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海涛文物盗窃案看博物馆防内盗

侯小迅

去年11月19日 ,河北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被告人李海涛(逮捕前系承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给曾经震惊海内外的承德文物内部盗窃案画了一个句号。李海涛盗窃文物259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58件。但是公安机关只追回被盗文物202件,尚有57件文物尚未追回。李海涛盗窃文物隐藏时间长达12年之久。虽然案件已经结案,却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果不是李海涛盗窃的文物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进行公开拍卖时被发现,李海涛现在可能还在逍遥法外,继续进行盗窃活动。承德市公安局知情人士表示:李海涛的落网只是揭开了“中国文博第一大监守自盗案”的冰山一角。李海涛盗窃案不是个案,在全国博物馆内部监守自盗的案件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至2004年,全国文物系统发生内部人员盗窃文物案件17起,丢失文物510件。他们盗窃文物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采取涂改文物账目盗窃文物;有的使用偷梁换柱的办法仿制赝品以假充真,将真品盗走;有的使用电子扫描技术与微喷印刷技术高仿名人字画,换取真品。   

李海涛盗窃案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人们不禁反思,为什么李海涛走上文物工作管理的领导岗位后却大肆监守自盗?为什么李海涛盗窃会屡屡得手?怎样才能够防止文物内部盗窃,诸多疑问摆在了博物馆领导者的面前。   

李海涛在走上文物保管部的领导岗位前,为复转军人、共产党员,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业务。一个德才兼备的干部是如何蜕变为监守自盗的罪犯,我们应从他的外部与内部的环境加以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两极分化在逐渐加大。可是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辛辛苦苦,月工资只有几千元,想靠工资买一套房子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如果他们动动歪脑筋偷换几件自己管理的文物马上就可以开名车住豪宅。 近些年,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文物造假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扫描技术与微喷印刷技术使得模仿名人字画变得异常简单。几百元的费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拿到以假乱真的名人字画,字画装表后就是专家都很难分辨真假。   

从内部环境来讲,制度存在缺失。为什么李海涛盗窃会屡屡得手?就是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制约机制太少,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即便是文物库房安装了摄像机,监控人员又怎么能够分辨出,库房内人员是在研究整理文物,还是在监守自盗?博物馆文物保管员离职交接过程中, 一般只能核对数量,这就给有犯罪动机的人员以可乘之机。还有文物经常出展与交流,展出后退库,文物保管员也很难判断退库的文物是否被更换和损坏。不能彻底解决文物被替换的问题,基本原因之一是文物没有技术检查手段、没有技术档案,造成了漏洞。

两种环境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倒换文物的市场,内部管理就是再宽松,都不会有人去盗换文物。如果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技术检测手段先进,他就是想盗换文物也办不到,所以说是内部与外部的环境造成了李海涛盗窃案。   

目前,博物馆不管是在本馆举办展览,还是到兄弟馆展览或是出国展览,陈列部和保管部在办理提取文物出库和入库手续时,通常是由陈列部门人员和保管部门的人员办理对所用文物的数量、损坏程度进行一般性的检验交接手续。不可能对每件文物请专家逐一进行鉴定,文物保管员对文物是否是原件很难鉴别。有的文物有轻微破损或文物本身有些很小的部件(如宝石、珍珠脱落)丢失也不易发现。事后一旦发现, 责任不清,部门之间相互猜疑和指责,单位对事故无法处理。如某博物馆在1992年7月举办临时展览时,一件藏品丢失一颗宝石,在撤展包装和退库交接时都未能及时发现。待问题发现后,部门之间互相扯皮,最后只能向公安机关报案,时至今日,此案至今未破。   

不管是博物馆内部发生被盗还是文物展览进出库真假文物辨别和文物轻微损坏事故的发生。由于没有较好的手段和办法,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文物收藏单位。给文物收藏和管理部门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目前在文物界解决文物防内盗问题,主要是在选人用人上下工夫,但是人是会变的,李海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解决文物防内盗只有一个出路——就是管理制度加技术防范。   

首都博物馆已经意识到了文物内部安全的严重性,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先从组织机构上加强管理。在保卫处下边成立了一个库房管理科,专门负责文物的出入库管理,使负责文物安全管理部门间可以相互监督;二是强化技术防范措施。在文物库区增设了两台文物鉴别设备——文物标定检测仪和字画标定检测仪。这些设备能够辨别出库的文物和返回入库的文物是否为原物。其工作原理为,通过上述仪器设备精细地定位测量,记录检测藏品多项物理特性,字画的纤维结构和光谱数据,为藏品建立独有的技术信息档案——藏品身份证。藏品有了身份证明后,再通过检测对比“身份证”上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无差异来确定藏品的真伪。三是细化制度流程。出库的藏品须经标定检测仪的检测,在仪器电脑内存储其身份证明信息后方可出库。出库的藏品再返回入库时也须经检测仪检测,对比检测数据无误后,方可入库。四是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常备意识,减轻工作人员心理负担,保护工作积极性。   

首都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加技术防范的成功做法,起到了“亡羊补牢”的作用,为解决长期困扰博物馆界的文物藏品被窃、掉包、责任纠纷等问题迈出了坚定有益的一步。

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2-6-27 7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