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一个人讨厌你的人,无论怎么掩饰,都会在这里表现出来

原创、深度、格调

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提出人格面具理论,即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目的都不外乎是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有时候可以掩盖本真的自我。

这便是所谓的“戴着面具”,即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是本真的自我,可以真实展现喜恶;而另一个则是被社会道德规则约束后的我,承受着社会赋予的相应角色,扮演好自己的应尽义务。

人是很神奇的生物,在生活里,我们可以用面具来伪装自己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讨厌之情,但在心理学上,这会与固有认知体系发生冲突,会引发内心的焦虑不安。

所以,我们会以其他形式将那些社会不允许我们发生的行为转换出来。

今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毕业典礼时,一女子持刀砍人,据悉,该名女子的行凶对象就是与其居住了四年的室友们。

很多人都想不通,到底是多大的仇恨可以让结束这段复杂关系的时刻变成了杀人现场,平日也未曾看出她们之间有多大的矛盾。

但人际之间的厌恶,绝非一日所引起,更多是平常的小事情不断累积,最后积压久了得不到发泄,个体便呈现心理病态,只能选择走极端的方式舒缓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或是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或是碍于情面、利益冲突选择将厌恶埋藏在心底。

可无论经过多少层包装掩饰,还是会从小细节中透露出对一个人的不满。

相似性相吸,相异性排斥

亲密关系中的吸引力法则认为,人总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因为这种相似会很快地拉近彼此。

如果你想跟一个人拉近关系,不用过多吹捧,只需要用心留意对方在意和感兴趣的物品,多费点心思去关注他所热爱的东西。

这样在你们偶然的谈话中,但凡发现一个相似点,便可以很快拉近彼此的关系。同时,我们还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陷入晕轮效应之中,即不自觉放大喜欢的人身上的优点,但对缺点却忽略不计。

若有人与我们的观点对立,则会自动分为两派,这种差距会拉大两人的距离,形成各自的小团体。

在小团体内的我们可以获得归属感和舒适感,差异的存在却会对思维产生冲击,内心产生不安感,陷入对自我的怀疑否定之中。

为了扼杀内心的反抗,我们便会将矛头指向与我们不同的人,对他们产生排斥,即使这种排斥感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却能在行动中无意识表达出来。

意识层面可以做最大的伪装,但无意识层面是人类最本质、最真实的一面,源于内心真正的欲望,是无法掩盖的。

所以,微表情心理学也从人类的表情以及行为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当人心口不一时会出现的表现。

例如,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习惯:当你内心对某件事情抗拒,但戴上面具后却无法说不,然而内心的不舒适是无法掩盖的。

所以很多人在嘴上说着可以的时候,却会出现摇头的动作,肢体与嘴巴不协调的现象反映了真实的认知与现实的冲突。

脚的朝向也可以看出你对身边的人是喜欢还是厌恶,即使不用言语表达。每个人内心都拥有对一段关系的判断力,对不同关系的定义,有着不同的安全距离。

厌恶你的人安全距离更大

这一点十分常见,我们对于喜欢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去靠近,而对厌恶的人恨不得有多远离多远。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就根据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分别为: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

就像我们对陌生人都是带有警惕之心的,每当有陌生人靠近,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拉开距离。

所以,当一个人真的讨厌你的时候,他更会控制好你们之间的距离。

期待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