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勋 | 四丈湾的田野(新作▪首发)

常熟记忆 昨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梅本无意》《梅亦有情》。

四丈湾的田野

徐梅勋

幽深的四丈湾背后,当年有一片广阔的田野,那是我毕生难忘的梦乡乐土。

从四丈湾进关帝弄,到底左拐就到了仓浜底。仓浜底有一个水面较大的浜兜,当年常见有大船出入,田野里农民的聚居点分别叫前仓和后仓,估计历史上此地与粮仓有关。我在四丈湾出生,在仓浜底成长,于此度过了40年的时光。仓浜底地处城市的边缘,是与郊区接壤之地,说俗点实在偏僻,说雅点就是幽静。出我家大门右拐30米就是一望无边的农田。大熟水稻小熟麦,从青葱碧绿到黄波起伏,一年两熟,年年如此。此情此景,社员心中想到的是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希望,在我们一群淘气孩子的心中,那是撒野的场所,欢乐的天堂。因为那是风景秀丽的地方,近处碧波起伏,炊烟袅袅,远处虞山葱茏,形若卧牛;因为那是脱离了监管的地方:看不到老师严厉的面容,听不到父母大声的呵斥,有的只是同龄人天真无邪的笑容,以及一呼百应的凝聚力。

在孩童的心中,稻浪与麦浪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麦熟时期的荞荞子对我们的吸引力比较大,这是一种状若小豌豆的植物,攀援在麦秆上,成熟后的小豆荚加工后可以吹出优美的音调,是当年孩子们的稀罕之物。麦田里有垄沟,我们每人占一条垄沟,分头并进,挑选成熟的荞荞子采集入袋,一来可以在小伙伴中比赛谁吹出的音调好听,二来可以隔天到学校送给好朋友显摆。毕竟田多人少,我们往往是满载而归,心满意足。但是也有风险,前仓生产队的社员怕我们损坏庄稼要来驱赶,小孩总是怕大人的,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就像小鸡碰到老鹰,老鼠碰到猫,只能拼命地往家里逃,逃过圩岸进入居民区就安全了,因为有家长出来保驾。可是有一次出了意外,那个社员反方向进行包抄,我撞在枪口上了,结果越逃离家越远,最后来到一条小河边,面对那个越逼越近的社员,我做出了跳河的动作,吓得他连忙高声劝阻,叫我不要下河,他放过我不追究了。我回家后,此事已经在同伴间传开了,把我视为英雄。可是那个社员把此事告诉了我父母,当晚我为此被训斥了一顿,低着头活像个狗熊。

稻熟时分也有其独特的乐趣。辛弃疾词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谓是说得惟妙惟肖。那时放学早,功课少,田野里一走,与小伙伴玩起“官兵捉强盗”,沿着田埂逃啊追啊,累得满头大汗,心情豁然开朗。玩得累了,坐在田横头休息,一眼望去,沉甸甸的稻穗闪着金光,微风过处金波荡漾,看到过农民耕田、莳秧,施肥诸过程,现在丰收在即,深感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此番感想也写入过小学的作文,得到过老师的褒奖。到了晚上蛙声一片,此起彼伏,为炎热的夏夜配上了动感的节奏,被幼时的我视为一种享受,从未感到过厌烦。这时父母都在家了,我们也只能乖巧地在家门口搬着凳子,搭起木板,摇着芭蕉扇,安分守己地乘凉,数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好婆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这时的田野里是大人们的世界:常常看见邻居的几个青年提着桅灯,拎着鱼叉,往田间走去,我早就知道他们是抓黄鳝捉鱼鳅的好手。但是,当看到他们提着一串青蛙,得意洋洋地从我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常常使我深为困惑,因为老师说过:青蛙是消灭害虫的高手,应该要好好保护。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进入初中以后,学校较远,课程较多,放学较晚,去田里淘气的机会也少了。偶尔去田横头走走,看见的是弟妹们接上了我们的班,男生在奔跑追逐,女生在挑马兰头挑野荠菜……在我想象中,这片乐土会是永恒存在的,只是玩耍淘气的孩子们会不断地更新换代。时光飞驰而过,我们与时俱进。我读完初中读高中,然后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再是抽调回城进入工厂,十多年时间一晃而过。我被分配在四丈湾中段的国棉厂,离家不远,上下班我喜欢在田埂上抄近路,借此感受着童年的欢乐。尽管路程短短,脚步匆匆,但是乐在心中,其乐无穷。孰料好景不长,几年后国棉厂因扩大生产能力征地,围墙不断向外扩张,吞噬掉大片的农田;再后来,因解决职工住房,国棉厂、化肥厂等附近几个工厂纷纷征地建造家属宿舍,那片存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田野从此失去了影踪,麦浪翻滚稻花香,蛙声一片伴我眠的景象只能成为一种记忆。

好在我也有幸分到了一套新房,搬离老家来到了新居。我曾经自我安慰,我还是住在那片美丽的田野上。(2020年12月)

四丈湾原国棉厂东墙

四丈湾关帝弄口

三张老照片

2009年,三环路东北角内(现锦虹家园地块),在常熟城区最后的田野上劳作的农民。

(0)

相关推荐

  • 【青岛记忆】消失的国棉六厂宿舍老建筑

    本文作者为社区网友"青蜓",岛城文史爱好者杨义宽老师.2018年3月1日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以此纪念2017年下半年莫名消失的国棉六厂宿舍日式老建筑. 2月21日城市档案见ya ...

  • 为什么周家庄乡公社没有“撂荒地”呢?

    从"分田到户",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到现在,许多农村出现了"空心村",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尤其是出现了大面积的"撂荒地". 乡村振兴,撂 ...

  • 【青岛记忆】消逝的国棉六厂老建筑

    国棉六厂外的居民区2011年拆迁后,保留了一小片比较有历史的老房子, 有小洋楼,有居民楼,有随处可见的百年大树...... 但是去年这里土地出租之后,建起驾校,开始施工建设驾校的各种设施道路,然后一整 ...

  • “那座老宅”之九 人生初课

    "那座老宅"之九  人生初课 幼儿园和小学,我都是在锡师附小上的.年代久远,加上当年懵懂,我只依稀记得我是从中班起才上的幼儿园,那时园舍在校区最南端的楼房里,锡师附小的大门朝北开在 ...

  • 国际名导张艺谋:当年曾为考大学、找工作伤心落泪

    张艺谋近影 张艺谋是公认的国际名导,执导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 ...

  • 从“周家庄乡人民公社的发展现状所想到的”

    安徵"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一九七八年冒着坐牢的风险,秘密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从此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农村 ...

  • 徐梅勋 | 幽深的四丈湾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l ...

  • 徐梅勋 | 青青的梧桐树

    常熟记忆 1周前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 ...

  • 徐梅勋 | 方塔园三记

    今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梅本无 ...

  • 徐梅勋 | 消逝的仓浜底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l ...

  • 徐梅勋 | 文庙边的母校

    今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梅本无 ...

  • 徐梅勋 | 喝茶,思绪纷飞

    常熟记忆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梅 ...

  • 徐梅勋 | 酒说酒话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l ...

  • 徐梅勋 |桂花雨

    常熟记忆 今天 作者简介 徐梅勋,笔名柔木,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散文随笔常发表在<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报刊文艺版,更多则是发表在各文学论坛的散文版块.出版个人专著&l ...

  • 徐梅勋 | 清交素友徐徐行

    清交素友徐徐行 徐梅勋 人与人相处,有坦诚相见者,互帮互谅,同气相求:有助人为乐者,古道热肠,乐善好义:有自命不凡者,好高骛远,天马行空:有自欺欺人者,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世人百相,缘聚缘散,遇到志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