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没有空调,我们是这样过冬天的
01
有时候我们回忆一段岁月,并不是那一段岁月有多好,而是那时候的时光,穷并且很快乐,内心还很富足。
人生一路走来,总有一些温暖的记忆,让你泪流满面。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纵横交错的时光,组成了一幅画,哪怕画面变得模糊了,但是温暖依旧还在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追梦人》里有这样几句歌词:“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三十年前,我们都是追梦人,哪怕条件再苦,依旧没有畏惧。想一想,那时候的冬天,没有空调,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02
那时候,上学没有暖手袋,教室里没有空调,我们有“火笼”。
现在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可以带着暖手袋,穿着保暖衣、保暖鞋。条件好的学校,安装了空调,还有取暖器。教室的窗户,严严实实的,风都透不过来。
三十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小学读书。学校的教学楼是红砖瓦房,外表看起来还不错,但是玻璃几乎烂掉了,老师们用薄膜把窗户钉得牢牢的,但是风依旧挤进来了,下雪的日子,还有雪花飞进来。
上学的时候,母亲一大早起来,准备好火笼。把燃烧的木炭放到火笼里,用草木灰掩盖起来。另外再用塑料袋,装几块木炭,放到我的书包里。
提着火笼去上学,一路上都得小心翼翼的,要是一不留神摔倒了,半天都得受冻。
火笼分很多种,好看一些的,是外面用竹片织一个笼子,里面放一个小小的铁盆,既美观,又实用。
我的火笼,是很简单的那种,一个旧铁盆,两根旧铁丝,就做成了。这样的火笼,简单方便,但是铁盆很烫,如果不注意,就会烫手。因此,冬天里,我的手常常被烫伤。
课间十分钟,我们全班同学都提着火笼,到走廊上吹风、换木炭。如果火快熄灭了,就提着火笼,使劲甩,听着“呼呼呼”的风声,火笼里的火,又旺盛起来了。
03
那时候,农村的房子很破旧,四面透风,我们有“火盆”。
那时候的家庭,穷家庭居多,尤其是山区,很多人还住在土砖屋里,四面透风。
冬天来了,到处冰天雪地,坐在家里,也是冷飕飕的。没有电取暖器,甚至常常停电。
为了取暖,父母把火盆搬出来了。一家人,围着火盆坐,有时候,火盆上面放一张八仙桌,大人们打牌,孩子们在一旁看着,还可以吃花生瓜子。
有时候,家里缺少木炭,就在灶台前面生火,用来取暖。找一些枯树枝或者树兜,引燃了,有火苗冒出来,家里就热腾腾了。
用树枝或者树兜生火,会产生很大的烟,只要烟摇摆不定,那么就很呛人。烟朝着自己吹来,你得闭上眼睛,要不然,眼睛火辣辣的,一准要流泪。
有时候,很多大人围在家门口,找一些柴草,做成一个篝火堆。大家搬来条凳,坐在篝火堆旁。大人们谈天说地,样子很开心。东家长西家短,一些乱糟糟的段子,就是从篝火堆旁边产生的。
04
那时候,我们的日子很苦,常常冒着寒风去劳作。
三十年前,冬天并不是无所事事的。家里没有空调,不代表不要劳动。
我的父亲,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做木匠活。把家里的水桶修一修,把窗户修一修。父亲还常常帮助村里人做木工活,也能赚一些钱。
只要不下雨的日子,母亲就带着我们三姐弟去砍柴。虽然天空没有下雨,但是山上依旧很冷,树林是湿冷的。
山顶的地方,总是雾蒙蒙的,但凡有白雾的地方,总是有毛毛雨。砍柴回来,几乎一身都湿透了。
有一天,风很大,我背着一捆柴回到家,发现头发都结冰了,硬邦邦的,可以竖起来。
周末的时候,我还常常去放牛。牛在田野里吃草,我打着伞,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牛。要是牛跑远了,我得赶紧去追。那时候,牛是家里最大的一笔财富,弄丢了,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劳动,也是过冬的一种方式,虽然很苦,但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快乐,单纯的快乐。
05
那时候,一顿热饭,一阵奔跑,生活就热气腾腾了。
三十年前,我们的愿望很简单,只要有饭吃,常常有肉吃,穿得暖,就很满足了。
冬天的时候,真的感觉到冷了,就奔跑起来,让自己的身体发热。这样的冬日,也是幸福的,跑起来,风在耳边呼呼作响,很快乐。
母亲常常说:“你啊,长大以后,好好学种地,盖一栋大房子,就幸福了。”
冬天的时候,母亲常常说起自己的童年,讲到没有饭吃的日子,她就流眼泪。因此,母亲并没有逼着我读书,而是逼着我学会干农活,她担心我长大以后,变成好吃懒做的人,害怕我五谷不分。
父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老家盖了一栋红砖瓦房,因此还负债三万多。可是,现在看来,父母真的想错了,房子也白盖了。因为全家人都进城了,老家的房子,也慢慢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样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家户户安装空调,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了。冬天,不开空调,就开电火炉,御寒的衣服也有了。
可是,我们却在慢慢变老了,还感觉到心累了。童年的那一盆火,变成了淡淡的回忆,那条回老家的路,也慢慢变得陌生了。
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可是我们却总是发现少了些什么?原来,那个没有空调的冬天,有太多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的冬天,真的一点都不冷。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