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午开始,一份标称“天津上海”的疫情发布对比图以横版和竖版的方式引起大量转发,持续“刷屏”朋友圈、微信群,被以@清华孙立平为代表的微博公知大号调侃揶揄下,网上出现了许多“贬天津、赞上海”等附和声音,形成针对天津“官僚落后”的抨击热点,成为今天网上热议焦点。
然而溯源发现,天津发布、官媒“津云”等权威平台未能发过类似新闻通稿,而唯一可能与图片所述接近的,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的内容介绍,存在明显被人为捏造迹象,反映出当前一些群体、营销号人为制造恶劣议题的手段已经出现了新变化,给社会舆论造成的负面误导和情绪动员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隐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及时采取针对性举措,以防止今后类似情况再次出现而干扰社会判断。一是刻意混淆新闻通稿与会议部署不相关联的概念。分析认为,图片始作俑者故意将明显不具备可比性的新闻通稿与会议部署放在一起对比,利用绝大多数吃瓜群众不能有效识别的专业盲点,人为创设“天津落后、上海先进”等攻击性争论语境,一方面可以诱导外围网民加入抨击天津的队伍,另一方面则反向煽动那些对天津感情深的网民去攻击抨击天津的网民,进而将舆论带入互相攻击的负面陷阱,造成话题偏离、讨论偏离。跟踪网上反馈可以发现,已经有许多网民受其误导,纷纷通过分享朋友圈、微信群讨论、微博发帖等方式盲从附和。
二是借机挑起体制弊端等恶劣政治关联议题。深入跟踪发现,当上述横版和竖版对比图片不断引起互动转发,“上海实干,天津口号”类似对攻语境随之持续形成,一批资深公知大V、时政营销账号开始集中冒头出现,在微博等公开平台发起关联讨论,利用暗示、隐喻等惯用伎俩,开始制造针对天津体制的攻击性有害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账号一改以往全部攻击显性姿态,转为“攻击一地,赞美一地”,分析应与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了这些公知大V公开反体制言论管控力度有关,目的可能在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规避监管。预测认为,今天天津遇到的情况,明天其他地方也会遇到,不仅需要各地提前做好应对准确,每一个围观网民也要同步擦亮眼睛,避免成为这些舆论雾霾的帮凶。因此,我提供以下三个建议,也希望我的读者朋友能转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一是比较级语境最容易挑动你的误判神经。回顾以往类似舆论事件可以发现,这些账号往往会人为制造“比较”讨论来误导你的判断,绝大多数网民在微博微信这类社交媒体表达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两面逻辑,具有比较强烈的排他性,而在这种潜在思维影响下,一旦有人提出“A好,还是B好”“A比B好”这些问题时,往往会让你表达A好的同时,潜意识地得出“B不好”的直觉印象,为这些群体最终创设针对B的负面语境提供便利。二是要把求证官方发布、官媒报道摆到甄别信源的重要位置。以此事为例,关于天津疫情病例情况,天津官媒“津云”上已经有比较详细的报道,包括疫情权威发布、确诊患者轨迹、紧急排查情况等各方面信息。事实上,只要我们稍加求证,在刷到上述图片时同步看下官宣报道的信息,我想也不至于会被这些账号歪曲性言论带偏带歪,而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必备的素养和能力。三是应当允许各地发布内容有所区别。我认为,每个地域、地方都有其特有的环境,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一个地方在某一方面的好坏,应当允许差异化。比如,上海或许会因为大数据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数据上多体现一些,比例更高一点;而天津则可能没有上海那样的先天条件,会多用一些描述性语句。只要抓住“都在及时地向社会发布疫情最新情况”这点,都应当点赞和支持,而不要用上海的标准去套天津,也不要用天津的标准去评上海。另外,且不论为何这张图片会出现横竖两个版本,何以在短短几小时之内传遍社交网络等疑点,仅以故意拿会议部署当新闻稿件及刻意挑起天津上海两地比较事端来推论,其始作俑者刻意误导舆论的目的已经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