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珍品,现在都怎样了?
来源| #喜马拉雅#精品课《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
画家黄公望在600年前的一天,驻足在富春江边,看到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气势雄浑的美景,心念一动,决定创作一幅以此为背景的山水画,结果这一画,就画了整整四年,也有人说花了七年的。
老画家当时就已经80岁高龄了。结果,这画画完,老画家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竟然与世长辞!
这幅神作流传着流传着,在明朝末年,流传到了一位名叫吴洪裕的收藏家手里,吴先生一辈子收藏了好多艺术品,唯独对《富春山居图》情有独钟,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临死的时候就说:“我死了别的都不稀罕,就是舍不得这幅画,你们把它跟我一块儿烧了!”
那么《富春山居图》到底烧了没有?烧了,但是没烧全。他侄子吴静庵跑过来一看,哎呀这个可不行!就把这幅画从火盆里抢了回来,不过这幅传世名画已经烧成了两截,前半截,今天画面上就剩下光秃秃一个山了,取名叫《剩山图》,后半截,因为题跋的文字用“无用师”三个字打头,就起名叫《无用师卷》。
毛公鼎的颠沛流离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这个毛公是周宣王的叔公),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它是被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后几经辗转,最后落入叶公超手里,而当时日本人觊觎这件中国的国宝,叶公超誓死不说出这件文物的下落,还是其叔叔叶恭绰造了个假的给了日本,救出了叶公超。从这一点来说叶公超可以说是保卫国宝的英雄。
叶家人最后生活困顿而将其典当,还是巨贾陈永仁出资赎出,毛公鼎才不至于流浪他乡。1946年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隔年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于中央博物馆。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其中就有这座毛公鼎。
古董也能萌萌的
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坡肉石高5.73公分,宽6.6公分,乍看之下,就是一块出锅不久似乎都能闻出香味的东坡肉,不知者以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其实这块东坡肉石并未进行任何的雕刻,真的是浑然天成的,这个文物的妙就妙在这里。
超级有名的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一件件文物,其实就是一段段历史,陈列他们的博物馆,就是照见历史的镜子。功过是非,千秋之后自有评论,文物只是静静看着,稳稳站着。
来源| @喜马拉雅精品课《河森堡:了不起的博物馆》
站在一座博物馆里,就相当于站在一条时光的纵轴上。向前,可以回顾我们从何而来;向后,又可以洞察我们将去向何处。历经时间的考验留存至今的瑰宝,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探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