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14)
陈国祥老师陪我们度过了两个春秋冬夏,两年的四个学期中,时间虽短暂,却给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在他任教期间,我读到了《骆驼和羊》的寓言故事,懂得了“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优点”的道理;至今还记得上二年级时读的第一篇课文内容:“记得去年的今天,妈妈送我上学,我背上书包,第一次走进学校……”,每每想起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怀念苦命的妈妈、生不逢时的妈妈;还记得在当时读来朗朗上口、且十分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着个白胖子。”、“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也许他的身体条件不适应在山区工作,大山深处冬天特别冷、早晚温差大。从我读完二年级后,他就离开了磜背,接任他的是温振梅老师,接力棒从此交给了身材魁伟、体格健壮、容颜不算帅气的男神。振梅老师接过执掌磜小的教鞭继往开来,仍旧是一位老师教学四个年级,仍旧是采用复式教学,不同的是上课的教室从此挪了地方,挪到一座空出来的私人院宅中上课了。
当我读完二年级后,即1958年夏秋之间,随着“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加快,也许祠堂要移作它用了,可能是打算把祠堂改建成集体仓库吧。因此,学校迁至“许屋”(若干年后改建为林三队),是许姓乡亲搬迁后空出来的房子,比祠堂的位置要偏僻好多。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为了集体化建设的需要,牺牲点孩子们的利益也是应该的。我这4年的初级小学阶段正好分成两半部分,在祠堂和许屋分别读了二年。
许屋是许秀香同志一大家子的房屋,在我看来这是一座有规模上档次的房屋,猜测应该是解放后新建的吧。三合土的地板还印有花纹,一般家庭的房子能铺上三合土地板的已经十分不错了,这座房子的地板不但铺了三合土,表面还“批荡”过一层石灰砂浆,且经过精心点缀,用铁线制成的花瓣压出花纹,四瓣还是五瓣的花纹。从地板的装饰可见其讲究程度,如此讲究的宅院在村中为数不多。
秀香同志两兄弟都是村子里的外出工作干部,他的胞弟是离休干部。传说秀香同志还曾担任过福东村的一哥(未转场时整个农场范围属于福东村,三圳片称为福东乡)。他们兄弟有先见之明,早就不再满足于磜背这一湾浅水了,于1958年的某月某日举家搬迁,临时寄住在洋蛟湖的“丽兴堂”(后来的接侨大本营),空出来的房屋正好借给双田村做学堂,这里从此书声朗朗,磜小也因此在这栋民房中经历了五、六个年头的办学历史。
这栋民房呈“7”字型,主屋是坐西北向东南的四间一厅的楼房,“7”字的短边上有三间平房,东南面筑有围墙,组成“半包围”结构,或者说呈“同”字型。围墙内的空地中铺了地板,整个院落显得干净整洁;围墙外是群众往来的通道。我们在敞口的厅堂中上课,厅堂虽然没有屏风围闭,但有围墙阻隔了外来的干扰,读书的环境还算不错。
1958年刚好实施人民公社化期间,推行全民所有制,非主流媒体鼓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分配形式,大力宣传吃饭不要钱。当年赞美人民公社的歌曲唱了一年又一年,至今那熟悉的旋律仍在耳边回响:“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那时社员被强制集中居住,在大食堂吃大锅饭。我们磜小也办了自己的食堂,由许河清伯当炊事员。许河清是五叔公的亲家,沾了点裙边亲必需叫他许阿公,许满秀是他的女儿,所以我要叫她阿满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