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古街——利用水利设施建造的古商业街
在“楠溪江风景区”中丽水古街是比较著名的一个景区。著名是因为它不但有楠溪江风景区一样秀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更主要的它是四百多年前建造在水利工程上面的一条商业街。而这条商业街所在的岩头村的主要村民是“金氏家族”的后人,所以它的故事就有了更多的趣味性。于是在楠溪江风景区众多的景点中我们选择了它。
丽水古街位于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上,是沿着引水渠两岸堤坝上建造的商业长廊。依水而建,布局规整,街道整齐,溪水蜿蜒,清澈见底。商铺后面农田与民居相间,再外围就是天台山了。
千百年来,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金族”百姓,建成水利枢纽之后,这里的人民就更加丰衣足食,因此也就有了读书做官的可能。读书做官、种植农务、经商富家……,人杰地灵。
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四季分明,既没严冬也没酷暑,所以是一块风水宝地。四百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当局为了更好的改善当地农田的灌溉和居民的用水安全,在岩头村村落东缘修建了大型的蓄水池和一些引水渠,成为这一带的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池和引水渠的池堤和渠堤上修建了一些道路,初时地方宗族和政府规定堤坝上只许种植花草树木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于是现在看到的古树参天和花圃园林,同时也保留了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接官亭”“永庆桥”“水亭祠”“戏楼”等等。虽然这些古建筑可能是建造于不同时期,但能保留至今的至少都是明清以前建筑。当然作为旅游景点之前是经过了大修,现在最古的“古物”是“永庆桥”,也就是“丽水古石桥”,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他都是历年逐步修建,开发旅游之后大修的。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属于“官道”。官道的长期使用也就必然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2019年楠溪江风景区开发旅游的时候对丽水古街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大范围的重修重建,于是便成为现在的规模。现在的丽水古街依水而建,顺水蜿蜒;街面干净整洁,商品琳琅满目,小商品、当地小吃、汉时服饰、书屋、画屋……林林总总,各式各样;木制长廊“古朴沧桑”;“美人靠”给游客提供了休息歇脚的好去处;脚下的鹅卵石更是光滑如镜 。我想木制建筑肯定是重新修建的,但鹅卵石地面应该就是真正的“古物”,它的光滑程度足可以述说着它的岁月与年轮。溪水清澈见底,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更增添了它的妩媚。我们行走在游客不多的长廊上,时不时买点小零食,挑选点小商品,再坐在“美人靠”上慢慢的欣赏着水中偶尔跳跃的小鱼,幻想着这里也许就是当年西施靠坐的地方……,真有点如痴如醉。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亭不到50米,还有一座“接官亭”。介绍说:“接官亭始建于1556年的明嘉靖三十五年,亭子内四柱,外四柱。顶部平面为方形重檐攒顶,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白驴”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钱”图案,结构严密,外观朴实”。接官亭:所谓“接官”,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意思。亭中有对联曰“名师留奇迹,怪匠逗行人”。因位于岩头丽水街南端荷花池畔又名“花亭”。也就是说:“接官亭”就是欢迎读书做官的村民荣归故里的地方。
丽水古桥:又名“永庆桥”,位于乘风亭前,是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该桥也是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此桥虽经几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介绍说:丽水桥是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12.3米,宽3.8米,桥面分三段,每段9条石板,下由石柱磴支撑,凡条石14根。桥的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古朴美观,并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座桥是真正的古物,不是后来修建的。
此外还有一座比较大的建筑物“水亭祠”,是清代的建筑物,是村民孩子们的“学堂”。现在展示着浙江古代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思想家。
古戏台古色古香,但不知道在准备什么演出,很多装台工在安装照明设备。
古街周围有很多的桂花树,有金色的金桂,也有白色的,也有许多香樟树。据说这里的村民生育男孩就要种植一颗桂花树,生育女孩要种植一颗香樟树。金桂意为“金榜题名,成为达官贵人”,香樟树则是当女孩长大成人准备嫁人的时候可以做嫁妆的柜子。
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姓金,有传说他们原来是姓刘的。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开国国王钱镠的“镠”与“刘”为同音字,为了令辖下皆避自己的名讳,钱镠便下诏将吴越国中所有的刘氏族人皆改为金氏,世代相传至今。刘的繁体字是“劉”,去掉卯和刂就成了金。但初期金姓人在世的时候不得已姓金,去世以后墓碑上就一定要改为姓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就默认自己的姓氏了。不知道这个传说是否正确?
半天的游玩,丽水古街给我留下的很不错的印象,这种水利枢纽上的古街在国内似乎不多。