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麦田里的守望者》——迷茫和焦虑是成长必经的路途

关于成长时期的迷茫

📪 《麦田的守望者 》书评

作者:溜小溜

图丨北堂文学舍  底图丨网络

要直面生活

“人生的确是场球赛,孩子。人生的却是场大家都按照规则进行比赛的球赛。”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长篇小说,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它正式出版于1951年。

故事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那时美国刚刚赢得二战的胜利,成为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国。但美国人们的精神世界却空前匮乏,以青少年这一群体尤为突出。该书正是以一名16岁的青少年的口吻来叙述他成长路途中的故事。所以该书一经问世,很多人都把它当作用来打开和理解青少年内心的钥匙,于是人们的争相阅读。

故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名出生于美国中产家庭的16岁中学生。他个子挺高,整天穿着件长长的风衣,在学校里晃晃悠悠。他不愿意好好读书,并且对学校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厌烦。特别是对一些惺惺作态,装模作样的老师和同学,他更是嗤之以鼻。

又是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他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再次开除,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开除了。但他得知这个消息时没有一点难过,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向父母开口。霍尔顿在学校逛了逛,就当作是和学校最后的告别。然后又去拜访了斯宾塞老先生,和他聊了会后,回到了宿舍。在宿舍里霍尔顿和舍友发生了口角,起了争执。大吵一架后,他在深夜离开了学校。

由于不敢贸然回家,霍尔顿选择住进纽约的一家小旅馆里。在这里他见到了许多不三不四,奇奇怪怪的人。有身穿裸露女装的中年男人,有互相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扭捏作态。这一切都使霍尔顿感到即惊讶又恶心。之后他去附近的夜店玩了会,回来时迷迷糊糊的答应了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一个妓女。可他看见妓女后却感到尴尬害怕,于是给了她五块钱把她打发走了。

第二天,霍尔顿在街上游荡,遇见了两个修女,他捐了十元钱。后来他约了女友塞利,看着她那副假情假意的样子,让霍尔顿很不痛快,大吵一架后分了手 。他独自看了一部电影,然后想到了自己的妹妹-菲比。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比,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去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十分向往这般简单而又纯粹的生活。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后,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似乎还对他有所企图,他害怕极了。然后假借上厕所之名偷偷溜走。

于是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纸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比终于来了,可是她却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菲比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这时下起了大雨,霍尔顿淋着雨坐在长椅上,看菲比一圈圈转个不停,心里快乐极了。终于他决定还是回到家里,面对现实。

这时的霍尔顿似乎已经明白了或许一切精神崩溃本来是成长本身。自己所能做的,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而是要去勇敢面对。这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表面是平静,安逸的湖面,但却都在遭受着湖底生物的摧残。一切都是那么的混蛋和糟糕,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能做的只能是咬咬牙,挺过去。要相信,走下去就能迎接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