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卫国情结
孔子前后去卫国了五次。
到一个国家次数如此之多在孔子是绝无仅有的。
孔子不用于齐,终身不复入齐;不封于楚,至死不思近楚。对泱泱大国尚且如此,而对区区卫国,却又为何总念念不忘呢?
第一次到卫国,卫灵公就听信了谗言,孔子怕获罪而凄然离去。
考虑到灵公夫人南子早就声名狼藉,灵公现在又昏聩偏信;照理,孔子是不会再去卫国了。然而,离开卫国也不过一个多月,孔子竟然又回来了。并且,这次回来,与南子扯上了关系。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与孔子打交道的女人只记了两个:一是他的母亲,一是南子。写他母亲的只有两句话,一是“生孔子”,再一是“孔子母死”。比较起来写南子的文字多且生动。
第二次到卫国《史记》只记了两件事情,但又都与南子有关——去卫国拜见了南子,离开卫国是因为南子。
第一件事——
“子见南子”大家一向熟悉,都觉得里面有故事;因为子路对老师见南子就很生气。单单出于礼节去见南子我想子路是不会生这么大的气的,他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关键是还有其他的几个因素在里面:
一、南子是一个在江湖上被传为美丽得让人疯狂而又很那个的女人。
二、《韩诗外传》(卷一)里曾记载孔子南去楚国的路上见到一个姑娘很动心,就与子贡联手对姑娘进行了挑逗。虽然去楚国是拜见南子之后的事,但子路长期跟着孔子,对老师的行事风格也应该是了解的。
三、孔子回来后自己抢先解释“我本不想见……”,很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子路是直率人,他的不高兴是显现于色的。孔子急了,发誓说:“我如果做错了事,上天会厌弃我的,上天会厌弃我的!”这里孔子一改往常温文尔雅从容潇洒的作风,猴急猴急的,很让人生疑。
第二件事——
卫灵公和夫人南子乘车出去,让孔子乘第二辆车在后面跟着;孔子生气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把怒火烧的让人莫名其妙,难道他要和灵公同乘一车,让南子在后,或者,他们三人挤在一辆车上?总不至于是希望南子和自己同乘一车,让卫灵公落单吧?第一辆车上虽然还有一个人——雍渠,但他是参乘,警卫员兼服务员的角色啊,孔子是不会嫉妒他的吧;再说,他和“色”也扯不到一起啊?
孔子真的生气了,愤然离开了卫国。
然而,离开之后他转来转去还是选择了回来,大概气是彻底消了。并且不惜违背与蒲人订立的“不到卫国”的盟约。灵公那样的糊涂虫会重用孔子吗,谁都知道不会;但孔子好象不知道,楞是要碰壁,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在他六十三岁时又来到了卫国,并且住了五六年,(除了卫国,再没有一个地方能让孔子呆这么长时间,)又从这里绝望地回到故国——鲁国,结束了十四年的周游生活。(离开卫国也仅仅是五年时间,伟大的孔子与世长辞。)
孔子从鲁定公十四年开始正式出游,选的第一站就是卫国;十四年后,到鲁哀公十一年结束周游回鲁的最后一站还是卫国。巧合?
孔子自己也曾总结说,他到了七十岁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是说,到最后离开卫国,结束流浪,回到了家乡时,再也不犯什么错误了。那,之前呢?
钱宁先生旅居海外多年,沐浴欧风美雨,头脑活泼机智,他为了使那一段本不通情理的文字读起来合乎情理,就在小说《圣人》里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子路批评孔子的话,不想这句话被最爱记听课笔记的颜渊错记到了孔子名下。大概是打盹了。
——孔子那剪不短理还乱的卫国情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