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黄帝内经》所说的至阴有三种情况
“至阴”这个词在《黄帝内经》中出现过很多次,前面已经谈过了,这里为了说明肾之精与阴的关系,再次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一下“至阴”一词。总结一下,主要有3种情况,第一,脾土为至阴,或者阴中之至阴。第二,肾水为至阴,或者肾之精为至阴。第三,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为至阴穴。
释字:至者,《说文解字》:“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至阴是从阳到达阴的意思。至阴是指阴位,而且是不变的。极阴与至阴有时候互用,但也有不同点,极阴是指阴寒到了极点,极则生变,阴极阳生,这点与至阴不同。
脾土为至阴是以土的位置来定的,从自然界来看,地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方为天,从位置上看地为中心,为天体的中心,为至阴。就人体来说,中焦脾胃位居五脏之中心,四周有肝心肺肾分列左右上下四方,脾胃居中为其旋转枢纽,因此为至阴。另外从其气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来看,经云脾不独主时,脾各寄治十八日于四时中,也从时间上说明脾为中心。总之,无论是从空间还是时间都显示脾土为中心,作为一个物体来说中心是平衡点,中心与其他边缘地带相比较为阴,也因此为至阴。
肾水为至阴的原因是从阴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精的角度,我在前面讲过,在阴的状态下,以水为中心,比如夜晚观星时,人都是面对北方,先要找到北斗七星,然后找到北极星,古人发现晚上所有的星星都是围绕北极星旋转,一整夜天空的恒星也在动,而且是以北极星为中心围绕其旋转,今天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地球的地轴对准北极星自转的原因,北极星属水位居北方,北方为夜晚的中心,这是在阴的状态水为中心的证据之一。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五味的阴阳关系,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五味当中分为阴阳两组,唯独没谈到咸味,说明咸味性平(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篇中讲到六味时,咸味为阴,淡味为阳。)居于五味的中心,因此为至阴。生活当中我们都有体会,每天的饮食中可以没有酸、苦、甘、辛四味,但不能没有咸味,而且咸味可以和所有其他四味搭配食用,也说明了咸味在阴中的中心性质。最后一个证据在五腧穴的关系中,五腧穴的合穴阳经属土,阴经属水,古人云:“水土合德”,这个“合德”就是指土为阳气的中心,水为阴精的中心,是平衡的两种典范,也最符合道德的标准,因此而得名。
最后一个至阴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井穴——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是阳气入阴的最后阶段,从至阴穴以后阳气开始收藏。膀胱与肾都属水,从位置上看是阴的极点,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中心点,因此也称为至阴。其实人体督脉上还有一个穴位叫做至阳穴,这是阳经的最高点,是阳位上的中心点,阳气由升转降,因此而得名。人体穴位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会在后面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总之,所谓至阴就是一个事物的中心点,也就是平衡点。由于此点是中心,所以对于其他任何一点来说都是属阴的,因此称为至阴。这个中心点有空间、时间以及功能的不同。气以脾土为中心,精以肾水为中心,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的井穴至阴穴为中心。因此称脾为至阴,肾水为至阴,还有一个至阴穴。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