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个地方是你一直想去,却直到今天才去的?
想去山西,路上有点堵,于是决定先去河北易县看看。
易县,就是刺杀秦王的那个荆轲的故里。荆轲是燕国人,风萧萧的时候,他从易水河畔出发。如今,燕国都城只能看到一堆堆的燕下都夯土遗址,而旁边青芒连天,柔软的生命力,如大地母亲,两相对比,竟有种莫名的感动。
这处遗址在窄窄的村路旁边,没办法,车子只能停在路边稍阔的地方,不时瞭望着点。拍完照,站起身,发现一辆大车等在那里,并没有把喇叭按成一片,这份淳朴和安静让我感谢。
我们要去看易县的一个重要文物,导航指引我们到了个瞧不到出路的地方,结果步行进去,正是这个道德经的经幢。周围全是待售的楼盘,只余下一小片菜地和这根经幢。
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这片菜地也将消失。那时的经幢就真正隐在了钢筋丛林中,也许这经幢早已写了:“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努力想驶出一片乌云欲雨的天空,就这样,从燕赵到了晋地。结果到了山西浑源,终于下雨了。于是,索性在这里打尖儿,主要也是为了这里的凉粉。
山西、河北、内蒙很多地方都盛产凉粉,有说是因为晋人四处经商,传布了这个饮食习惯的缘故。这次品尝了荞面凉粉、土豆粉、其中还加了豆干和莲花豆,也算是特色了。
县城一般都是树字结构,一条主街的树干,点缀着雷同的各种店面,味道被稀释到无味。只有在两肋伸展的各个枝杈中,才会藏有各种宝藏,表明这个是独一无二的县城。
浑源县也不例外。随便拐入一处小小的巷道,看到的都是老旧的山西特色民居、门楣。走不多远,居然发现了始建于金代的圆觉寺。
时间已晚,本来准备在寺外看看就走。可风雨中,寺中砖塔上的铃音忽然响起,如醍醐的梵音,妙不可言。
对面一个民居大院中,跑出来一个少年,穿着趿拉板,没有雨具,急慌慌地买了包方便面,又跑回去了。而我们,就在伞下,听了很久的铃音与雨声。
七拐八拐,又遇见了永安禅寺。这也是始建于金代的寺庙,寺中的明代壁画是特色,可惜也未得见。
浑源城内有圆觉寺和永安禅寺,外有恒山和悬空寺。
第二天清晨抵达悬空寺的时候,还在下雨,人格外得少,这里就是此行我最想来的地方。
悬空寺是一个立足于恒山绝壁上的寺庙,恰在山壁一个微微内凹的地方,下面就是深谷。远远望去,像山腰中一处镂空浮雕。
它始建于北魏后期,也许是因为承重,全是木结构。所以关于它的起源,有说是在恒山修行的张果老邀请鲁班修建的。
黄豆后来和我说,他走在悬空寺,一直走在最里面,紧紧挨着山壁,不敢往下看。
这里确是一个方寸之地,三层楼阁、四十多间殿宇仅仅占地一百五十多平米。难怪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它为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之一。
幽伏在峭壁上的悬空寺还融合了儒释道,既有道家之玄,又有佛家之空、儒家之学,所谓“上与天庭对话,下闻鸡犬之声”。
恒山离悬空寺不远,一路都是小手球,这是花道中我最喜欢用的花材之一,表现婉转的曲线和花团锦绣的小热闹,是极好的素材。
恒山上这倾斜度极高的103级台阶,爬到我不敢往后看,不敢往上看。就听见旁边的小男生鼓励女友,快了,快了,还有几阶就到了。
想到少小时,从后山爬泰山,跑跑颠颠,不惧不累,时光真是一个厉害角色。
除了悬空寺,我心心念念的还有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是著名的萧皇后倡议的,比圆觉寺中的砖塔要老。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无钉无铆。近一千年的时间中,木塔有很多传奇,比如会自己发光;比如燕子可以吃掉蛀蚀木塔的虫子,所以千年不朽;比如在历次战争和地震中如何保全。
木塔正在修缮,不能登高。无数麻燕围着塔盘旋,还有远处的下马石守望。
下一站,云冈。很多很多年前,我来过云冈石窟。现在,再踏上这片土地,大佛正在维修,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不知是否曾经来过,只是佛殿身上的各种来此一游的“题词”让我恍惚有了印象,因为当年没有护栏。而且,我恢复的记忆中,我站的位置后面就是黑乎乎的煤矿,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地质公园。
从这个角度拍照,一柄粉红小伞始终绕不过去。以为是一个女士在赏景,等走上前,发现,居然是一个学艺术的小伙子,在那里描摹大佛。
也许是从邮票上看到,也许是某本书给我留下的记忆,这么多年,我就一直想到悬空寺、应县木塔来。这也不是什么难去的地方,也不是没有条件,可不知为何,直到今天才成行。也许来日方长,是最大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