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的三位名医验案
“小建中汤”的三位名医验案
2018-09-19 10:44
导读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临床常用于虚寒腹痛等疾病的治疗。
那么在临床上,伤寒名家都是如何应用此方的呢?
跟随本文,来学一学名家医案吧!
刘渡舟老先生医案
李妇,38岁。
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
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
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
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
桂枝10克,白芍30克
炙甘草6克,生姜9克
大枣7枚,当归10克
饴糖40克(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
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
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
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效果更佳。
胡希恕老先生医案
案1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
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
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痪软。
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
据有汗出恶风,脉缓,为表虚中寒之证,
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
生姜10克,大枣4枚
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
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
治宜温中寒,缓里急。
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
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案2
胃脘疼痛
刘某,男,46岁,1965年11月30日初诊。
十多年来胃脘疼痛,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
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手术而来京治疗。
近症:胃脘刺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脉细弦。
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0.4cmX0.4cm。
恶风,身冷畏寒,汗出,太阳中风。
脉细弦,大阴里寒。胃脘刺痛,心悸,里饮挟瘀。
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头晕,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太阳中风表不解,里饮上逆。
综合分析:大阳大阴令病,里寒甚而血不足于外,为小建中汤方证。
处方:
桂枝10g 白芍18g
生姜 10g 大枣4枚
炙甘草 6g 饴糖(分冲)45g
1965年12月3日二诊。
胃脘痛减,手足心热亦减,仍有特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一行。
上方加炒五灵脂6g,延胡索粉(分冲)2g。
1965年12月9日三诊。
胃脘疼已不明显,惟食后心下堵满,四肢发凉,夜寐欠安。
将返东北原籍,改服茯苓饮(茯苓15g,党参l0g,枳壳 l0g,苍术l0g,生姜10g,陈皮 30g,半夏 12g)带方回家调理。
郝万山教授医案
有一个空军的干部,他有肥大性脊柱炎,脊柱的疼痛,关节的疼痛,还有慢性溃疡病,有胃脘的疼痛,他就是全身都是难受。
我在东直门医院的时候,他来找我看病。
我一看完全是气血两虚的一种表现,我就给他开了小建中汤,我们东直门医院的药房是有饴糖的。
在我们东直门医院拿药以后,吃了1个星期,效果很好,不仅胃痛缓解了,而且后背(脊柱的)的疼痛,其他关节的疼痛也缓解了,他特别高兴,他就给我打电话,
"郝大夫,吃了你这个药之后,还真是所有的疼痛都缓解了"。
我当时说,肥大性脊柱炎,我没有什么办法,我只能给你治疗胃痛,没想到对脊柱的这种疼痛,和关节的疼痛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可是又过了2周之后,他又来找我来了,我一看脸也肿了,皮肤面色和我第一次看病的时候,也不大对头了,我说你怎么回事呀?
他说你看,我在东直门医院拿的药是有饴糖,我在空军医院拿的药没有饴糖,没有饴糖我就自作主张用了蜂蜜,没想到这个蜂蜜,可能是特殊的地方生产的,我对这种蜂蜜还过敏,现在你看我,还能够看出个人样来,我当初过敏严重的时候,整个脸全肿了,全身全是起风疹瘙痒,我是在医院住了一段医院之后,现在稍稍缓解了我才来找你。
饴糖也是甜的,蜂蜜也是甜的,为什么不能够代替?我说这两种东西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饴糖就是饴糖,不能够用蜂蜜或者其他的东西来代替。代替的话不仅达不到它的治疗效果,有时候可能还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