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始干,心方净

前段时间带孩子一起去看了电影《寻梦环游记》,正如很多人所说,这远不止一部简单的动画片,它是一场关于生与死、爱与忘记、梦想与选择的灵魂旅程。它带领我们看见和拼凑灵魂遗失的碎片,最终得到和解、安宁、力量与完整。

虽然没有泪流满面,但眼眶是湿润的。感动于纯真梦想的坚持,更感动爱是梦想成真的沃土,家族亲情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我们可以有所不同,我们是一家人,彼此相爱,彼此之间求同尊异。

从来人人渴望求同,难于尊异。看这世间,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差异才如此绚烂美丽。如果一切都整齐划一,那如何是好?

何止是一个家庭,就连一个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我们与地球上的一切动植物,都是同呼吸共命运。

就像巴哈伊教宣扬的一样:你我皆是一棵大树的枝桠,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美好新世界的未来一定是大同世界。

感慨影片带给我的美好感受,我迫不及待分享给塔夏读书群的小伙伴。有朋友说:“寻梦环游记感觉成人看还比较合适,我还没看。看评论说会流眼泪啥的,想想不想让孩子看到我这样。”

我反问:觉察自己,是什么让你觉得在孩子面前流泪不好呢?好像大人不能守着孩子流泪,这就像我们有些大人从来忌讳在孩子和老人面前提到“死”字。

朋友说,自然流露出真实的自己也没啥的,我就是不想把气氛弄的沉重。

可是,亲爱的朋友,冲突的产生都源于把爱与恨对立,将对与错分离。

而一切的对立,诸如生与死,快乐与悲伤,不是二元对立矛盾,而是像大海之波浪,你不知道什么会来,但一直存在。与其戚戚然,不如乘风破浪。

流泪就沉重吗?那喜极而泣的眼泪,感动的眼泪也沉重吗?我希望借此启发朋友去觉察自己。

她作为母亲,一直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坚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需要满分的父母,而是真实的父母。

心理学上有个“足够好的母亲”,这个足够好其实就是六十分足以,孩子不需要完美到能搞定一切、不会感到挫败和难过的父母,但一定需要父母真实的做自己。

我们的真实,哪怕是脆弱,这对孩子都是一份链接。我记得有一次心理沙龙,一个男人哭得像泪人,另一个没有。

老师说,哭泣的人看似软弱,但他是最坚强的。不会哭的男人,看似坚强,只是看起来而已。

一个人年轻的标志是:无论他处于何种年龄段,他依然有感动时刻,依然因爱和美好单纯去流泪。

我发现人很有意思,刚生下来大部分时间除了吃睡就是哭,哭是表达需要,有时候需要也得不到满足,后来就是哭着表达情绪,之后这情绪也得不到理解,再后来哭的就越少了。

愈长大,泪越少。什么“男孩子不能哭”、“守着别人哭会被视为软弱”等等诸如此类的评判,让哭泣见不得世面,得不到理解。

其实眼泪可以洗刷心灵垃圾,越哭越坚强,哭哭更健康,哈哈,有事哭一哭,一把鼻子一把泪,也挺好,绝对有助于心理健康。

有时间看个美好伤感的电影,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那就自己一个人,备好纸巾,去感受那份感动,和泪流满面之后心灵的轻松。

泪,虽然咸。流过之后,心灵之泉才愈发清澈。不是么?

最近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

又是因为什么呢?

你,如何看待哭泣呢?

期待你的留言,我在这里等你。

对不起,请原谅

谢谢你,我爱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