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和谷、王世华1981旧照片及旧文
右一贾平凹 左一和谷 中王世华
王世华微信:
1981年2月27日于宜君庙山此行一周,老同学去了陈炉,庙山,宜君,黄陵。平凹写了《陈炉》《黄陵柏》,和谷写了《瓷城陈炉》《走黄陵》,老同学还各写了一篇庙山微波站我的一家的散文。和谷《山光》发表于深圳青年报。
山 光
和 谷
每当我坐在都市里的荧光屏前,便常有那一缕来自远山的光,触热了我的眼睛。
一个冬天,我从三边沙原匆匆赶回西安。途经延安的那天晚上,在小客栈里碰上了多年不见的同学王华。他告诉我,他的老婆在宜君东庙山的一个微波站工作,他是前往那里渡年节的。他要我同行,去看看他的家舍,我答应了。
翌日午后,我们在哭泉梁下了车,在漫天风雪里,沿着一条坎坷的简易公路朝南走去。雪愈下愈大,却默默的没有声响,是那么绵柔,那么沉寂。整个山野,只有我们稍不留神时被顽石绊跌时的响声。尽管满身雪泥,但总是把一座又一座高高的山巅踩在了脚下。
他呵着热气对我说,这条路他雨里泥里走过多次了。路上,有着初恋的爱的踪迹,有着远途赴会的匆匆脚步,也有着他人生的汗渍、泪滴和欢悦。更辛苦了他的老婆,抱着孩子去镇上医院看病,买粮,买菜,其中多少焦灼,愁苦和对丈夫的思念。她常常在去镇上的时候,想碰到丈夫的来临,盼到的却是极有限的。这次,遥远的丈夫又不期而至了。
一个女人,常年生活在这远山上,又要工作,还要带孩子,想来是很要强的。但当我们渐渐走进恍惚的一星灯光,推门踏入暖烘烘的小屋时,我看见的倒是一位腼腼腆腆的少妇。她忙于给我们泡茶、做饭,不时向丈夫发几句家务事上的牢骚。我的同学只是嘿嘿地笑,把话题引开。
小屋很简陋,谈不上什么摆设。我的同学,正伏在床头,对他好久不 见又长大了许多的孩子默默地诉说着什么。我记起了他在路上告诉我的,这孩子诞生在这远山上。当时,老婆是早产,来不及上医院了,他凭着在医学书上知道的一点接生知识,迎接了新生命的降临。
我被同学叫起床时,天已大亮了。回到小屋,饭菜已做好,放在炉子上吱吱地响着。孩子还没有醒,孩子的妈妈已经上班去了。丈夫回来了,她还是仿照当地人的习俗,把孩子用绳子拴在床头上。噢,山巅的雏鹰,就是这样学会飞翔的。
临别时,我们沿着陡峭的石阶,在呼啸的风雪里登上微波站的工作室。这里的一切,与荒僻山野完全相异,拥有着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仿佛别一世界。五彩缤纷的荧光屏前坐着的,正是那位腼腆而要强的小屋女主人,她正在精心地工作,接收,转播,发射。光,以及声音,从这里发出,飞的很远很远。
我愿常常想起那远山的人儿。
来源:深圳青年报1985年6月13日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