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冶炼史,是起源于西亚还是中国?这要从西亚与中国的宗教说起

2020年发生的大事很多,其中最令我们不爽的,恐怕就是铁矿石涨价了。

这让我们忽然发觉到,我们中国在目前世界钢铁生产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说是没有占据到最高端与最尖端,却也是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但是,这就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我们中国的钢铁生产,虽然产量很大,却都是低端产品,实际赚不了多少钱;而那些高端的赚钱的产品,却都是人家外国的。

那么,我们中国的钢铁产品,就是产量大吗?

我们中国,就没有掌握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吗?

我们中国的冶炼技术,是不是都是来自于西方呢?

包括中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听说,也都是来自于西方?

是啊,因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极大地打击了一些中国人的自信,所以,就有很多中国人,相信中国是事事都不如人的,相信中国古代是没有什么技术的,中国的不论什么技术,都是外来的,包括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也是来源于西亚。

就有人编造了这么一个“世界冶金史大事记”:

公元前9000,(伊拉克)已知最早的锻打铜器;

公元前3200,(美索不达美亚)最早的铸件“红铜青蛙”;

公元前3000-2500,(近东)发明失蜡法,铸造小件物品;

公元前3000,发明石范铸造武器和工具;

公元前1500,(近东)锻打铁制品;

公元前600,(中国)铸铁制品;

公元前233,(中国)铸造铁犁铧。

由这个“世界冶金史大事记”,有人就推论出了:冶金术的具体起源地还难以确定,巴尔干到安纳托利亚一带早在7000年前就已开始锻造性的冶金实践,5000年前已发明范铸法和失蜡法。

也就是说,4000年前西亚已经进入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从而,中国3000多年前的二里头和殷商文化遗址的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就是来自于西亚。

但是,这个所谓的“世界冶金史大事记”,却无意、或是有意地忽略了我们中国地区的考古发现。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铜,也就是人造铜,其实,是发现于我们中国的陕西地区。

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半圆形的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距今6700年。

随后,最早的青铜器,也是出自于我们中国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是一件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

该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冶炼青铜的铜渣,说明此青铜小刀,不是外来的,绝对不是偶然出现的。

那么,虽然西亚的铜器是出现得比中国早,那却并不是通过冶炼出的人造铜铸造出来的,而是直接使用自然界的自然铜锻造出来的;而中国,却出现了最早的、利用矿石冶炼出来的人造铜所铸造的铜器。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在这里,我们就必须要知道自然铜与人造铜的区别。

那就是:自然铜,是直接可以制造成铜器的;而人造铜,必须是要人们知道了,可以从矿石中炼出铜来,然后,才可以先用矿石炼铜,制造出人造铜,再用人造铜来制造出铜器。

那么,那些古代的人,他们是怎么知道,矿石可以炼出铜来的呢?

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了解到了这样的一个冷知识,我们才能够知道,为什么西亚的铜器,出现得比中国早,却是用自然铜锻造的;而人造铜,却是最早出现在中国。

因为,中国和西亚,具有不同的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西亚有吗?

中国古代有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的传说,西亚有吗?

所谓的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其实,就是基于“五行学说”而形成的一种宗教仪式。

我们现在的《五行图》,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而在那个金属没有出现、根本就没有金属概念的年代,《五行图》,又是怎样的呢?

那就是:“石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石;石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石。”

所以,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就是以“石生水”而“火克石”的宗教信仰,来通过“以火克石”的宗教行为,企图达到阻止“石生水”的宗教效果,从而最终实现抗洪救灾的目的。

而正是在这样的宗教活动中,因为女娲氏是“炼五色石以补天”,所以,那五种颜色的石头中,就难免会混合有各种矿石,包括铜矿石,也会混杂在其中。

那么,一旦她们“以火克石”的温度足够地高,那不就必然会练出铜来吗?

还有,为什么黄铜要比青铜出现得早呢?

那就是,黄铜,不需要什么技术,是无意中炼出来的;而青铜,则需要技术,是在掌握了冶炼技术之后,有意地炼出来的。

也就是说,黄铜,是宗教活动的产物;青铜,则是技术积累的结果。

那么,黄铜,肯定是由女娲氏最先炼出来的;青铜,又是由谁最先炼出来的呢?

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想到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少昊金天氏。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

杜预注:“金天氏,帝少昊。”

那么,他这个“少昊金天氏”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少昊”对应的,是“太昊”,就像夏朝的“太康”与“少康”,其中,“太”为祖,“少”为孙一样,“太昊”为祖,“少昊”为孙。

而《三皇本纪》曰:太昊庖犧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考古发现,龙图腾,是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赵宝沟文化遗址,所以,太昊庖犧氏,就是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的主人。

他们南下入主中原之后,“代燧人氏继天而王”,然后,“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昊是也。”

而“昊”者,象日之明也。

“太昊”与“少昊”之名的含义,就是因为他们都曾经夺取过泰山,具有将他们的祖先与神灵“东封泰山”的功劳。

那么,为什么他们要将他们的祖先与神灵“东封泰山”呢?

那就是因为,他们信仰“五行学说”,包括信仰由“五行学说”派生出来的“五德终始说”。

他们相信他们部族的德运为“木德”,而“木居于东”,“主春季”,所以,他们才要“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昊”,“东封泰山”。

但是,太昊庖犧氏,就是因为“东封泰山”,遭到了山东地区原居民们的强烈抵抗,然后,又被他们所征服的燧人氏的后裔共工氏“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这时,西方的女娲氏,又来“杀黑龙以济冀州”,于是,他们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结合对河南濮阳西水坡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判断,这是距今6400左右的事情。

而到了距今5500年,太昊庖犧氏的后裔金天氏,又再次入主中原,再次“东封泰山”。

所以,金天氏才是“帝少昊”。

《山海经·海内经》曰:“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郭璞注曰:“般音斑,世本云:牟夷作矢,挥作弓。弓矢一器,作者两人,於义有疑。此言般作之,是也。”

查满语中有“beri”即“弓”之意,其音转即为“般”。

弓箭谓之“beri sirdan ”。

楛矢石砮,是肃慎族系的重要标志。

肃慎或本“sirdan ”,有箭、矢之意,后特指族群亦为“juxen ”亦未可知。

《太平御览》转引《河图》曰: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气感,生白帝朱宣。( 宋均注云:朱宜,少昊氏也。)

“朱宣(朱宜)”其音极似“诸申”、“朱先”、“朱显”,即“juxen(juhiyan)”,乃女真之音转。一说是肃慎之音转。

所以,少昊金天氏,是来自于东北,他们原本是红山文化的主人。

红山文化是由赵宝沟文化转变而来的。

赵宝沟文化于距今6400年转变为红山文化,就是因为,庖犧氏入主中原后,“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到距今5500年,金天氏又再次入主中原,再次“东封泰山”,所以,就为“少昊”。

距今5500年,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由第一期转变为第二期。

其中,第一期大汶口文化,没有玉文化;到第二期大汶口文化,就有玉文化。

而玉文化的发源地,是在东北。

同样,距今5500年,中原地区的庙底沟文化,也发生了改变。

之前的庙底沟文化遗址中,没有“九星遗迹”;距今5500年之后的庙底沟文化遗址中,就有“九星遗迹”。

而与“九星遗迹”有关的星宿文化,也是来源于东北地区的赵宝沟文化。

所以,距今5500年,太昊庖犧氏的后裔少昊金天氏,是再次入主了中原,并且“东封泰山”。

史籍中的所谓黄帝与炎帝发生阪泉之战,与蚩尤氏发生的涿鹿之战,其真正的主角,并不是黄帝,而是在少昊金天氏之前的庖犧氏部族之王,是从东北地区南下的红山文化的主人。

是因为他们的后裔颛顼、帝喾,要给自己的祖先们一个响亮的谥号,所以,才封其为黄帝。

而少昊金天氏这个名号,其实,也是颛顼、帝喾给封的。

那么,为什么少昊金天氏,被谥号为“金天氏”呢?

前人认为,少昊金天氏,是接替黄帝的第二代帝,是“以金承土”,所以,“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

然而,此说的一个重大破绽就是,既然金天氏是“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那么,五行学说是“金主西”,金天氏应该是拜西方之神,“西封华山”才对。

为什么金天氏不去“西封华山”,而要“东封泰山”呢?

为什么金天氏的居地,不是在陕西华山附近,而是在山东泰山附近呢?

其实,金天氏之名号,不是因为他“以金承土”“以金德王”而来,而是因为,他就是青铜器的发明者。

历史上,后人给前人加封谥号,总是要总结出他们的功绩,概括出他们的特点。

燧人氏之名号,是因为他发明了燧木取火而来。

媕兹氏之名号,是因为她发明了最早的陶器和结绳记事而来。

女娲氏之名号,是因为她发明了三足型炊器而来。

所以,金天氏之名号,就是因为他发明了金属而来。

那么,金天氏发明青铜器,有没有实证呢?

金天氏是红山文化的主人,而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在刚被发现的时候,一座人工筑成的小山上,上面有几千个“炼铜”的坩埚。

当然,那些“坩埚”,并不是有意地用来炼铜的,而是用来进行“炼石补天”的宗教活动的。

庖犧氏部族自认为他们部族的德运为“木德”,而“石生水”、“石克木”,“土生石”,“火克石”。

女娲氏部族“炼石补天”,是为了制服洪水。

庖犧氏部族“炼石补天”,则是为了确保他们部族的“木德”之气运,不被“石气”所克。

由于目的不同,所以,庖犧氏部族的“炼石补天”的宗教活动,比女娲氏部族就要更加频繁,更加有规律。

所以,金天氏就有可能比女娲氏炼出更多的铜,并且,对其中的技术原理,会具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管子·地数篇》曰:“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蚩尤氏就是大汶口第一期文化的主人,古老的东夷氏部族的末代之王,是少昊金天氏之先辈的死敌。

上面的这个记载,间接地说明,金属冶炼技术,在少昊金天氏之前,就已经被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第一期的主人们所掌握。

只是,现在还没有考古实证而已。

但是,明明有传说记载的地方,却又没有考古实证;而没有传说记载的地方,又倒是出土了实物证据。

这要怎么说呢?

从传说来看,山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炼铜技术,早在距今5500年之前就已经成熟了,要比渭水流域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的出现,早得多。

那么,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所具有的冶炼青铜的技术,是不是由山东或者东北地区传播过去的呢?

不论怎么说,自然铜,最早被西亚先民所发现和认识;而人工铜,则是最先被中国先民所冶炼出来。

并且,中国先民能够冶炼出铜来,是有其特殊的宗教原因的,是具有足够的理由的。

而西方先民,却找不出合理的理由,说明他们,为什么能够冶炼出铜来。

他们是怎么知道,矿石能够冶炼出铜来的呢?

所以,即便我们中国人不行,也不要强说人家外国人行。一切都是因缘际会,歪打正着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