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

   多发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老年人多发。

   取穴及治法:

   先于心前区拳击,使心跳复苏。如仍未复苏者可继行心外按摩。复苏后的心跳,一般很微弱,且易再停搏,此时可针刺内关穴,针尖向近心端,努而刺之,轻轻捻转,医者行针布气,随针上下,呼吸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再针哑门穴,针入8分深,平补平泻,以知为度,不留针。如此针之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调整心律,防止心跳再度停搏。

(0)

相关推荐

  • 肺结核针灸经验:

    ①手针:  中土艮兑向外扎,调理的效果很好. ②用鱼际,列缺留针最少九十分钟,或留针一晚. ③肺关穴针向劳宫.

  • 腰疼痛针灸:

    ​第一组针:手掌面四个骨叉贴骨进针,一寸针,后溪一针,共五针.这个针法我常用治疗腰痛,扎出效果好的可能针入痛止,我用最长时间的五分钟左右也会出效果,疼痛减轻. 体质,病气不同,因人而异. 第二组针,骶 ...

  • 踝关节扭伤的针灸取穴方法

    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活动更甚,步行困难,治法以舒筋活络为主.取穴:合谷,居髎治法:同侧的合谷穴用一寸毫针直刺,提插使食指颤动3次,留针40分钟,同侧的居髎穴用三寸针直刺,连续提插9次,停顿一下, ...

  • 十二种急性疾病的的一针疗法(有缘者收藏)...

    十二种急性疾病的的一针疗法(有缘者收藏)...

  • 疟疾针灸取穴方法

    临床上表现为寒战高热,发作有时,头痛,口渴,烦躁,骨节酸痛. 取穴:大椎,后溪,间使,有高热加商阳,关冲(刺血),有痞块加章门,脾俞 每天一次,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或者在发作前两小时进行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现仅就本人资料所及和临床之实践经验,对常见危急病症的针灸救治方法试述如下,仅供参考.一.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晕厥

    晕厥 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 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虚脱

    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 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癫痫

    癫痫 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休克

    休克 本病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上可见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厥逆等症状.常见于重度感染.中毒.严重创伤.大量出血.重度脱水.过敏等严重情况下,本病为一种危症,很多危重疾病末期都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昏迷

    昏迷 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功能严重紊乱引起.临床上以意识丧失.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为主要特征.重度昏迷除仅维持呼吸及血液循环外,感觉.意识及各种反射均消失.较轻度的昏迷,吞咽.咳嗽.角膜及瞳孔反射等仍可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 由大脑皮质机能受损导致意识和运动障碍,是中医儿科四大险症之一.多由高热.颅内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中医学将小儿惊厥分为急惊与慢惊两种,认为急惊病在肝,多为发热惊厥,易治.慢惊病在脾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上经常遇到急性酒精中毒(醉酒)的病人,开始缺少有效的治法,后在对症治疗酒后剧烈头痛.大量呕吐等症的过程中,发现针刺对酒后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呕吐.昏睡.精神异常及应变(工作)能力低下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末梢血管痉挛症

    末梢血管痉挛症 晋东南民间流行"阴火"一说,系末梢血管痉挛之俗称,此症发时,痛苦异常,顶心头痛,四肢冰凉,恶心欲吐,胃痛眼黑,宜急用带子扎紧患者腕部,用三棱针刺其十宣穴出黑紫血数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