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的中东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
【哈尔滨站】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0月,在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前身)上设秦家岗站,位于原哈尔滨站行李房,仅有临时搭起的一排矮房,只用于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及行车人员休息室。
【哈尔滨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现出口南侧建起一幢砖石结构的二层小楼,作为候车室和车站办公处(于1958年拆除)。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7月24日,中东铁路通车,秦家岗站正式改名为哈尔滨站。
【铁路华工】东清铁路(缩写为 КВЖД)指俄罗斯帝国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系统总称,简称“东清路”。中华民国成立后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中东路。
【中东路机车】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
【中东路车厢】同年12月,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
【中东路车厢】1897年8月举行开工仪式,1898年8月东清铁路正式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由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
【阿城站】阿城站原名阿什河站,站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内。建于1899年,始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滨绥铁路沿线车站,1903年经营。1936年改称阿城站。该建筑毁于六十年代。
阿城境内共5个车站,火车从哈尔滨之田家烧锅(香坊)站开出后,依次经过阿城的大嘎哈(成高予)、阿什河(阿城)、二层甸子(玉泉)、小林站(小岭)、帽儿山,全长105公里。阿城火车站(当时称阿什河站,俗称票房子)是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
【齐齐哈尔站】清宣统元年(1909年),齐齐哈尔站始建。民国17年(1928年),平齐铁路通车时站场配备18股道,齐齐哈尔站由中东铁路公司管辖。
民国24年(1935年),中国东北被日军占领沦陷后,伪满洮南铁路局迁至齐齐哈尔后,齐齐哈尔站为编组站,齐齐哈尔站转由中东铁路株式会社管辖。民国25年6月(1935年6月),由于建站时的候车室被烧毁,开始修建新站舍(后改为办公楼)。【中东铁路,1903年-1919年。资料: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