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诗词》第七期卷首语:当代诗词的短板

作者简介

江岚,河南信阳人。现任《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子曰诗社秘书长。

  当代诗词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作者阵容不断壮大,老中青自成梯队,后继有人,作品质量近年显著提高。尽管如此,对当代诗词的发展现状,大家还是不甚满意,以为只有高原还没有高峰。李白在其《古风五十九首》中曾说:“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唐朝从开国至太白,整整经历了一百四十年,才迎来唐诗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当代诗词从1986 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迄今也不过三十余年,有此成绩已属不易。当然,之所以仍然令人不能满意,说明当代诗词还是有其明显的不足的。短板在哪?我们不妨逐一排查:‍

  首先求新。凡作诗都想出新,都想自成一家,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题材新,写得好,新意自在其中,不求新而自新。传统题材,只要找到新的角度,则新意亦不难出,当代作者已经做得很好。

  其次求奇。老杜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同时他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诗意新到令人惊奇,是古往今来所有诗人共同的追求。当代人由于见多识广,联想更加丰富,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也丝毫不逊于前代诗人。

  再次求快。诗才敏捷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办到,但却是人人都羡慕的事情。古代有几位有名的捷才,比如西汉枚皋,汉末阮瑀,王粲、曹植,南朝颜延之,唐朝李白、温庭筠等等。当代也多快手,论作品质量也相当可观,所以单论出手之快也堪与前代相颉颃。至于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也不必多说了,以当代上网条件之便利,相信大家都已比较熟悉,于此不赘。

  既然在求新、求奇和求快这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那么,为什么当代诗词的成就还不被看好呢?我想凡事不可过,过犹不及。比如求新不可流于尖新,尖新则轻薄;求奇不可至于纤巧,纤巧则格局狭小,都有个度。不仅要适度,有时还要刻意回避。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有云:“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不仅诗文皆然,而且古今如此。但当代人为吸人眼球,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极尽聪明伶俐之能事,表面上花团锦簇,实则新巧有余,厚重不足。而厚重不足,正是当代诗词之短板也!当代作者如能对《后山诗话》中“宁拙勿巧”诸语反复琢磨,于作品的厚度多加留意,庶几可与前代争一日之长也。

  • 精彩请点击链接或进入订阅号悦读:

《烟台诗词》第六期卷首语:诗词之美,不唯意境;《烟台诗词》第六期:“蓝色海洋”;《烟台诗词》第五期:“江山胜迹”“家国情怀”、“诗家推介(1)”“诗家推介(2)”卷首语;《烟台诗词》第四期:“新诗之苑”“耆老遗韵”“诗社互联”“题赠酬唱”、“七彩画像”、“咏物寄怀”、“四季留痕”、“诗家推介(1)”“江山胜迹”、“家国情怀”、“诗家推介(2)”;《烟台诗词》第三期:“诗社互联”、“题赠酬唱”、“耆老遗韵”“七彩画像”“咏物寄怀”“ 真情雅趣”、“江山胜迹”“四季留痕”“同题咏唱”之一“同题咏唱”之二、“诗家推介”;《烟台诗词》第二期:“诗社互联”“题赠酬唱”“七彩画像”“耆旧遗韵”“咏物寄怀”、“真情雅趣”“四季留痕”“江山胜迹”“家国情怀”

主  编:汪冬霖
编  委:

汪冬霖 马新安 姜美玲 马瑞新 张靖晨

刘学刚 张树路 贾乐玉 张敬爱 李桂强

王晓明 朱本喜 汪进东 姜琳琳

本期责编:本喜

关于投稿: 

《烟台诗词》杂志面向海内外诗家征稿!

· 每人每栏目限三首以内,每期不超过两栏目

· 附作者简介及详细通联地址,以便奉寄刊物

· 投稿邮件请标明“烟台诗词投稿”字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