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ED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从“三分天下”到“百家混战”

ED,为学术病名简称,全称为“勃起功能障碍”,在国内民间则泛称为“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大部分患者往往对病情讳莫如深,有些还会试图寻找偏方治疗。

其实,针对此类病症,市面上其实有许多正规抗ED药物,它们也俗称“伟哥”或“壮阳药”,而令人吃惊的是,这类药物早已自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行业。

01: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

早在2016年,广生堂的公告中便指出,即便在保守估计的前提下,全球的ED患者总数也在1亿左右,至于国内患者,也应该在2000万上下。

这份报告一出,不少人还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相信ED患者竟有这么多。

然而在2年后,更加夸张的数字被披露出来。河北的上市公司常山药业,在推出新款抗ED药物时,直接宣称“中国有1.4亿ED患者”,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与争议。

此后,随着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常山药业被中国证监会调查,最终因炒作“1.4亿人患阳痿”付出惨重代价,不仅遭罚款百万,股价亦暴跌不止。

事实上,除去药企外,也有其它专业机构调查过相关情况。根据国家卫生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内男性群体中,ED的患病率为40.5%。

此外,《中国新药杂志》也有过相关文章,指出超40岁的中国男性中,约有四成比例患ED。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份报告,都能看出男性ED患者人数不少,相应地,也就意味着抗ED用药的市场需求广阔。

而根据如今趋势,该行业仅国内市场,就预测将于 2024年逼近百亿水平。

02:国外药物的三分天下

最初在中国抗ED药物市场上,有三家药企相互厮杀,它们分别是辉瑞公司的万艾可、礼来公司的希爱力、拜耳公司的艾力达。

而这三款药物,也并非同质化产品,彼此间药效颇有差异,所以患者能够根据各自需求购买。

其中,万艾可(辉瑞)起效需1小时,药效维持4~6小时;希爱力(礼来)起效需0.5小时,药效为36小时;艾力达(拜耳)起效亦需0.5小时,药效为12小时。

据称,业内不少人将它们的特点粗暴归纳为:万艾可(辉瑞)主打硬度,希爱力(礼来)以持久性为招牌,艾力达(拜耳)则是起效较快。

提要提及的是,这三款产品,分别于2000年、2005年、2004年进入中国。彼时,市场尚且还没有国产正规药物。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该行业市场一直被国外药企所垄断。仅以2013年为例,万艾可、希爱力、艾力达的市场占有率就分别为58.8%、34.6%和6.6%,完全呈现“三家巨头分天下”的局面。

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国内药企来说,想要赶超国外,可谓任重而道远。

03:国产入局成百家混战

关于最早的抗ED药物——辉瑞药企的“Viagra”,其研发之初,本是以治疗心血管病为目的,但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最终在1991年正式宣告临床研究失败。

然而,就在众人认为研发已经失败时,有细心的研究员却发现,许多临床受试者不愿交出多余的药物。

追查之下,才发现该药物竟存在一个振奋人心的副作用:改善性生活。随后,辉瑞药企对其继续展开研究。

到了1998年,“Viagra”获得美国政府机构的上市许可后,一经投放,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而当“Viagra”流传入香港,就被香港人音译成了“伟哥”,而该词此后几乎成了壮阳药的代名词,被国人广为流传。

至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辉瑞药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名声大噪,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令旁人眼红,吸引不少公司也开始进入该行业角逐。

同样,对于ED药物市场这么大一块蛋糕,国内药企也无法抵抗得了诱惑,早早便开始了布局。

1998年5月,广州的威尔曼公司,在辉瑞尚未反应过来前,就在国内抢先注册了“伟哥”的商标,最终致使辉瑞的“Viagra”只能以“万艾可”之名在中国销售。

对此,辉瑞感到非常不满,它认为自家产品才是正版伟哥,因此不断表示抗议,并在2005年正式将广州威尔曼告上了法庭,但这场历时3年的“伟哥商标纠纷案”,还是以辉瑞败诉而结束。

除此之外,辉瑞也因万艾可的专利问题,与国内药企打了一场5年左右的官司,而这一次,胜利者则是辉瑞,国内厂商则被禁止产销。

一直到2014年,万艾可在华的专利保护期结束,国内药企才被允许生产仿制药。

其中,白云山推出的金戈,上市第一年的销售业绩便超过4亿;2016年抢占了17.8%的市场份额,全面打破了国外药企三分天下的格局;2019年,金戈的销量已达6000万片,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6亿。

而在白云山的金戈面世后,常山药业、成都地奥、江苏爱普森等药企也推出自家产品,纷纷下场搏杀,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齐鲁制药,将原本数十上百元的抗ED药物,直接降至地板价——2.08元,一度绝杀所有同行。

随着众多国内药企的入局,如今在行业之中,国产仿制药无论是销量还是销售额,都已超过了原研药。

不过在国外药企“撤退”之时,抗ED药物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从此前的“三分天下”演变成“百家混战”,已呈一片红海之势。

在制药行业中,原研企业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因为没有它们的投入与研究,新药物便无法面世,而面对病痛,人类也更可能束手无策。

然而原研药的价格往往偏高,难以满足市场的全部需求,直到仿制药出现后,此类药物的价格才容易变得愈加亲民,得以让更多患者、甚至全部患者都有能力消费。而这,或许就是所有药物最好的结局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