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仙人,来脉明堂不可偏,十三陵之西井
文/陈益峰
1、十三陵之西井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
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东坟在德陵馒头山南,西坟在定陵西北,坟内分别埋葬十六个为朱棣殉葬的宫妃,因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
虽然这些妃子,没有子嗣,但是古代认为,皇家的家属墓地,依然关系家族运势,所以都是卜选宝地下葬。此地卜选的师傅,有重大的美学思想,五分美学,五分地理。笔者解说时候,试图还原卜地者当时的思路,所以还是按照五分美学,五分地理的思路解说。
同行考察的有徒弟王洪超、罗璟、戴饮浊、姬常勇、梁敬南、林敏、朱江、苏理等人。
上图为西井鸟瞰。据记载,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均用嫔妃宫女殉葬,太祖用40人,成祖用16人,仁宗用5人,宣宗用10人。殉法是这样的:先由皇室圈定殉葬人名单,然后让她们赴宴,宴后关入偏殿,集体悬梁自尽。十三陵区内有埋葬人的地方叫东井和西井。东井在德陵南馒头山南侧,西井在定陵西北,至今遗址尚存。
长陵的陪葬墓地,叫东井和西井,还一个原因,就是对应天上的二十八宿。其中的井宿在西南方向,西井就在长陵的西南方向。东井西井分别在长陵的西南和东南方向。
嫔妃被缢而亡,死后装入棺椁,放入砖穴(井,无墓道)。殉葬的宫女受嫔妃封号,她们的家属亦被称为朝天女户,授以一定的官职。
近看西井,左右两脚抱穴紧密,穴前吐圆唇
享殿五间,进深三间,殿基及柱础尚存,东西长29米、南北宽17米。围绕享殿建有内墙,残留部分高2米、厚0.55米。左右两庑已垦为农田,基址不存。
鸟瞰龙脉结穴
十三陵的皇陵和妃陵位置图,数字为下葬顺序
西井的平面鸟瞰,西井的规制与东井相同.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15.30米
西井的平面格局
西井复原示意图
侧看西井建筑格局图,西井的祾恩门也有三道
西井的现存状况不如东井,围墙只有北面一段残存。宝城和祾恩殿,仅存遗址可以辨认。宝城下面几十米处留有一无字碑。
后龙开帐,帐中出脉,连起贪狼,左右枝脚顺出,抱龙有情
近看西井,龙脉到头,顿起木星,开口结穴,为仰卧仙人穴,入首在345度,碑坐327度,向147度。
千里来龙,但观到头一节。龙脉到头,山峰星体端正,展肩开面,落脉优美,真龙经千百里行度,到此落脉结穴。
侧看束咽入首结穴,龙从后方只来,顶对来脉,撞背入首结穴,左右外砂多重缠护
《青囊奥语》云:第二元,来脉明堂不可偏。明堂是群龙会聚之所,虽共一明堂,有若干来脉。来脉是内气,而明堂是外气,因而,立向时候,来脉与明堂偏与不偏。至于民间那些立向理气秘诀,在古墓和皇陵上,基本很难见到。就连应用最广泛的三合技术,也是常常不合局,只能就气脉和明堂,按三合的旺相分金立向。
穴前对着十三陵的水口方向,内堂紧夹,外堂宽敞。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金满盈。
来脉明堂,于此结穴处,前对明堂,后串来脉,堂气静聚
龙虎内为小明堂,对地理吉凶为最为重要,穴前略有平处可容人侧卧,为小明堂。小明堂小巧,中明堂紧夹,但是皇陵为了修建宽大的建筑,一般选得相对开阔。
侧看西井,木星开钳结穴,左右弦棱清晰,界水明白,建筑院落横跨气脉、界水和龙虎之上,这是传统阳宅和阴宅建筑的常见做法
穴星自开双脚,钳中垂微乳结穴,生气非常兴旺。
本身有手为钳穴,直曲短长要抱湾,
虎口推开安正脑, 仙宫逆转即无关。
坟残高约10米、直径25米。皇陵的点穴,参考民间的阳宅,格局一般比民间阳宅还有大。阳宅来龙原无异, 居处须用宽平势。明堂须当容万马, 厅堂门庑先立位。
近处鸟瞰宝城遗址
内堂紧夹,藏风聚气,明堂如掌心,家富斗量金。
顶上端圆,生气融聚于钳口,接生气而葬之
上顶来脉,下对明堂,不偏不倚,不上不下,穴在其中
近看祾恩门遗址
近看祾恩门的遗址
近看祾恩门遗址
明朝同期的万娘娘坟,保存比较完好的祾恩门
明朝同期的万娘娘坟,保存比较完好的祾恩门,西井的门也有三道
近看墓园遗址,为果树林
近看墓园遗址,为果树林
在享殿(祾恩殿)遗址的的位置,可以看到基址遗址,为碎石堆起的石堆。
近看享殿上的柱墩石
近看柱墩石
侧看享殿前的巨石地基
近看柱墩石
近看享殿前的地基条石
享殿后面,石碑碑前是残存墓园围墙遗址,为前后院的分割院墙,都是倒塌堆积的碎石和砖头、和零碎的琉璃瓦件
地上偶尔可见琉璃瓦件碎片
在祾恩殿后十余米,有一两米左右高的无字石碑,碑首的凤凰图案,比较精美,为明朝妃园墓葬标志
正面看无字石碑
远看石碑,殿后21米处立无字碑一通,与东井之碑一样,碑高2.10米、宽0.90米、厚0.28米。
近看碑首的凤凰雕刻
正面看石碑
正面看享殿遗址和石碑
围墙遗址
在宝顶后,看宝顶和明堂
近看最后面的围墙,后院宝城部分的园墙建于山腰处,后部保存尚好,依山建筑,内高外低,残高2.5003~3.50米、厚1米。墙体以大小城砖垒砌,内填灰泥及碎砖,内外表皮涂一厘米厚的灰泥,再刷以红色粉子。
2、《青囊奥语》
《青囊奥语》为古代风水著作,传说是唐杨筠松撰,这个可能性不大,唐朝没有罗盘,定方向的技术,非常粗糙,其中理气技术,多是宋朝后期,明清才盛行的。
《青囊奥语》是民间师傅整理一些地理技法,加上自己的创造,和道听途说的理气秘诀,然后号称秘传,号称是杨筠松传下来的。但是其所谈到的地理十个要诀,局重大参考价值。分享如下:
第一义,要识龙身行与止。
第二元,来脉明堂不可偏。
第三法,传送功曹不高压。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元微。
第五妙,前后青龙两相照。
第六秘,八国城门锁正气。
第七奥,要向天心寻十道。
第八栽,屈曲流神认去来。
第九神,任他平地与青云。
第十真,若有一缺非真情。
3、地理美学思想,是唐朝杨筠松等人加进去的,基本上没有专业实践价值
关于地理形势的理论,规律性相对较强,技术差别不大,自九天玄女、周公、战国樗里子、汉朝的青乌子,三国时期曹魏管辂、东晋的郭璞、陶侃,唐代的李淳风、丘延翰、司马头陀、杨筠松、陈亚和、卜则巍、传到宋朝的张子微、司马头陀、谢和卿、蔡元定、吴景鸾,再到明朝的徐善继、目讲僧、蒋平阶、骆用卿,再到清朝魏青江、管志宁、袁守定、高其卓等等,地理技术在全国开花结果。
有个别小派,鼓吹地理祖师为赖布衣、杨筠松,这是不对的。地理行业,自先秦盛行以来,全国各地广泛花。就唐朝同期,关于寻龙点穴的重要明师,多数与杨筠松没有关系。比如作《阴阳正要》的李淳风,作《水法》的司马头陀、作《海底眼》的刘白头,作《拨砂经》的陈亚和,作《寻龙入式歌》的范越凤,作《海角经》的丘延翰,作《雪心赋》的卜则巍,作《灵城精义》的何溥等等,这些唐朝地理明师,与杨筠松没有任何关系。
而杨筠松,可以基本确认的著作就是《疑龙经》、《撼龙经》。而《撼龙经》,将山峰分为九星,俗称杨公九星,首次将美学思想纳入地理学,后来其徒弟廖禹,又发明了廖公九星,于是将风水理论越搅越混,以至于现在很多风水理论中,美学占据七成,吉凶只占三成。明清个别皇陵,有明显的美学思想作怪,部分皇陵不讲究这个,部分陵墓有部分美学思想。之前的汉、唐、宋等皇陵,基本没有美学思想。
其他多数早期的典籍,美学思想不明显,只讲龙脉雄浑、气脉兴旺、砂水有情、局势紧固等等。如果以星峰的美丽,为吉凶的标准,非洲北部的的阿特拉斯山脉、东非的肯尼亚山、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埃塞俄比亚山脉、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中国的昆仑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等,这里的星峰最为漂亮,最为端正,按照美学理论上,附近几十公里,是最容易出人才,最富裕的地方。
实际上恰恰相反,世界上无论任何富裕的地方,富贵的地方,常常是地势最为平坦,星峰最不明显的地方。比如我国的江浙地方、广州、深圳、香-港等地,欧洲的西部、澳大利亚等等,多数富贵地方,没有明显的漂亮的星峰出现。相反自然富裕,自然发达的城市,多数都是降水超过1000毫米的地方,水势兴旺,龙脉婚浑厚,气脉兴旺、温暖湿润的地方。
说明美学思想,与吉凶关系不大,很多人奉为瑰宝,奉为秘诀。真正的地理,是润物细无声的,平凡之中透出真气。真正的地理,应该讲究龙势、气脉、局势、水法等等。现实中那些发家的家庭,三五辈的祖坟,只有个别有美学的思路,多数祖坟不合美学思路,长相非常平凡。
传统文化,走到现在,越来越喜欢加入美学思想。好比武术一样,现在的武术,美学思想太重,远远偏离了技击格斗的本质了。
现实看地理,可以讲点美学思想,但是地理的本质不是这个东西,地理的本质是气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