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每个人都应该看的工作手册
这两天看完了这本李诞的新书《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以前那个《80后脱口秀》里的蛋蛋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热门综艺《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的总策划,总撰稿人。
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就是,这确实是一本针对内部的工作手册。按照李诞自己在序里所说的,文字看起来可能会有点自来熟的感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其它读者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对于我们工作,对于写作,或者说创意工作,以及对于我们如何进步和成长。
一、“这是一份工作”
书的第一章写的就是,这是一份工作,或许也是让读者(尤其是他们内部的人)明白,这是一份工作手册。确实脱口秀在我们看起来确实是一份比较随意的工作,可能也正是需要这样随意或者开放的工作环境,才能给我们呈现更多好的作品。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纵观整本书,可以看到李诞在为这样一个看起来随意、快乐的行业,一个随意、放纵的公司建立一些制度。得以让整个公司的运转更加高效,或者换句流行语,更加可持续。
其实不光是在脱口秀行业,有些时候,当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忘记我们是在工作,是在跟公司进行利益交换。书中李诞给出的解释我特别喜欢,因为你觉得你自己跟市场交换成本太高,因此你通过公司跟市场交换,以此换得报酬。
当然,在这个过程你需要出卖你自己的时间和自由,你需要遵循公司的规定等等。说得简单一些,你是在跟公司做生意。
但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总好像是在施舍,施舍自己的才华和时间给公司,而不是交换。甚至,在工作中过分情绪化等等。如果能看清我们与公司,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我们是市场中的一分子,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在市场中获得收益更容易,那么我可以大大方方离开公司。只是,我们大部分人,还做不到。
那么就得像书里说的那样,
“Be fucking professional(请职业一点)”
二、福尔摩斯说,看和观察是不一样的
有句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是对这个标题的另一种解释。我们看脱口秀就是看脱口秀,好笑就行了,没有那么多技巧,铺垫呀、梗呀、文本呀、前采呀……还有各种术语,我们都不明白。我们就是笑。
可是如果是专业人士,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场成功的脱口秀可能需要前期后期做许多工作,每一个环节的配合,每一个镜头的切换都是为了最终达到可以让观众笑得目的而进行的。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一般人无法追寻的。
我并不是想说我们需要去研究脱口秀,而是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我们怎样在做自己工作的时候,也能够进入“观察”的状态,而不是“看”的状态,这非常重要。
比如说,可能我们的工作就是做PPT。那PPT里的每个元素是怎样构成的,怎样的呈现方式能够让你的读者或者听众能够最好得跟随你的逻辑,能够最容易理解,还不会分散注意力……每个行业都有背后的一套逻辑,那是我们成为专业的关键。
书中的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足够专业,共勉:
专业人士追求的不是流星的高光,而是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有一点点收成。
三、“你写不好还写不坏吗?”
这句话,李诞也在书中提及多次,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我们总有那么多想法,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在梦中我们早已一统天下,一夜暴富,可回到现实,我们依然是我们,全都是泡沫。
其实最重要的是动起来,开始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喜不喜欢,甚至可以知道我们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有些事情是需要天赋的,但是天赋是决定我们上限的,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下限是由我们的勤奋程度所决定的。
每当你犹豫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你做不好,还做不坏吗,是不是就可以坦然地开始。其实不管是怎样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的,天下的天才有几个。
这是一本脱口秀的工作手册,但其实对各行各业的人都能有一定的启发,可以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手册,够职业、够专业、够勤奋,可能是做每个行业都必须的。
在书的最后,李诞对自己或者说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展望。
我一直认为,在笑果文化,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我最重要的作品,李诞这个人最重要的作品肯定不是哪档节目,哪场秀,或者哪本书,而是我在笑果文化内部建立的读稿会的文化和制度,读稿会的气氛,方法和大家在里面同心协作的精神气质。
我们工作,生活,终其一生,可能最终还是要留下点什么能够延续下去,才对得起自己吧!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生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