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的贯众!做我的观众!
蕨菜。图片:徐守毕
因此在跟人解释什么是蕨类植物的时候,我在正经的解释一番并且看到对方疑惑的眼神之后,会补一句:就是和那个蕨菜还有蕨根粉属于同一类的植物。这时就会收获对方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我觉得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的欣慰。
蕨根粉。图片:静图摄影
当然了,蕨类植物除了看和吃,也有一些因为在传统医学中作为药材而知名的,比如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贯众。图片:不认识植物
正面普通,背面密恐
贯众属于鳞毛蕨科贯众属。鳞毛蕨科种类繁多,是蕨类植物中比较复杂的类群,大概有2100种。不过贯众属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小的类群,只有30余种。
贯众分布非常广泛,从山西、河北往南各省区都有它的身影,并且延伸到了印度、越南和泰国等地,同时在欧洲和北美也有栽培和归化。
这个也是贯众,想不到吧。图片:不认识植物
贯众具有奇数羽状复叶,叶子的大小差异很大,从十几厘米到超过50厘米都有可能,侧面生长的每一片小叶也称作羽片,都在先端向上弯曲,有点像一把镰刀。身为鳞毛蕨科的成员,自然也有鳞毛蕨科的特点,即根状茎和叶柄基部具有很多的鳞片,这些鳞片也正是鳞毛蕨得名的原因。
叶柄基部鳞片。图片:不认识植物
在野外如果季节适宜,翻过贯众的叶片看看背面,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叶背零散分布着棕褐色的圆斑,这其实是贯众的盾状着生孢子囊群盖,这些盖子下面是孢子囊聚集形成的孢子囊群,孢子囊群会以一定形式开裂,散播孢子,这是蕨类植物产生下一代的一个步骤。
孢子囊群盖。图片:不认识植物
技高人胆大的植物猎人
贯众学名中,属名Cyrtomium来自希腊语κυρτός,意思是弯曲的,表明这类植物的羽片是弯曲的。种加词fortunei则是人名,是为了纪念19世纪苏格兰著名的园艺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
植物猎人福琼。图片:wikimedia
与很多植物猎人不同,福琼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他在福建等地学习了不同茶叶的制作方法,而这些地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并不是开放的区域,并在1848年,违反当时中国的相关法律,偷走了茶树的种苗,带到了斯里兰卡。据说为了更顺利地偷走茶树,他还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不仅衣着换成当时的中式服装,还剃了一个大清的发型,可谓费尽心思。
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的种加词也是为了纪念福琼。图片:Fanghong / wikimedia
经福琼之手,斯里兰卡很快成为了大英帝国最重要的茶叶种植区,斯里兰卡的茶叶不仅满足了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畅销海内外,直到现在斯里兰卡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著名的锡兰红茶就是对出产于斯里兰卡的红茶的统称。图为斯里兰卡的茶园。图片:Wolfgangbeyer / wikimedia
被无视的贯众的一生
贯众的学名中隐藏着这样一段历史故事,而贯众这个中文名的来源则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了。
关于贯众的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不早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不过其中只记载了贯众的药效,药性和一些别名,并没有详细的对其辨别特征进行描述,所以这里的贯众很难说到底是什么了。此后的古代植物学相关的著作中也常有提及贯众之名,不过也都说的比较模糊,让人难以判断。
蕨嘛,差不多都长这样。图片:missouribotanicalgarden
将贯众这个名字和我们现在所认识的这种植物对应起来的则是明代的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贯众,并给出了具体的描述,通过描述我们可以判断此时的贯众应该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贯众了。至于得名的原因——“此草叶茎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不过大部分的蕨类植物都差不多这样子,按这个理由,可能它们都可以叫做贯众了。而在传统医药领域,人们似乎也正是这么做的。
凤尾蕨差不多也是个样子。图为欧洲凤尾蕨(Pteris cretica)。图片:Rexness / wikimedia
前文提到,贯众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因为这是一种传统药材,不过无论是《中国药典》还是各地的用药习惯似乎都跟贯众开了一个玩笑。
药材贯众。图片:清江小顺儿
叫做贯众的药材来自近30种蕨类植物的根状茎,偏偏贯众本身几乎没人用,比如东北地区多用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华东和西南地区多用紫萁(Osmunda japonica),这两个也是《中国药典》里规定的绵马贯众和紫萁贯众的正品来源。
粗茎鳞毛蕨。图片:Dalgial / wikimedia
紫萁。图片:Loasa / wikimedia
而华北和西北地区多用东北峨眉蕨(Deparia pycnosora);中南和华南地区则常用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广东部分地区有用苏铁蕨(Brainia insigns)和桫椤(Cyathea spinulosa)的。
东北峨眉蕨。图片:missouribotanicalgarden
桫椤。图片:Rotatebot / wikimedia
至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钦定的贯众,似乎也没那么神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