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周倜分享汉代武氏祠艺术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取材广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
武氏祠汉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
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
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
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引起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
第一展室----阙室
根据武氏阙和武梁碑记载,它的创建年代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前后,由石工孟孚、李第卯、孙宗 等人刻造,并由“良匠卫改雕文刻画”而成。东西石阙画像内容为神仙灵异、车马人物与历史故事。
现存武梁、武班、武荣三石祠中,武梁祠形体较小,为开间结构。武班、武荣等祠形体稍大,为中间有立柱的双开间后壁有龛的结构。各石祠画像内容分布大体相同,刻神仙、灵异、祥瑞等图像于顶部,暗含天降祥瑞之意。围绕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的神话传说都刻在两山墙的山尖部位。表现儒家门人的高贵形象都刻在后壁高处和两山墙的上层。反映墓主人显赫地位的出行图布置在后壁和小龛的横额长石上,并通连山墙。按五行思想中西方属金呈杀的观念,西壁下刻攻战图。而表现墓主人养尊处优的宴饮、楼阁都刻在祠堂中心后壁的明显之处。
武氏祠众多画像内容中,表现最多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故事画,并且画像之侧有榜文题铭和赞语。其中表现的古帝王圣贤有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帝辛、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及 弟子等。历史故事中表现古代忠勇义士的内容有: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王、蔺相如、范雎与须贾、豫让刺襄子、要离刺庆忌、曹沫刺桓公、侯赢朱亥劫魏师等。表现节妇烈女的故事有京师节女、梁节姑姊、无盐丑女、齐义继母、秋胡妻、朱明妻、王陵母等。表现孝子的故事有闵子骞、老莱子斑衣娱亲、丁兰刻木奉亲、董永卖身葬父、伯榆悲亲、邢渠哺父等。另外还有义浆羊公、泗水捞鼎、柳惠、颜叔等故事画。
珍贵的石阙
武氏墓群石刻画像内容广博,思想深邃,雕刻精湛,气势宏大,是汉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是研究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其超过了同时期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瓶画,并称“世界三绝”。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珍贵的石阙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
武氏闕,為武氏祠建築群的組成部分,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為重簷四阿頂複體 石闕,即由母闕和子闕構成,通高4.3米。基座、闕身、櫨斗多處刻畫圖像、紋樣,並有題刻文字。圖像有人物樓閣、車騎出行、歷史故事、神仙靈瑞、鋪首等。其雕刻技法與藝術風格與武梁祠畫像基本一致。
关于石阙相关资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立石阙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以为 秦 东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南有 汉 荆州 刺史 李刚 墓……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间。”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如衔石阙难为语,屡卸金貂不破愁。” 清 丘逢甲 《谒潮阳东山张许二公祠》诗:“石阙苔荒一径深,悲秋怀古此登临。”
汉代建筑物屹立至今的,以石阙为最重要。阙都是立在建筑基址入口大道的两旁。石砌成的汉阙,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碑形,但宽度与厚度的比例近方,扁平者较少。其上复以摹仿有瓦、吻、檐及斗栱的木构建筑物的石造屋顶。也有两重檐的。另一种是除了上述的这一部分为主阙外,其外侧联以略矮小的子阙。子阙上面也覆以石造屋顶。后一种在现存实物中较多。砌在石阙上的石块,雕出画像及铭文信息。
。
銘刻釋文內容:建和元年,大歲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孝子武始公、弟綏宗、景興、開明、使石工孟孚、李弟卯造此闕,直錢十五萬;孫宗作師(獅)子,直四萬。開明子宣張仕濟陰,年廿五,曹府君察舉孝廉,除敦煌長史,被病夭歿,苗秀不遂。鳴呼哀哉,士女痛傷。
铭文已不清晰
汉碑
汉画像石展厅于1994年建成。2003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把汉画像石搬迁到这里,加以封存和保护,并建立汉画像石博物馆。
陈列在室内的画像石,是我国汉画像石的代表作,在我国和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汉画像石画面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帝王、楼阁宴居、乐舞百戏、水陆攻战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风土人情等。
构成武氏祠的画像石共有五块。在展室入口处左侧的玻璃橱窗内,展出的是西壁画像,这块画块石原是武氏祠的西山墙。画面分为五层,第一层画面主题内容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第二层自右至左刻远古十位帝王,第三层刻教子故事四则,第四层刻刺客故事三则,第五层刻车骑人物。在一小块残存的汉画像石上,刻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西壁下石画像第二层为水陆攻战场面。
梁高行
《列女传》曰:梁寡高行者,荣於色,敏於行,梁王闻而聘之,乃援镜割鼻,梁王高其行,号曰梁高行。
鲁秋胡戏妻
鲁秋胡戏妻故事在我国久为流传,最早见于刘向《列女传》。秋胡,春秋时期鲁国人,少有志向,娶亲五天便踏上仕途。五年后做了陈国大官衣锦还乡,行至离家不远的一片桑林,见一如花女子采桑,顿生邪念,于是向采桑女搭讪调情,遭到采桑女的严厉斥责。秋胡回到家里一看,妻子竟是被调戏的采桑女子,顿时羞愧万分,秋胡妻跑出家门,投河而死。
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
伏羲、祝融、神农、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夏禹、夏桀等像顺次刻出,像旁各有隶书题名。伏羲手执蛇身之矩,神农执 耒耜、夏禹执锹,颇引人注目。
神农执耒耜(lěi sì)
《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 耒耜之利 , 以教天下”。《礼·含文嘉》说,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都讲到炎帝神农制作耕播工具 ------ 耒耜。
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图左为桀,身下是一个美女,形象的说明桀荒淫无度亡国。
石狮子
阙室内的石狮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石狮,它们是两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狮子是汉武帝通西域后才传入我国。因它是西域的贡品,大多饲养于帝王的宫苑之中,平民百姓难以见到。狮子充满了神秘感,所以狮子出现在石刻艺术题材中,主要表现其雄健、威武、凶猛的形象,它也成为墓地神道口守卫者。
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
本图片集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周倜分享:《18-20世纪西洋到东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二》
山东省博、临沂市博、徐州汉画艺术三家博物馆藏“胡汉交战”主题汉画像石嗨赏
朱浒:大象有形 垂鼻辚囷——汉代中外交流视野中的大象图像研究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