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战略规划:放眼全局,迎头赶上

智能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工作面临着哪些变化,该如何谋求进一步发展?高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及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哪些挑战,又该如何适时作出调整?

在"2019中国高校CIO论坛"上,国内多所高校的校长们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教育网络》带您回顾其中的精彩观点。

陈丽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认为,信息化本身就是推动学校制度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创新力量,但高校信息化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新阶段,高校信息化如何助推高等教育发展,迎头赶上甚至引领社会发展,对高校信息化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巩金龙

天津大学副校长

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认为,首先,未来的大学,特别是工科见长的大学,要将信息化建设导向由传统需求转向引领改革。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如战略布局等顶层、整体、系统的规划,这应成为高校信息化部门今后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次,信息化职能部门一定要配备信息化专业人才。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发展迅速,行政文秘等非专业人员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必然存在局限。因此,对于信息化人才管理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与配置,拓展信息化人员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将对高校信息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三,信息化管理者,同时也要成为一名"业务人员"。主管信息化的领导要对学校信息化体制进行改革试点,使其更好地与市场化相结合;将优秀人才引入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可以有效填补大学信息化整体发展,与创建市场化、国际化高校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张永兵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认为,高校的信息化部门要克服"单打独斗"意识。制定信息化规划不能仅从个别部门的角度出发,而是要做全局性的考量。所谓全员参与,除基层单位之外,还涉及纵向参与。

目前,国家及相关部门都对教育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积极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但更多还是从技术和安全角度来推动,应用方面相对薄弱。他强调,信息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是根本性的,一定要予以重视。

王晓英

青海大学副校长

青海大学副校长王晓英认为,信息化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短缺。青海大学信息化起点较低,但得益于国家整体政策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支持,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特别是最近三到五年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了学校网络升级等关键问题。"虽然说不能达到弯道超车,但是已在数据流程再造整合,包括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等重点工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信息化应用的改善也比较明显。"

王晓英介绍了青海大学开展的新技术部署和相关经验,如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完全视觉分析手段如何监控学生上课、考试等问题。她强调,对于当前高校信息化工作而言,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但应用程度仍有待深入。

董雨

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

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董雨认为,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但基于现实情况,高校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宜过于超前。他指出,高校应该把信息化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信息化的发展要配合学校的整体发展,与之同步。

吉青克

西湖大学副校长

西湖大学副校长吉青克认为,高校每个部门和院系都离不开信息化,同样,信息化的相关业务与各部门和院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信息化领导者既要懂技术,也要懂管理,深刻掌握如何从技术层面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升级与再造,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保障业务发展的协同高效。此外,伴随数据化的不断发展,哪些信息可用,哪些不可用,即高校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需要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张艳宁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张艳宁认为,在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过程中,人是关键。信息化是统筹性的工作,对CIO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点要求:一是要懂技术,了解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动态;二是要懂规划,能够协调资源和经费;三是要调动全校力量进行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和建设。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9年12月刊,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2019中国高校CIO论坛“发言整理,整理:朴艺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