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含有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学生学起来很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并体现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数学是抽象的,需在大脑中进行理解,而孩子的思维形式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年龄越小就越要依靠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不能仿照成人教育进行纯知识灌输,必须寓教于乐,在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量、形知识,使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具有自由性、操作性,并产生快乐感和满足感。
如: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初步学习根据形状、颜色进行正确的配对与分类,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我以开饼干店的形式引出活动,以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以"分饼干"、"买饼干"、"送饼干"一系列游戏情节串连教学过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区别三种图形时,教师依照学生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同学们的思维向多维性发展。如在"送饼干"的活动中,在肯定学生按标记的形状或颜色匹配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小学生根据标记同时从颜色、形状两维角度去选择。此外,活动设计还要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练习要求,如《学习8的分解组成》实践活动中,以小猴摘桃的游戏形式,根据儿童发展水平,采用以下四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个别练习,一是本身胸饰的数字与桃子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二是两只小猴的胸饰数字合起来是8的;三是三只小猴的胸饰数字合起来是8的;四是三只小猴的胸饰数字合起来是8的。不仅让同学们掌握8的两部分的分解组成,还启发诱导了8的两部分以上的分解组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每个同学分别按不同的要求参与活动,从而使每个小学生有所发展。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将抽象的概念,以视觉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科学又直观,既生动又有吸引力,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小狗聪聪到商店里买东西,见柜台里放着许许多多的商品,有文具盒(五元)、闹钟(巴垸)、三角板(二元)、书包(二十七元)、钢笔(三元)等。售货员熊猫阿姨问:"聪聪,你想买什么?"这时,教师暂时锁定画面,利用常规教学手段,让学生说说假如他们是聪聪,他们会买什么,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接着转入画面,聪聪指着书包和文具盒,教师又锁定画面,问:"聪聪要付多少钱?你能帮熊猫阿姨算出来吗?"教师设置问题后组织学生同桌摆小棒,互相讨论,进行评议最后通过电脑验证学生的计算方法。这样借助CAI教学手段引入新课,过渡自然,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
渗透艺术教育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在教“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不同的角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
数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多一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除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会“几个几是多少即是口诀几几得几”,从而延伸到体会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而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兴趣在课堂中发挥积极作用
1 吸引学生参与诱发兴趣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对一些枯燥而纷繁的一串串数字和一道道式子题不太喜欢。教师在课外可以采取“每日一题”的方式,展示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题目,学生还是乐意接触的。比如说:“小明给爸爸买12瓶啤酒,而每3个空瓶又可换回一瓶啤酒,小明的爸爸一共喝了多少瓶啤酒?”再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认图形”后,可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思考:“去掉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有几种可能?”“怎样使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呢?有几种变法?”像这类题既有思考性又很有鼓动性,能使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讨论中寻求答案,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诱发。
2 利用迁移原理构建兴趣
心理学表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可以利用他们喜欢游戏或听故事、唱歌跳舞等活动,将其兴趣迁移到文化学习之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然而又巧妙地讲一段数学小故事和一些民间美好的传说,开展数字猜谜、小动物学数学等表演式的活动。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后,可组织学生分组猜谜,“我在59和61之间,我是谁?”“我的前面有15人,我的后面有27人,我所在的队列有几人报双数?”“我想了一个两位数,在50和80之间,请你猜一猜,好吗?”再比如,学生表演:“小羊和小兔参加拔萝卜比赛,请小猴当裁判。小羊拔了25个萝卜,小兔拔的萝卜比小羊多九个,请小猴算一算,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之一,老师可将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旋律节奏运用到数学课上,让学生用手、用脚打节拍,熟记一些应记住的知识(数学概念、数量间的关系、乘法口诀等)……
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道理,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数学思考策略。熟能生巧,萌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