,所谓的流量其实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并无二致,于是,他们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赋能和改造方面。

在互联网业已成为各行各业标配的大背景下,试图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产业端进行赋能和改造的做法已经难以奏效。想要取得成效,必然需要从新技术着手,于是,一场以新技术的研发、落地和应用为代表的新发展开始拉开序幕。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来提升行业的运行效率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对于行业效率的提升是在深度改造产业内部的元素、流程和环节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其实已经向我们透露出来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根本症结所在,即要改变传统产业端的元素、流程和环节,而不仅仅只是沿着消费互联网的道路倾销玩家们的产品和服务。

莫让产业互联网踏入消费互联网的河流,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流量思想。诚然,即使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掌握流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玩家们的未来。然而,如果手中只有流量,却没有改造流量的方式,那么,就算是手中有再多的流量,或许都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就需要摒弃流量思想,转而用留量思想来武装自己。

所谓的留量,其实就是那些业已产业互联网玩家的业务生态产生了联系的流量。一方面,这些流量可以为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提供目标对象和基础用户;另一方面,这些流量可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和愿望,让业已失衡的供求关系再度对接与平衡。

莫让产业互联网踏入消费互联网的河流,其次要做的是建构一个全新的生态。虽然产业互联网的字眼里依然还有互联网的影子,实质上,产业互联网本身已经与互联网的关系不大,之所以称之为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言罢了。

按照笔者的理解,产业互联网这个全新的生态应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才是可以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串联起来的存在。如果我们将互联网技术看成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毛细血管”的话,那么,数字技术则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毛细血管”,而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则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

莫让产业互联网踏入消费互联网的河流,第三要做的是供求关系的再度平衡与对接。消费互联网为何而出现?因为传统的供求关系业已失衡,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供求关系,于是,消费互联网模式出现了。产业互联网因何而出现?同样地,因为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供求关系业已失衡,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供求关系,于是,产业互联网模式出现了。

如果无法让供求关系再度平衡的话,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是不完整的,那么,我们所处的时代就依然还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因此,跳出消费互联网怪圈的正确方式便是让那些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业已升级的需求与那些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亟待升级的供给实现平衡和对接。当这种平衡和对接达成,我们才算是进入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反之,我们依然还在消费互联网的泥潭里挣扎与徘徊。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二者联系起来,甚至还有些玩家干脆就把产业互联网当成了消费互联网的代名词,继续延续他们屡试不爽的发展套路。从短期来看,这种做法可能尚且存在一定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让他们暂时躲过资本和流量退潮的洗礼。

然而,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做法始终抵不过时间的荡涤。当消费互联网残存在产业互联网之上的那一丁点红利被透支殆尽,玩家们依然还是要回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轨道上,这个时候,莫让产业互联网踏入消费互联网河流便成为新命题。找到这个新命题的答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或许才能真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完—

(0)

相关推荐

  • 产业互联网:巨头们的“专属领地”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73篇原创 文/孟永辉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很多人依然还停留在流量的层面上,他们眼中的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玩家们获取B端流量的一种营销噱头而已. 这种理解的错误,最 ...

  • 产业互联网:去中心化、去互联网化、去传统化的集合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13篇原创 文/孟永辉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曾经狂热的互联网浪潮正在产业互联网的沃土之上缓慢生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产业互联网的创业浪潮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与 ...

  • 全链路:产业互联网的致胜之道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21篇原创文章 文/孟永辉 在很多情况下,产业互联网是站在消费互联网的对立面出现的.比如,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改造对象是C端用户,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改造对象是B端用户:比 ...

  • 微盟、有赞的启示:存量时代的新特征

    当互联网行业的格局基本已经确定,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传统互联网模式开始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无论是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独角兽都开始遭遇到类似的问题.仅仅只是依靠单纯意义上的烧钱 ...

  • 产业互联网下的B端市场再认识

    编辑导语:新基建的支持,持续利好的政策,再加上互联网红利正在逐渐向供给侧转移--诸多因素都在推动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B端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代名词,尽管如此,B端市场仍然需要深度改造,我们要认 ...

  • B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与原点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33篇原创文章 文/孟永辉 当我们开始远离消费互联网的"势力范围",原本的狂热开始变得理性.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并不是万金油,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 ...

  • 产业互联网,一个新开始

    ‍‍‍‍ 文/孟永辉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态势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速与深刻,或许,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在他们的脑海当中,消费互联网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还是从用户市场,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消费 ...

  • 产业互联网:完美拼图的另一块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07篇原创 文/孟永辉 以B端为主要用户和改造对象的全新时代正在来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尽管B端时代被称作&quo ...

  • 产业互联网的新意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79篇原创文章 文/孟永辉 互联网的内涵是越来越丰富的,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开始加入到了互联网之中,从而让互联网有了更多新可能,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产业互联网的终极奥义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01篇原创 文/孟永辉 有一个现象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个现象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变得愈加紧密. 不过,现在正在发生的这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与互联网时 ...

  • 去中心化,正在走来的新风口

    去中心化,正在成为被越来越多的玩家重点推崇的新商业模式.这是与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有着很大区别的.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时代,玩家们为了确立自身的优势,不断将行业相关的资源聚集到自身的平台上面,于是,便 ...

  • 告别吆五喝六,打开产业互联网的新姿势

    这是<辉常观察>的第1146篇原创文章 文/孟永辉 当流量的争夺告一段落,玩家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了广阔无垠的产业端,他们试图通过对于产业端的赋能与改造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机会.产业互联网的概 ...

  • 产业互联网,正受困于互联网

    流量的天花板越来越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摆脱对于流量的依赖,如何在存量时代获得新的增长点,才是保证下一轮发展关键所在.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产业的最末端,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